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云南省第二批主题教育这个重要会议,为何选在这里召开?

云南发布 2023-11-27


11月24日,云南省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现场会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召开,以现场会的形式,现场办公、现场交流、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坐在一起,看一看“五道思考题”答得怎么样,有什么实践成效,推动形成上下一心为民办事解难题的工作格局。


全省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现场会在曲靖市会泽县召开。雷桐苏 黄兴能 摄


今年9月,第二批主题教育拉开了帷幕,在群众身边开展,离基层更近、联系服务群众更直接,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也更集中、更具体,要把群众所盼所需找准找实,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是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参会人员进行现场观摩 雷桐苏 黄兴能 摄


此次现场会召开前,会议专门安排参会人员用半天的时间,实地到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盛之发机电公司、钟屏街道以濯水乡、钟屏小学四个地方观摩学习,各有特色和亮点。


目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已过半程,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会议,为什么选择在曲靖会泽召开?


在这里,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书记”们搞清楚了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如何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回应好解决好,通过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真正做好为民办事解难题,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起来看看,会泽县怎样解民忧、暖人心。


“我家富了”

“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到脱贫后的白雾村,群众对用好用活优势资源增收致富提出了更多期望。”


听到群众的心声,娜姑镇村党组织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实施增收措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盘活“山”资源,发展光伏产业;盘活“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盘活“地”资源,发展蔬菜种植;盘清“人”资源,发展劳务产业;盘活“文”资源,发展农旅产业,实现了“人无一个闲、地无一块空”。


根据农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情况,娜姑镇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对有土地、有劳动力的农户,扶持产业发展促增收;对土地较少、有劳动力的农户,全力稳岗就业促增收;对土地较多、无劳动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用活土地资源促增收;对土地少、劳动力弱或无劳动力的农户,发展集体经济反哺促增收,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有增收”。

“一年来,我们紧盯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越来越多的农户住进了新房子、开上了新车子、过上了好日子。”娜姑镇党委书记肖书耀说道,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22年的12537元增长到2023年的14982元,增幅19.5%;集体经济由15万元增长到52万元,增幅247%。


“我家美了”

依山傍水、水清岸绿,堤上垂柳依依、河中波光粼粼。


走进如今的钟屏街道以濯水乡,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模样,“污水沿路淌、垃圾沿路堆,大风吹一吹、满天都是灰”,看到“家”里如此的脏乱差,钟屏街道以濯水乡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提出“党委领导、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思路,采取“四共四强”模式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人居环境的“痛点”变为和谐宜居的“景点”。


采取规划共商强引领、环境共治强提升、机制共建强管理、成果共享强发展“四共四强”模式开展人居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打造人居环境提升“以濯水乡”名片。


“我们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的‘小切口’,带动了以濯水乡村庄面貌的‘大变化’,促进了当地群众‘大增收’,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大发展’。” 钟屏街道党工委书记冯波说道,真正让环境美起来、村庄靓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群众富起来,形成集乡愁文化、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最美乡愁旅游地”。


“我上班了”

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成为历史,让群众“挪出穷窝就拔掉穷根”的梦想一朝成真。2020年,会泽县宝云街道小村子、卡郎、交支、三道等18个乡镇上万人搬迁入住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以礼佳苑,开启了新生活的同时,“家里”却没有了收入。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步,还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


会泽县紧扣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持续增收难问题,抢抓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82家,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0万余个,打造县城安置点3分钟就业服务圈、乡镇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无序化”变“组织化”、“向外输”变“就地转”、“盲目找”变“精准送”、“操心多”变“安心干”、“就业难”变“增收稳”, 2023年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4.4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32%。


2023年7月,从签约到投产,2个月时间,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入驻以礼街道并正式投产,目前已吸纳就业450余人,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实现了“楼上回家、楼下上班”,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守着家、带好娃、挣大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会泽县人社局局长李俊坚说,下一步,还将在延链补链扩岗位、数字赋能促匹配、精准培训强技能方面下功夫,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我上学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牵动着千家万户未来的美好生活。面对8.2万群众搬迁至县城集中安置、1.5万名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会泽县在安置区新建14所学校,确保搬迁群众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成才”。


走进钟屏小学,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的学校,教室里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此起彼伏,操场上孩子们踢球时的欢声笑语。


钟屏小学95%的学生是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学校党组织通过开展“暖心行动”,推行“午餐+午托”“挂包+走访”“资助+帮扶”,让搬迁群众子女“留得住”;开展“润物行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陪护、全域化管理,让搬迁群众子女“学得好”;开展“提质行动”,建设一流学校,打造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学生,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能成才”,推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搬迁群众子女“留得住、学得好、能成才”。


“全县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53亿元,新建校舍16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万余个,全县17万学生全部实现就近就便入学,实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会泽县教体局局长唐文学讲道,近年来,会泽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走出了一条“县中振兴”的会泽模式。


在这里,各级“书记”下到基层,听到了民意,解决了民忧,抵达了民心。


用心、用情、用力地答好“为民办事解难题”这份民生考卷,同题共考的“五级书记”要在履职尽责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来源:云南网

撰文:杨萍 期俊军

编辑:张晓晖 郭婉亭






推荐阅读





带头践行“四下基层”,省委书记到县区现场接待信访群众

抓好六件事 为民办事解难题② | 大力推进教育卫生补短板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运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