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43部队”的神秘面纱

陈 辉 晨晖点兵 2022-07-19



点击上方“

晨晖军事



可阅全部文章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击落国民党高空侦察机回顾(五)

陈 辉
1958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空军大院成钧副司令员的办公室中,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决策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坐在对面的原防空军探照灯兵指挥部主任张伯华说:“军委决定由空军组建地空导弹部队,我们研究确定由你负责这项工作。你组建过探照灯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对防空作战有一定的经验,你搞这项工作合适。”张伯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于是,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图为当年张伯华(左一)陪同贺龙、徐向前元帅视察部队

其实,早在两年前,中国领导人已开始酝酿和准备发展我国的导弹和火箭事业,建立中国自己的导弹部队。

  历史这样留下了中国导弹事业发展的痕迹:  1944年9月,法西斯德国使用V-2地对地导弹袭击英国首都伦敦,使英国蒙受重大伤亡。  从此,世界被导弹的恐怖阴云笼罩着。人类呼唤和平,人类需要和平。需要维护世界和平和祖国安全就必需发展中国的导弹。于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决策人,决定创建中国的导弹部队。  1956年,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尖端武器!研制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  3月,中央作出发展导弹、火箭事业的重要决策。  4月,党中央正式批准成立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聂荣臻元帅任主任,负责导弹和航空工作的发展建设。  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决定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  8月,中国政府作出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赫鲁晓夫开始不太情愿传经送宝,后来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勉强同意援助。

  1957年7月20日,苏联政府答复,支持中国政府的要求,同意中国派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聂荣臻(左三)、宋任穷(左五)、陈赓(左二)等同志1959年在莫斯科。

9月,我国派聂荣臻、陈赓、宋任穷等同志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同以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谈判,10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其中在地空导弹方面,苏联同意援助中国盖德莱式—代号SA-2,北约称为萨姆II地空导弹兵器。同时,苏方同意派专家组来中国帮助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并派一个萨姆II建制营的官兵前往中国传帮带,使中国空军一个营学会使用这种武器。

  张伯华受领任务后,便参照苏联专家提供的地空导弹营的编制表,开始了筹建工作。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官兵是从全空军高炮部队、雷达部队、探照灯部队、航空兵机务部队中精选,政治条件,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等方面都是拔尖的。职务要求高职低配,既导弹营长要由团长担任,连长要由营长担任。  1958年6月,苏联援助中国组建地空导弹营的专家组抵达北京。

  9月29日,以河北保定空军第8预备学校和吉林长春空军技术学校机构为基础,成立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导弹专业学校。

  10月6日,我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这天下午,在清河镇空军高级防校小礼堂举行了成立典礼。空军刘亚楼司令员、成钧副司令员,空军高炮指挥部周彪司令员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会上宣布北京军区探照灯兵指挥部原主任张伯华任我军地空导弹第一营营长,高射炮兵学校干部部长张思聪为政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庄重地宣布:“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正式成立!

  接着,刘亚楼司令员又激动地说:“我们的防空力量正在走向完备。在低空,有高射炮兵;中空,有歼击航空兵;高空有你们地空导弹。  “同志们,审查了你们祖宗三代才把你们挑来,党和人民把这样的尖端武器交给你们责任不轻罗!  “你们要尽快地把苏联老大哥的尖端技术学过来,以后再消化、发展!  “还有,要绝对保密!连父母亲、老婆、孩子都不能告诉!

  为了保密和便于工作起见,国防科委统一规定地空导弹兵器的代号为:“543”。因此,地空导弹部队就称543部队了。

前苏联萨姆—2防空导弹

在地空导弹第1营成立不久,我国又从苏联进口了几套地空导弹兵器,后来又相继成立了2营、3营。1959年5月,高炮某师正式改编为空军第3训练基地,担负地空导弹部队的改装训练和作战指挥任务。张伯华任基地主任、贺芳齐任政委。基地下辖地空导弹1、2、3营。

  北京军区情报部原部长傅萱,当时任北京军区特种兵处处长,他曾参加了地空导弹部队成立后的训练指挥协调工作。这位1938年参加八路军的老人,为我介绍了当时的情况:苏联专家组来后,我们一起研究了教学大纲,按专业进行编班。兵器和操作训练分成4类:1营为1类,由苏军导弹营负责对口包教;2营、3营干部为2类,参加训练,但不上车操作;各单位教员为3类,各个兵工厂的技术干部为4类,后两类人员主要是学习兵器理论。训练分理论、操作和实弹打靶3个阶段组织实施。在理论和操作考核中,1营各连都取得优良成绩。苏联专家连声称赞:“哈罗绍(俄语“好”)!

