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尼留台侨生那些事|一个校友会和它的女掌门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留学台湾的华人超过19万,历年毕业的侨生和相继成立的各地留台校友会,不仅是民间交流的尖兵,更是区域繁荣的推手。在这个精英荟萃的群体里,她从地区到国家,直至世界留台总会,一步一个台阶,担纲掌舵,成为唯一做过三级会长的女性领导人。
从本期开始,我们就说说印尼留台校友会和它的前任女掌门,有兴趣的读者可从中了解一下华社这个较为神秘群体。


从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party说起

2015年12月28日,星期六。

这是印尼雨季中晴朗的一天。

下午五点过后,雅加达北部滨海地区著名的安卒寻梦园(Taman Impian Jaya Ancol),那轮缓缓降落的夕阳,正慢慢靠近海平线。

这个时候的太阳不再像白天那样炽烈,颜色偏向暖黄,光照在粼粼海面上,被拉得老长——附近那成片的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各类餐厅、海上运动中心、艺术市集(Pasar Seni)、海洋世界水族馆等层层叠叠的建筑,此刻只留下一个个朦胧的剪影,而海面上的艘艘船只,是这个画面上最美丽的点缀。

雅加达安卒海滨游艇码头的黄昏。

游人沉醉的时刻,在那座长长的的游艇码头,突然响起了阵阵欢声笑语——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今晚将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海上派对(party),以此完成总会领导人的新老交替,并向劳苦功高,光荣卸任的会长致敬。

来自全印尼十个地区分会的上百位校友代表,统一身穿白领红色体恤的会服,正满怀期待,纷至沓来。

凉爽的海风轻轻拂面,大家齐聚在码头上留下留念性的合照,便愉快地依次走过连结码头与船体间的栈桥,登上一艘乳白色的大型游艇,准备参加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第七届总会长改选的迎新送旧晚宴。

游艇缓缓开动,陆地渐渐远离。

夜幕四合,静静的爪哇海起伏着深褐色的细浪。

舷边的灯亮了,映照在海面上,现出一片晶莹,如软玉流泻翻卷。岸边巍峨的建筑物,以及公路上飞驰的车辆,处处是炽亮的灯光。各种光柱交相辉,行进的游艇仿佛一只通体透明的巨大鱼龙。

海浪轻涌,船体微微摇晃,校友们逸兴遄飞,纷纷把酒言欢。有人触景生情,不禁回想起印尼留台侨生的的过往。

说起来,印尼华裔学生去台湾就读大学的历史相当悠久。

19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为防止东南亚赤化,积极鼓励东南亚华人来台求学;1947年,政府也颁布侨生回国政策,以加分、申请保送与设立侨大先修班等方式,吸引侨生。

当年印尼学生来台湾念大学,也与印尼的排华氛围有关。早年,移民自中国大陆福建、广东的印尼华人为维护文化传统,设校兴学,1900年于印尼雅加达成立第一所华校中华会馆,五十多年后,全印尼小、中学华校数量达到一千多所,学生将近40万人。

蓬勃旺盛的华教热,一度引起印尼政府担心危及本地文化,从而开始限缩华校数量。

1965年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托上任后,也因忧心大陆共产党势力渗透,勒令关闭全国华校,禁说中文。不少华人家庭私下请来中文家教授课,升学管道受限的华裔学生只能前往美国、澳洲与台湾等地留学。

而曾几何时,完好保持了中华传统的台湾,更成为那些渴望继承祖先文化,学习掌握现代科技本领的印尼侨生的首选之地。

从那时到现在,一批又一批印尼侨生负笈宝岛,年轻的他们徜徉于台湾各个大专院校的校园与课堂,青葱花季,点点滴滴,留下许多酸甜苦辣的留学回忆。

70年代初,留学台湾的海外华侨学生与当地民众高举蒋介石画像参加国民党游行庆祝集会。

自1999年印尼实行民主改革之后,历届政府逐步取消了对华人的不公平政策,印尼留台学生更有逐年大幅度的增长。

2011年,印尼与台湾签署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后,为双方教育交流开启了新的一页。

据2014年2月台湾《光华杂志》报导:

