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拼尽全力的我们,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學人Scholar 2023-09-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劳燕东飞 Author 奕澜



文 |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三年之前,在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借用胡适先生的话,我做了题为“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的致辞。致辞的反响之大,超过我的想象。其实,当时所讲的内容既不幽默风趣,也未蹭用任何热点性的社会事件。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想来还是因为其中的内容,切中了我们这个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

 

三年过去,对于如何才能不受人惑的问题,我变得有些没有信心。

 

一方面,我仍然认为,在任何时候,个人想要不受人惑是可能的。想要不受人惑,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努力地接触与了解一些政治学、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非常必要。它们构成个人做出独立判断的知识基础。

 

比如,我虽然对电商经济没什么关注,但当我读一篇分析亚马逊为什么退出中国市场的文章,看到作者得出的结论时,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全文貌似专业的分析,掩盖不了结论的荒唐。文章的结论是,亚马逊因为不适应中国的电商环境,而被中国本土的电商企业给打败了。

 

得出这样一种似是而的结论,若不是作者学识浅薄而缺乏起码的判断力,那便只有一种可能:蓄意利用人们不懂经济学知识的弱点而进行愚弄,以达到蛊惑人心的目的。我讨厌这样的伪专家。可惜,不管在哪个领域,此类伪专家都不少见。他们还特别喜欢站在台前肆意卖弄,影响公众对事态的基本判断。

 

另一方面,我也越来越意识到,基于人的不愿思考的心理本能,在一个所有信息都被有意剪裁过的社会中,希冀公众能够保持独立冷静的判断,只是一种奢望。


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倘若群众的眼睛不是血红的话,通常也是盲目而漠然的。没有开放的信息,就不可能有独立判断的个体,当然更不要指望,由这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竟然能够拥有雪亮的眼睛。

 

我并不是基于所谓知识精英的心理优势,想要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很多社会事件,若没有来自其他途径的信息,我也同样是一头雾水,难以做出基本的判断。更何况,我也不觉得自己就算精英。即便勉强被归入知识精英的行列,在一个由权力与金钱主导的社会里,不要说知识本身的力量相当地软弱无力,知识精英的地位也是朝不保夕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知识精英的地位,是有特权的人给予的,这样的地位自然也可能随时被拿走。其中的道理,无疑不只适用于知识精英;政治精英与商业精英的地位,也是如此。说到底,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不安全感也是相同的。


这也无怪乎,这个社会的精英,但凡遇到风吹草动,就会想着往外跑。有的精英在跑路之前,往往还大骂西方国家及其政要,让人误以为他/她才是铁杆的爱国者。其实内心所打的小九九,明眼人有谁不知晓呢?不过就是料定那些国家推行法治,保护言论自由,再狠骂对方,人家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大骂对方,既可讨体制欢心,自身又安全得很,可谓鱼与熊掌兼而得之。

 

每逢这种时候,我忽然就觉得特别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个社会中,阶层之间会普遍存在冷漠甚至仇视的态度。中上层动辄指责底层人士是穷人思维,其实不过是因为,他们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地贫穷过,无法体会那种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活着的生活状态。而社会上普遍弥漫的仇官与仇富心理,虽然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无疑也与精英阶层自身的缺乏担当有关。

 

在这个社会,精英阶层给人的糟糕印象是,虽说占了很多体制的好处,但社会真要有什么问题,基本上是不能指望他们出来扛的。就比如,政治精英也好,商业精英也罢,抑或是知识精英,但凡有远走的能力,谁胆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就绝没有生过弃船而走的念头?

 

尽管阶层上升的空间正日益变得逼仄,无论如何,总还多多少少地留有一些空间。个人通过奋斗而成为精英的道路,并没有完全被堵上。这应该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生活哲学,一直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新东方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格言,表达的也不过是相同的意思。

 

只是,在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奋斗,基本上就是为了让个人成功地成为“人上人”,从而让自己与家人得以摆脱随意受人欺辱的状态。这样一种个人导向的成功学,从小就教导我们,通过努力读书与努力工作,来追求与实现个人的功成名就。除此之外,在如何改善社会制度方面,如何通过制度的改良来实现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则要乏善可陈得多。

 

实际上,很多时候,如果制度本身不改,你我拼尽全力的奋斗,终究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是谋得一时的安生而已。不要说是子孙后代,就是自己,也未见得能实现此生的岁月静好。更多的时候,往往可能连一时的安生,都无法保全。

 

将人民从人间带到地狱,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只用了三十年。他用一套恶劣的政治制度,摧毁了这个国家,让津巴布韦从曾经的非洲最为富裕的国家,沦落为非洲最为贫穷的国家。


所以,不要觉得政治制度与经济无关。经济的增长只靠国家政策的鼓励是不够的。没有健全的产权制度,没有相对良善的法治,经济终究也会丧失基本的活力。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工作狂。有时候想想,未免觉得有些悲哀。我们这样的努力,这样地拼尽全力,难道不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吗?为什么要将很多的力量,都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甚至是相互折磨对方的事情上呢?