发射地空导弹

空军原第3训练基地主任张伯华,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了我军导弹部队第一次实弹打靶的情景:4月19日,我国第一次发射了地空导弹。上午9时左右,我下达了“1小时准备”命令,1营全体人员就位,进行兵器功能检查;当运载靶标的杜-4飞机距阵地25公里时,下达“40分钟准备”口令,载机投放靶标,部队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搜捕;当载机投完靶标并飞越阵地领空时,下达了“10分钟准备”口令,这以后部队方可进行射击。9时50分,1营营长张建华命令引导技师李福长按下发射按钮,对M-2伞靶发射了第1发导弹。那天天气晴朗,加上伞靶拉烟,地面上看得很清楚,二级火箭受控后拐了两个弯就把伞靶命中了。“成功了!成功了!”顿时,靶场上一片欢腾,大家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下午4时4分,1营对空中模拟目标——假设点发射了第2发导弹。导弹在距离发射阵地约8公里处坠地爆炸。苏联专家怀疑是我们没有给导弹加注氧化剂造成的。我到阵地上查了加注登记本,询问了有关人员,知道一切都符合要求。于是,我便同专家一起到现场察看,拣到了一些残骸碎片,氧化剂的气味还很浓,专家拿去嗅了一下,知道是有氧化剂,这样才确定是这发导弹的质量有问题。4月21日,1营又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表演,2发导弹均准确地命中了靶标。

  中央军委对这次打靶很重视。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5院院长钱学森和5部部长万毅等十几位将军亲临靶场观察指导,对部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苏军帮助指导表示了谢意。打靶以后,在靶场举行了兵器装备交接仪式。我们组织部队接收兵器后返回北京。国防部专门为苏联专家举行了欢送宴会。会上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和苏军首席顾问巴托夫大将都讲了话。宴会充满了中苏友谊的热烈气氛。国防部还嘉奖了苏军导弹营全体人员。苏联专家们完成带训任务后,便陆续回国了。

  长辛店训练和“594”打靶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们中国军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地空导弹兵器装备,能够完成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使命;训练了人民空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并为这支部队的发展培训了干部,摸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苏联专家回国后,1959年8月15日至9月4日,我军又自己组织了导弹实弹检验。这次打靶与上次不同,不是打伞靶,而是打拉-17靶机,靶机时速750-800公里,与RB-57D型高空侦察机接近,符合实战要求。此外,这次不是一个营打,而是所有的营都上。

  这次实弹打靶是在甘肃鼎新县的戈壁滩上进行的。捷报不断传来,一个营接一个营击落靶机。但唯独岳振华领导的2营射击失败。导弹起飞后没有飞向空中目标,而是反转180度打到背后4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有人戏称2营的“地对空”变成了“地对地”。

  2营官兵落泪了,他们感到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但后来检查结果,指挥操作都没有问题。原因出在苏联兵器在出厂时将扫描马达的两根导线接反了。苏联驻京专家检验后,承认责任在苏联工厂。2营实弹打靶虽然失败,但却发现了兵器的隐患,为实战扫除了障碍。

  195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9月21日,经过刻苦训练,实弹检验的“543部队”,在北京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17天后,也就是中国导弹部队成立第366天时,一战成名,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往期回顾



刘亚楼司令员手拿茅台酒,为2营官兵敬庆功酒



美国U2粉墨登场


“黑猫”上阵出手不凡


蓝天打起游击战

晨晖军事(chenhuimilitary)出品 

主编:祝华

审稿:陈辉

编辑:微澜

美编:小竹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晨晖军事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