2012年,在台的印尼学生,包括短期交流者,总数有3,223人,仅次于马来西亚、越南、日本,排行第4,成长幅度达10%;其中包括一千多名侨生和一千多名外籍生,来台修读学位。

另据台湾“新南向人才培育计划网站”最新统计:

截至2019年,印尼来台各类留学总人数,已从2014年的3559人,增长到13907人。包含学位生(正式修读学位的外国生)及非学位生(交换生、短期研习及个人选读、华语生、海青班)。

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届毕业的近二十万侨生,今天已成为各国华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是国家与地区民间交流的尖兵,更是区域繁荣的推手。

这其中,亦包括数万名来自印尼的留台校友,学成归来,成为华社的知识精英,在个人创业与国家发展经济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他们在各地相继成立留台校友会,共同的教育背景把大家召唤聚集在一起。广大留台校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作为,投身于社团公益及福利事业,协助台商在各地发展。这个群英荟萃的团体,以善意和友谊来争取合作,以勤奋和努力来消除歧视,以奉献与关心来帮助弱势族群,以持之以恒的具体行动,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有关印尼留台校友会的成立发展,多年担任总会秘书长的沈清平先生做过如下概述:

这是一个曾经留学台湾印尼侨生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更多的印尼籍民到台湾升学,这是因为台湾有优良的教育体系,安全的社会环境,认真的求学和工作精神以及乐意助人的台湾人。
如今印尼在大中华发展的快车上,需要更多会中文的国民来扮演沟通桥梁,到台湾升学回来后,便自然而然成为这个桥梁的重要基石。
最在1969年,留台校友会于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发展壮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桎梏才得以解除。
在印尼改革开放之后,当所有对中华文化的限制被取消后,留台校友们已无后顾之忧,而重新拾取在台湾留学时的美好记忆与友情的联系变成一股动力,对校友会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就这样留台校友会开始壮大起来。到2015年底,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属下已经有19个分会。

自华社复苏,上千万印尼华族如小草遇春风,久旱逢甘霖,分别以姓氏宗亲、地域同乡、商业同道,乃至同学校友、文体娱乐等各种形式的社团,或老树新枝会务重启,或另行组建全新开张,仿佛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可谓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仅首都雅加达的华社,大大小小,就有四五百家之多。

平心而论,本文所说的这个印尼留台校友总会,作为该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全国性社团之一,虽然规模与人数并不象某些兄弟华社那么庞大,但却是清一色由留台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组成,其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毫无疑问一枝独秀,或可称为独占鳌头。

得益于留台校友会的整体素质之高,社会责任感之强,不管从哪个方面衡量,它都堪称为印尼华社具有代表性的一张“王牌”。

而该组织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并在其社团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的卓越领导人,则是一位秀外慧中而又爽朗大气的女性。

她的中文大名:叶秀娟。印尼文名字:丽妮·莱斯塔莉(Rini Lestari)。

印尼《唐人街》杂志的封面人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坦白讲,对于这个时代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在业界和社会上看似风头甚健、能量很大的女性,一向以来,我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可能囿于有限的生活圈子和工作阅历,我曾经片面地认为,虽然世间有那么多令人神往的词句都是因女性而产生的,诸如:以闭月羞花形容的美貌,用柔情似水描述的温婉;还有善良、聪慧、娇媚、优雅、情爱等等,不胜枚举。

但是,因为天生缺乏理性和心胸狭窄之故,大多数女性都难以摆脱诸如浅薄、虚荣、任性、小器、嫉妒心强等负面特征,让人不可理喻(男人当然也有许多自身性别所特有的毛病)。而越是所谓成功女士,上述特征恐怕愈加突出。尽管我也知道,古今中外都不乏属于女中豪杰和巾帼英雄的传奇人物,但那毕竟是历史记录和媒体渲染的,离我们很远,可望而不可及。

不了解叶秀娟,我就不知道自己关于女性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肤浅的偏见。

若干年前,当我来到雅加达接触华社,并每天拜读印尼中文报纸之后,便不止一次看到有关叶秀娟和她领导的留台校友会的报导。

作为留学台湾的印尼华裔典范,叶秀娟经常是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

这位印尼华人社团罕见的女掌门,最早参与社团组织,是从2002年担任雅加达留台校友会的财政长开始的。当时的会长是元老级留台校友温华征先生(Ale Sugiarto)。