 

好在,这个社会中,仍然存在很多愿意为制度的改良做出努力的个人。可以说,正是这一点,让我的内心,始终怀着一丝光明,也让我对这个社会,仍有起码的信心。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足够勇敢的人,很多事情上也会患得患失,也不是没有想过后路。只是,相比于消极地退守或是弃船远走,我的确还是更为欣赏这样的选择:只要仍然存在能够努力的空间,就绝不轻言放弃。

 

如果觉得现有的制度不合理,最好的选择理应是挑战这个制度,激扰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所以,任何个人,在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请鼓足勇气选择站出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去斗争。不要只想着通过让自己成为人上人,让自己成为特权阶层的人员,而得以避开这样的制度,避免让它们适用于自己。

 

近期最为鼓舞人心的消息,莫过于华政学生对上海迪斯尼乐园提出诉讼的事件,以及新近通过的《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定义的立法修改。

 

因一名学生对上海迪斯尼乐园禁止携带食品入园的做法提出诉讼,上海迪斯尼乐园最近宣布改变食物携带方面的规定,除需再行加工、保温存储及带刺激性气味的食品之外,允许游客携带自己食用的食品进入乐园。

 

我特别想给这位学生点赞。在经过报警与消费者投诉热线均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愿意花费时间去准备与提出诉讼。诉讼其实是在今年三月份提起的。半年之后,上海迪斯尼乐园做出改变食物携带方面的规定。

 

这个社会,真地很需要较真的人,愿意像法治社会的公民那样,花费时间去较真,通过法律的手段,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逼使现有的不合理规定做出相应的改变。

 

另一个更为利好的消息是,新近修订通过的《药品管理法》,对假药的定义做了重大的修改。在新法通过的当天,一位律师朋友特别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听后也不免欣喜。

 

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将在国外上市但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不再当作假药来处理。按照新的规定,个人自用而携带少量进口药品入境,不会再以假药的名义而遭到没收,更不会因此涉及刑事责任的问题。可以说,这次立法的修改,让困扰民生良久的仿制药问题,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

 

我对仿制药问题的关注,缘于2015年的陆勇案。那一年,因媒体的广泛报道与病友的声援,湖南沅江市检察院对陆勇的行为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在案件研讨会上,我见到了陆勇本人,随后还就他的案件,专门写过一篇学术论文。

 

2018年大热的《我不是药神》的电影,便是以陆勇的事件作为原型而改编。

 

除个人背景与主角程勇存在较大差异之外,电影中做了几处重要的改动:一是陆勇本人就是慢粒性白血病,必需服用治疗白血病的抗癌药品“格列卫”。二是陆勇本人并未像电影中的程勇那样,购入仿制药再转而卖给患者,而是义务为国内的病友提供居间服务,从未收取任何费用。三是“格列卫”的制造商与中国代理商,也谈不上是电影中那样的黑心商人角色。

 

由于电影的上映,我的那篇论文被学生发到网上得以广泛传播。在文中,我的基本意见是,通过法解释,将未经批准而进口的具有正常疗效的药品排除出假药的范围。具体而言,如果进品的药品系个人购买自用或帮着购买方提供居间服务的,就不应解释为假药,更不应当作犯罪来处理。修改后的立法条文,与我在文中的意见在立场上大体相同。当然,立法修改采取的是相对更为彻底的方案。

 

老实说,此前律师界有朋友呼吁通过个案推动立法修改时,我并未太当真。我还记得,当那位律师朋友与我说起要努力推动立法修改时,我还表达过不太乐观的预测,内心并不相信立法真的会做出修改。2019年8月26日,新的《药品管理法》通过,正式规定未经批准而进口或未经检验的具有疗效的药品,不再属于假药。

 

回想起来,从2014年陆勇事件的发酵,到2019年《药品管理法》做出立法修改,前后经历了五年。这五年之中,在病患及家属、媒体、法律人与公众,当然还有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诸多力量的合力推动之下,终于将仿制药从假药的范围中予以排除,让很多患者家庭得以摆脱要么等死要么倾家荡产的困境。

 

近期的这两个事件,让我愿意相信,只要一起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德国法学家耶林曾说,世界上一切权利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人的道德义务,放弃权利,无异于道德自杀。同时,为权利而斗争,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这是因为,法律的本质在于实际运行。只有个人切实地提出权利的主张,抽象的法律才得以被赋予生命与力量。一条从未实施,或只是曾经实施过的法律规范,不能称为法律规范,它只是法律机器中的一根无用弹簧。人们换下它,丝毫不会影响法律机器的运转。

 

只是为了成为人上人,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拼尽全力。但是,推动制度向良性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值得你我拼尽全力。

 

我所在的办公楼旁边,正在修建一栋新的大楼。无论早晚,工地上一直都是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日夜赶工。这样地吃苦耐劳,这样地拼尽全力,如此努力活着的一个民族,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虽然不知道占用别的时间,来写一些普及性的公号文章,到底有没有意义;但是,不试一下,不做起码的努力,又怎么就知道没有用处呢?更何况,一粒石子扔进池子里,即便看不到所激起的涟漪,至少它曾经努力过。或许,这就已经够了。

 

支持学人scholar生产更多优质内容,长按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