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维迎:大数据也替代不了企业家的创造力

张维迎 少数派文选
2024-08-15


经济发展靠政府还是靠企业家?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近200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家主导的经济体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政府主导的经济则表现不佳。


政府主导经济的完美标本是计划经济体制。世界范围的计划经济虽然失败了,但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结果,计划经济的幽灵不时穿着各种样式的马甲粉墨登场。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计划经济的可行性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自计算机诞生以来,时不时有人说,计算机储存信息的能力和计算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得计划经济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


大数据能否复活计划经济?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大数据能否替代企业家精神?



▌从知识的本质看大数据计划经济的不可行


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了一场有关计划经济可行性的大辩论。以路德维希·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莱昂内尔·罗宾斯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计划经济解决不了经济计算,因而是不可行的;而以奥斯卡·兰格、阿巴·P·勒纳等为代表的另一方经济学家则认为,计划经济可以解决经济计算问题,因而是可行的。


在争论还没有见分晓的情况下,兰格等计划经济的支持者单方面宣布自己赢得了大辩论的胜利。这个自我宣称的胜利得到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可......


但这个所谓胜利是基于对米塞斯和哈耶克观点的误读。或者说,兰格等主流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理解米塞斯和哈耶克说的是什么。


真实情况是,对米塞斯和哈耶克来说,计划经济的真正困难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计算能力的限制,而是因为,经济运行所依赖的知识的特定本质决定了中央计划机关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些信息。


市场主要不是将稀缺资源分配于给定的竞争性目标的制度,而是一个认知装置:创造、发现和传递那些似乎不存在、很难发现、难以传递的知识,即默性知识。消灭了市场,不仅使得知识传递不可能,也消灭了知识本身。



▌静态上,计划经济不可行无关计算能力


从静态角度讲,人类决策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硬知识),另一类是实践知识(软知识)。用迈克尔·波兰尼的术语,科学知识是可言说的显性知识,实践知识是难以言说的默性知识。对人类决策来说,两类知识都是重要的;但对创造性的决策而言,实践知识更重要。


哈耶克说:


正是在这方面,每个人实际上要比所有的其他人更具有某种优势,因为每个人都掌握着有可能极具助益的独一无二的信息,但是只有当基于这种信息的决策是由每个个人做出的或者是经由他的积极合作而做出的时候,这种信息才能得到运用。


我们之所以必须采取非集中化的方式,实是因为唯有依此方式才能够使得那种有关特定时空之情势的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


这就是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无关计算能力。


大数据确实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更大的数据。但数据再大,仍然是统计数据,远不足以囊括不可言传的默性知识,而这些默性知识才是应对偶然性最重要的知识。


如果马云通过大数据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中央计划机关,计划机关能计划出一个阿里巴巴吗?不可能! 



▌动态上,没有自主经济活动,数据本身就会消失


从动态的角度讲,大量知识是当事人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创造的,是企业家实践的产物;没有自主性的经济活动,这些信息本身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如果IBM不能自主研发计算机,而是等待政府下达研发指令,有关计算机的大部分知识就不可能生产出来。


显然,把还没有创造出来的信息收集起来是不可能的,无论这种知识是可言传的,还是不可言传的。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我们如何统计对计算机的需求呢?大数据只能收集到已经存在的信息,不可能收集到有待创造和发现的信息。


米塞斯认为,市场不断产生的信息源于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它与特定的时空环境相联系,并且只能被每一个在这个环境中行动的个体所感知。


米塞斯说:


企业家的经营态度和活动,源于他在经济过程中的位置,假如这个位置消失了,那么他的经营态度和活动也随之消失。


……经济计算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不是一个静态经济问题。


米塞斯在1921年写道: 


是投机的资本家创造了数据,他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他的业务,因此,这些数据也为他的交易行为指明了方向。


20世纪30年代还没有计算机,更没有大数据。但米塞斯和哈耶克对计划经济不可行的论证已经证明,即使有了计算机和大数据,计划经济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对人类行为至关重要的默性知识不可能被中央计划机关收集到,大数据不可能收集到还有待人们发现和创造的实践信息,计划控制还会使得本来可以由企业家在市场过程中发现和创造的新知识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如果除了政府机关,经济过程的参与人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大数据,计划经济就更不具可行性,因为计算机和大数据使得人们不断创造出在数量上难以想象的实践的、不可言传的默性知识,使得中央计划机关根本没有办法集中规划经济活动。


因此,正如西班牙经济学家德索托所指出的,认为计算机(大数据)可以使得计划经济成为可能,就如同相信在一个不怎么发达的社会,书籍和印刷术的发明,就可以使得政府获得对社会至关重要的实践知识和主观知识一样可笑。书籍和印刷术的发明带来的结果正好相反:它使得社会更为丰富多彩,也更难以集中控制。


大数据计划经济其实是一个悖论:大数据是市场经济中千千万万人自发行动的结果,如果搞计划经济,让每一个人听命于政府的指令行事,大数据本身就会消失!把市场中产生的信息假定为没有市场时这些信息也存在,显然是荒谬的。



本文选自张维迎老师的新书《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张维迎自1984年以来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假设,张教授经济学中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变动的,市场决策不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在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正如张维迎所说:“不理解企业家精神就不理解市场经济如何运行;不理解企业家精神就不理解经济何以发展,不理解企业家精神就不理解创新如何涌现;不理解企业家精神就不理解什么是有效的经济政策。”


张维迎最新力作《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以经济学思维看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这不是仅存于理论中的经济学,而是真实市场下的经济学。对于如何认识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张教授总能给出犀利的论断与直指问题核心的路径。


这些立足于理论又回归现实的分析,不仅是写给在市场中做决策的企业家的,也是写给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真实的市场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普通读者的。这本书是张维迎老师40年思考的结晶,也特别适合当下中国。


为了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先知书店请到张维迎老师为本书亲笔签名,首发预订中,数量有限,好书难得,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张维迎:真正的企业家不会把梳子卖给和尚

张维迎:驳林毅夫的八个观点

张维迎:对企业家的偏见和敌视是一个普遍现象

罗永浩:如果阿城的作品真的不能征服现在的年轻人,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读书了

谌旭彬:哪怕只是剪掉脑后的那根辫子,也很不容易

自1784年“中美相遇”,两国难舍难分岂止千条理由可道尽

对“资本主义”的四大误解

许小年,真敢说!

我不懂艺术,可我喜欢听陈丹青说话

张宏杰:我的老师葛剑雄

西南联大的英文课有多优雅,让老一辈文人念念不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