温华征先生乃印尼企业界知名人物。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接受华文教育,高中毕业赴台湾国立大学经济系就读。走出校门后自主创业开设Antatour旅游公司担任总裁。1987年,温华征在巴厘岛兴建Ramada Bintang Bali Resort五星级旅馆担任董事长;1994年,又大展宏图,担任Vayatour旅游公司总裁;2000年再接再厉,又斥巨资拓展空中旅游业,成立并执掌印尼StarAir荣星国际航空公司至今。

除此之外,温先生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赞助社团及印尼教育事业,出钱为善从不落于人后,在江湖上口碑甚好,德高望重。

经验丰富的的温华征,主持雅加达留台校友会的会务之后,深知培养年轻一代社团接班人的重要性。他慧眼识才,认定台大化工系毕业的小学妹叶秀娟,必是一位堪当大任的后起之秀。于是便力邀其在雅京校友会负责财政,成为该会重要的骨干成员之一。

在此之后的七八年里,为人热情周到,工作麻利认真,处处秉公办事,而又不乏宽厚包容的叶秀娟,果然在校友会财政的岗位上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校友会规定两年一换届,其领导人只可连任一届,为的是让更多校友都有服务公益的机会。温华征会长卸任后,先后又有胡文福先生和杨儒龙先生出任会长,叶秀娟风华正茂,皆尽心尽力,与他们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她不仅把财政分内的事情做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对校友会委托交办的其他工作,也都完成的十分到位。

如此一来,由叶秀娟领衔掌舵已是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2008年8月,雅加达留台校友会再次换届改选,叶秀娟当时正在国外,未克出席,校友们仍一致选举她担任新一届会长,将其正式推到舞台中央。

一年后的2009年3月,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换届改选。规模和实力都处在龙头位置的雅加达校友会,其会长叶秀娟顺理成章当选为总会会长。

作为排名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拥有2亿7千万人口的印尼,近现代以来,始终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至少在一千五百万以上。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每个地方的华人华侨不管是多是少,其社团组织对于他们的重要性,都非国内一般性的民间协会所能相提并论。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印尼留台校友联合总会,下面有十几个地区校友会,一方面各自为政,相对独立,另一方面,总会与分会,分会与分会之间也须相互协调。而总会还要面对政府印尼和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官方与民间的各种机构。

2014年1月,时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向世界留台校友会联谊总会第七届会长兼印尼留台总会会长叶秀娟颁发纪念奖牌。马英九当政期间对台湾拓展海外华侨教育政策相当支持。

这就需要推举一位足以服众的精英人物执掌门户。

总的来说,能够胜任一个全国性华社领导职务的人,应当具备备以下条件:

——必须具有超越一般宗亲、同乡组织的胸怀和眼光,群众基础雄厚,又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同时办事公允,深明大义,从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善于和各方面联络沟通,很好地平衡社团内部各派的关系。有勇气并能够应对解决复杂的内外矛盾,维护本会同仁的利益。

——他(她)自身首先是一位的商人或企业家,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扶贫济困,兴办公益,历来是各华社经久不变的主要职能,其掌门人在发动他人捐资出力的同时,自己也要慷慨解囊,仗义疏财,如果本身不是资本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必须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引导团队形成合力,具有较强的包容心。用大白话打个比方,你本身不一定武功高强,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但要像三国刘备或水泊梁山的宋江那样,能够呼朋引类,让那些有本事的兄弟为你出马临敌,甘愿赴汤蹈火。

叶秀娟虽是一介女流,其眼光胆识和仗义疏财却不输给男性,而她几十年的工作和创业经历,也有相当骄人的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为人坦率真诚,单纯自然,遇事虚心求教,礼贤下士,并非刻意就做的很好。

身为台大化工系杰出校友,叶秀娟1981年毕业回到侨居地印尼雅加达,以所学专业进入一家食品企业。工作了三年后,她实现了创业的理想,开办了一家经营建材的公司。

台大毕业照及当年在台大宿舍的留影。

在她和夫君钟有宜先生的共同努力下,事业逐渐壮大,获得许多世界著名建材产品的代理权。随后,因为进口关税的考量,他们的企业又投入建材生产业务,质量过硬,产销两旺,生意兴隆。

