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4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朋友圈都在晒“高考准考证”? 背后竟有这些风险!

2017-06-05 深圳特区报 法莱利法律资讯




这两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高考准考证”刷屏了。

“准考证”年份五花八门,上面还有照片、姓名等个人信息。

通过扫描别人“高考准考证”上的二维码,上传张照片就能制作自己的个性“准考证”。



扫描“高考准考证”上二维码打开链接

点击屏幕就能开始制作自己的“高考准考证”

可任意选择自己的“高考年份”

 


原来,这个小游戏是基于人脸头像识别技术的,根据脸部轮廓和特征、性别等元素,进行面部处理。如果上传的不是人脸正面照,系统将因无法识别而要求重新上传照片,如果没有填写姓名,也无法制作准考证。



原来是常在电影里看到的人脸识别技术啊

听上去好高大上呢

可是,你知道吗?

这背后却有安全隐患!

搞不好你的手机银行就会因此被攻破!


       网络安全专家称,这类链接来源鱼龙混杂,不法分子有可能借此获取公民照片及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对部分依赖“刷脸”的软件,如银行个人支付系统等构成安全威胁。

     类似创意并非首次出现。随着移动端的兴起,这类通过“刷屏”博取品牌关注度的生成器,在朋友圈中走热。

       此前,朋友圈中常见各类通过识别二维码进入,生成各类证件、场景的生成器,比如情人节时的“结婚证生成器”、“六一儿童节”期间的“我的小学生证件照”的H5......其操作流程大同小异,并需用户填写部分个人信息,上传照片。


      多名网络安全业内人士指出,制作过程中,生成器实际上获得了用户的部分个人信息及照片,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犯罪分子用于攻击个人移动银行。 

     “由于人脸图像是银行支付的脸型密码,所以非常危险,一旦这种信息被盗取,今后用人脸支付,或海关通关人脸识别,容易造成手机银行和其它重要方面的损失。”  

      网络安全专家称,目前商用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在银行的个人移动支付上,即以人脸代替传统的密码进行操作。此外,在一些车站及码头、机场,也有“刷脸进站”的应用。

       一名网络安全工程师表示,如果不法分子渗透“人脸识别”领域,则可以通过设计类似生成器,大量获得人脸数据及相应的个人信息。在人脸识别技术大量应用后,这些数据将面临被贩卖,甚至直接用来窃取个人财产,后果严重。

       在网络上出现类似填写个人信息的游戏,要从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财产安全角度出发,不要随意填写自己、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避免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还有下面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高考骗局:

家有考生的家长请务必提高警惕!

1

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

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3

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们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4

冒称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

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5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重要忠告:

   如果遇到涉法的事,就请个正规专业的律师吧,相信专业能为您创造最大的价值,以维护您的合法利益。

 

温馨提示:

   对法律交流感兴趣,可以加入全国交流群,请加群主微信号:bestfch003或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添加时请备注真实资料:单位+姓名+职业,等待群主邀请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