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此一次的大师课|与徐小虎结伴,透过山水,看懂中国画

大师课 學人Scholar 2024-05-26

两年前,一位88岁蓝袍银发,在尼泊尔的深山已然修行10年的艺术史学者忽然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凭借“我不觉得有现代艺术”、“好东西都在后头,80岁以后太棒了!”“艺术是灵魂的氧气”等一系列犀利而又令人醍醐灌顶的“金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关注。一时间,有关她的视频和文章疯传,一位充满传奇性的耄耋老人,仿佛一个天外来客,一下子成为了各类短视频平台的“顶流”。

 

她是谁?她是名门之后,是牛津大学博士,是真正学贯中西的艺术史学者,是隐居深山的修行者,也是中国艺术圈里最敢说真话的人。她是徐小虎。

 

画家、作家陈丹青对她的评价是:“徐小虎长期研究古画真伪的多项个案,具体到某个疑点,是极其枯燥漫长的工作,即便带来惊喜,也很难讨好,兴奋、自信,伴随争议,她坚持了五十年。”写过小说《棋王》,电影剧本《刺客聂隐娘》的阿城也对她颇为推崇:“徐小虎先生的方法论建立得比较早,但一直到现在对我们都还有决定性的意义。我说徐先生是立代的,她立了一代。之前的方法,我个人看来,显然没有徐先生的完备。”

 

今年,是徐小虎7年来首次回国,而90岁的她此番回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开办本次【徐小虎书画大师课】,此次课程“只此一次”,机会之难得,含金量之高,自是无需多言。能够与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合作,是作为课程主理人的我,莫大的荣幸,因缘和合,大家也可以有幸听到这次的课程。我真心地把这次课程推荐给大家,我相信本次的课程会是你一次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6.6-6.9,上海,让我们与徐小虎老师结伴,面对面地听她为我们细致梳理中国绘画史,沉浸式地感受大师的气度与灵魂。


 
徐小虎一生辗转、传奇。她1934生于南京,自幼成长于多语言及跨文化的环境,小学和初中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
 
生于名门徐家,小虎(1934年生)的祖父徐树铮(1880—1925),是收复外蒙的北洋名将;家严徐道隣(1906—1973),以《宪法变迁》为题取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是民国杰出的法学家;母亲徐碧君(Barbara Shuchard Hsu Noel)本是德国人,于1933年在南京同徐道隣喜结连理。
 
徐小虎在北京
徐小虎从南京出发,4岁与父母携手,流连于罗马巨大砖石的古城间;8岁回到歌乐山,听奶奶讲爷爷的故事和中国传统经典;11岁,在重庆南开中学欢呼抗战胜利;16岁,在上海码头,同母亲一道,与父亲告别离;17岁到29岁,在班宁顿学院修习各种艺术如鱼得水;转瞬而立之年,在普林斯顿大学遇见宋画的真与美;34岁,同丈夫来到日本,共修日本艺术;38岁,开启与书画鉴藏巨擘王季迁长达8年的对谈,书画笔墨的不宣之秘因之终被揭开一角;46岁,在台北故宫看画一年,探问所谓书画大师,是否尚有真迹在人间?51岁,勇闯牛津大学,历4年取得博士学位;62岁,出版中国美术史领域的里程碑巨著;78岁,定居加德满都,成为一位为追求至真至美而消融自我的隐士……
 
 
一位说破艺术界“皇帝新衣”的学者,徐小虎50年来一直探问、勾勒千年中国书画的历史。从加拿大维多利亚美术馆的首任东方艺术部主任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艺术史教授,从中国台湾大学、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到台南艺术大学的创校教授,今年90岁的徐小虎将通过本次的【书画大师课】,以其几近半生研究、教授中国书画史的累积,带领你我细读自唐代到明代的重要山水画,我们将与徐老师一起,用3.5天的时间,从“如何看中国画”这一大问题出发,依次鉴赏唐代、五代、宋、元、明的重要绘画作品,从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心去体会,画中悠远的深意与丰富的内涵。
 
曾有记者问小虎,“在您看来,中国画的精神具体来说是什么?”

徐小虎答道:它的精神在国外没有的。因为国外的画它是我给你钱,你画我的肖像,或者是教堂,我给你钱,你帮我画壁画,把我们的圣人的故事都画出来。可是中国山水画家,皇帝没有说话的权力,他也不说,就是我们画画春夏秋冬或者别的,大家就自己画了,所以很大很大的自由就发生了,很不得了的发展,是世界上没有的。那个精神是对宇宙的存在有非常敏感的了解,它不但表达下雨、刮风或者冷,它是透过这些东西就可以表达出一个很庞大的精神,我只能说是“宇宙在呼吸”。不是那种一个肖像的、一片叶子的写实,是形而上的写实,所以你怎么看它都不累,怎么看它都看不完。

王季迁与徐小虎

所以,本次的课程,虽然以中国画为题,但也不仅仅是在讲中国绘画的问题,借由徐老师对中国绘画的梳理,我们也许会开始思考,中国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这种精神的独特性究竟在哪里?可以讲,这既是一次对于中国绘画史的细致梳理,也是一次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之旅。

  
从2017年到2024年,已经7年了,徐小虎首次回国。这一次,也是第一次,从汉代漆器到唐代敦煌壁画,从唐代墓葬壁画到明代卷轴画,透过对比一幅又一幅的全图与细部,徐小虎不讲故事,只传授方法,为的是不仅让你我看到中国山水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更重要的是,陪伴你我从零海拔之地,一步一步地沉浸于中国书画之中,启发你我以身体的直觉来体悟:中国山水画代代相传的智慧与创造力。
 
作为现代人,你我都有一颗想多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好奇心,你我都有一双想自己观看中国山水画的眼睛,你我都想用自己的语言为老幼亲友分享中国山水画的热情,徐小虎期待与你我结伴同行。

武元直(约1190—1196),《赤壁图》,手卷,纸本水墨,纵50.8厘米,横136.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你我无需任何基础,因为我们从零海拔之地出发。这趟走入中国山水画的旅行,没有对中国山水是文人雅士的幸福家园,或是中国山水只此青绿的东方美学的灌输,这些都是文字的魔法,是他人创造的幻境,是博物馆、美术馆玻璃展柜后的展品。与徐小虎结伴而行,在中国千年来的山水画中,从山谷、山腰到山巅,从山前、山中到山后,一步一步走,一景一景看,相信你我自己的身体,相信你我自己的眼睛。


 
徐小虎透过笔墨掌握2300年传统中国书画的真功夫,帮你看懂自唐代至明代多位画家的真迹作品,直观阐明画家的直觉经验,“气韵生动”不再不明觉厉。
 
从此,未来的你我,会不再执着于一件件作品创作者的大名字,而是期待同之前从未曾偶遇过的古今山水画相逢一笑,漫谈开去:山水画是活的,山水画是当下和未来的。


课程详情扫码咨询

暑期美国游学(8.14-23)|寻找流失海外的国宝,美国博物馆深度游


泰国游学(6.28-7.3):领略多彩暹罗,走进佛教千年


游学希腊(7.8-16),优秀学人随行,一场历史文化溯源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