这一路下来,她和丈夫的企业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领先业界,笑傲江湖。

有意思的是,叶秀娟等人创业成功的事例,甚至成为台湾国民党有识之士与民进党进行论战的佐证。

2014年10月,台湾在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时,民进党立委曾就大陆学生来台读书,与其他外籍生一样纳入健保体系展开持续批评。国民党籍的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潘华生便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对民进党的论调给予反驳。文中正面引述了台湾过去实行的侨生政策,并以印尼侨生成为杰出企业家而不忘反馈台湾的事实,证明优待陆生与优待侨生一样,都可成为台湾的宝贵资源。

潘华生教授例举的两位留台侨生典型,正是本文主人公叶秀娟和她的台大学弟及校友会助手林正君。

潘教授在文中写道:

政府的侨生政策从长远角度观之,却是台湾极为成功的政策之一。台湾的侨生主要来自港澳、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等地。自1957年起至今,来台的侨生已超过19万余人。返回侨居地的留台侨生也在当地的产业,媒体以及教育界成为重要中坚力量,也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在当地的支持力量。

台湾工商界在印尼举办产业链推介活动,在得到叶秀娟和留台校友会的倾力相助。

例如,现任印尼留台校友会现任世界留台校友会总会长叶秀娟也毕业于台大化工系,成为建筑材料大亨,副会长林正君也毕业于台大国贸系,现在成为印尼的棕榈油及日用化工企业家。叶会长在印尼的台湾教育展开幕致辞时说:「今天的我们反馈了中华民国政府过去对我们的关爱与教育,我们今天有这点成就,是拜台湾良好的教育政策和教师们专业无私的教导而得到的。」特别是在印尼严厉禁止华文教育时期,他们需要非法出境,台湾政府收留他们,「饮水思源,今日得以涌泉以报,是我们留台人的心意。」(参见2014年10月14日《中国时报》)

很多人并不知道,除生意之外,在家庭美满方面,叶秀娟也有令女同胞们“羡慕嫉妒恨”的两大优势:

一是夫妻恩爱,珠联璧合。她的夫君钟有宜先生不仅聪明能干,性情豪爽,而且心胸开阔,善解人意,无条件支持她出钱出力投入社团公益,甘愿充当太太开展华社活动的高参顾问,不辞劳苦地陪同她四处奔走联络,体贴入微,暖心贴肺。

2004年5月,叶秀娟与丈夫钟有宜访问中国大陆,在浙江绍兴鲁迅“民族魂”塑像前留影。

二是子女成才,出类拔萃。三女一男都有留学澳洲和日本的教育背景,个个学业优秀,精通多种语言。现四个子女均学有所成,全都成家立业,与之联姻的亲家也都是马来西亚、台湾,以及印尼的知名企业大佬。小儿子回到雅加达帮助父母经营公司,已经独当一面,游刃有余。

应当承认,对任何人而言,能够拥有这样和睦美满的家庭,都是人生最大幸运。这也成为叶秀娟得以全身心投入留台校友会工作的无穷动力。

自叶秀娟就任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会长,这个印尼唯一的全国性校友会社团,在其领导下阔步壮行,广结善缘。

台湾一家媒体这样总结过叶秀娟的事迹。

六十多年来留台印尼学生虽多,校友也在1963年成立印尼留台校友会;但多年来,留台校友四散各地,力量始终未汇聚成流。
2002年才开始接触会务的叶秀娟解释,受到早年排华风气影响,校友会行事低调,也缺乏横向联系,功能仅止于私下联谊,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2008年叶秀娟获选为雅加达留台校友会会长后,决定改造校友会。她首先找上留台学生人数最多的台大、成大、政大校友,藉着他们的人脉网络,散播活动讯息,并在华人浏览量最高的《唐人街》杂志上广为宣传,希望号召更多人加入。经过4年努力,目前印尼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地已有9个留台校友会(编者注:到2015年底叶秀娟卸任总会长职务时,印尼各地留台校友会已增加至19个),校友人数多达五千多人。
2012年,叶秀娟接下印尼留台总会会长职务后,更开始大力推动台湾、印尼之间的交流。她说,赴台湾留学的校友最熟悉两地环境,应扮演起促进双边文化、教育交流的角色。
她除牵线协助中原、台大等学校举办招生说明会,也促成东海、文化等大学与印尼PENABUR等多所中学签署共同合作备忘录,提供奖学金,鼓励优秀毕业生来台升学;去年3月,她筹组印尼高中校长参访团,实地参访中兴大学、台北大学等多所学校,深入认识台湾的大学校园环境和入学管道。

台湾高校在雅加达举办教育展,场面火爆。

对于叶秀娟时代的印尼留台会,该会秘书长沈清平也用以下事实,做过中肯评价:

和她一样在台湾毕业的留台生,在学习到专业回来发展后,得到不俗的成绩,加上台湾留台学的各种好处,使她发动校友积极的推广台湾的各种教育文化活动。 其中有每年一度的语言班,观摩团,师资培训,文化老师传艺,推荐学生赴台升学等等都办的有声有色。和台湾十多家著名大学的合作计划中,得到各该大学给予留台校友会推荐的学生优先录取和享有奖学金的计划。
这几年来她也带领印尼高中校长团到台湾高校访问,了解他们的招生计划与各科系的比较优势,使印尼校长们对台湾的教育有了崭新的了解,不再只是推荐学生到欧,美,英,澳,星,马,日和中国升学。
近几年印尼学生到台湾升学人数以极大的比例增加。这三年来更是和台湾教育部合作在印尼举办了教育展,每期都有35-40所大学来参展招生,成果斐然。由于到台湾升学的学生人数直线上升,为了更专业地服务学生们,在她的创意下,设立了雅加达台湾教育中心,以专业的方式,辅导印尼学生到台湾升学。
校友会的宗旨是反馈社会,服务大众,所以各地区分会在遇到天灾时都会出钱出力,帮忙缓解灾民的苦难。校友们也在其他各种团体中积极参与,使社会对留台人都有正面的看法。

2018年9月,叶秀娟和校友会同仁深入印尼地震灾区对当地灾民展开救助活动。

在教育之外,她也为印尼和台湾的双边关系发挥搭桥的角色。她替台湾杨梅市和印尼山口洋牵线,使两市缔结成姐妹市,对数万名嫁到台湾的山口洋新娘和她们的台湾夫婿,以及家人往返两地减少了很多麻烦。她也为苏北Balige地区的精英高中和台湾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让该校的毕业生能以全额奖学金到台湾高校进修。在医疗方面也积极介绍台湾各著名医院来印尼倡导台湾优质的医疗服务,举办医疗讲座和说明会,让印尼病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彰化的基督教医院在她的介绍下和多家苏北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派遣在职医生和护士互访和接受训练。

两场国际性的留台人大会

2010年,叶秀娟上任刚满一年,印尼留台校友总会即迎来一场国际会务活动的“大考”——“世界留台校友联谊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亚洲留台校友会第十五届年会”,原本定在泰国曼谷举办,但因意外之故,组委会被迫临时提出,交由印尼留台校友总会承接下来,改在雅加达举办。

原来那一年4月,曼谷突然爆发红衫军反政府的大规模示威暴动,旷日持久,造成近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当年6月仍局势不稳,泰国留台校友会被迫放弃主办权,世界留台总会和亚洲留台校友会便请求由印尼留台校友会接手此事,以便大会能于8月下旬如期举行。

众所周知,但凡承办一场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对任何一个民间社团来讲,都将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那么,叶秀娟和她的校友会同仁是用怎样的方式,圆满举办了那场盛会的呢?

咱们下期接着说。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看在号主劳神费力原创撰稿的份上,就请点个在看或转发吧!)

往期回顾:

岁月从不败美人|从印尼已故“女钟南山”看昔日南国佳丽风采

70年前,印尼华校及年轻人恋爱,竟这么浪漫有趣

一树花开两地芳|一个中国人的印尼情缘与跨文化交流的尝试

那个年代印尼军队秘闻及华人将军熊德怡的故事

爪哇岛唯一传承百年长盛不衰的华人世家——梁世桢和他的家族往事

在这个穆斯林国家,他把这种冷门生意做到笑傲江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