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冠病"后遗症下来更普遍?主要症状有哪些?高发人群有谁?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2-08-22


短短三个月间,奥密克戎病毒已席卷全球,成为欧州、美国和新加坡多地的主要毒株。


尽管相关研究和临床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症状较轻,但随着越来越多轻症患者从奥密克戎康复,另一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开始出现:奥密克戎康复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是否会像早期变异病毒一样,出现“长期冠病”(Long COVID)症状?


(联合早报)


澳洲、印度:已出现“长期冠病”个案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月26日报道,康复四周后,奥密克戎病毒确诊患者切利(Morgan Cherry)仍然会感到疲劳。


28岁的切利于2021年圣诞节当天确诊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由于他热爱运动和健身,且已接种两剂疫苗,所以症状轻微。确诊三天后,唯一的症状只是疲劳。


让切利没有想到的是,疲劳的症状并没有随时间消失,反而持续数周。现在切利不得不减少运动频率,甚至经常晚上8时就睡觉。


奥密克戎长期症状同样在印度出现。印度知名内分泌学专家、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抗疫小组成员乔希博士(Shashank Joshi),2月6日接受《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访问时称,有奥密克戎病患出现疲劳、肌肉疼痛等“长期冠病”症状。


他估计,印度每10名奥密克戎患者中,就有两人会经历持续症状(lingering problem)。


“长期冠病”症状


由于奥密克戎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对于其长期症状的研究仍在进行。但是从澳洲和印度的相关报道来看,疲劳和肌肉疼痛,基本符合冠病原始病毒及早期变异毒株的长期症状。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定义,感染冠病病毒后症状持续超过四周,即为“长期冠病”(Long Covid)。“长期冠病”症状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且发生在初期症状康复或治愈之后,因此也被称为冠病“后遗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和美国CDC均个别列出“长期冠病”的主要症状,基本大致相同:



轻症不等于无长期冠病风险


奥密克戎病毒相对早期变异病毒症状较轻,是否说明出现长期症状的概率变低?


《纽约时报》1月19日文章指出,轻微的初期症状并不意味着奥密克戎病毒导致“长期冠病”的概率降低。早期感染其他毒株,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的患者,最终也有一部分出现了持续数月的长期症状。


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的长期冠病康复诊所,自疫情以来已经接诊上百名轻症患者,这些患者最终都转为“长期冠病”。


负责该诊所的神经科学家普特里诺(David Putrino)在接受ABC采访时表示,急性期(染疫首四周)症状的轻重程度,并不能预测哪些患者最终将出现“长期冠病”。


普特里诺认为,就算新变异病毒症状较轻,随着感染人数激增,经历“长期冠病”的人也会变多。


“长期冠病”高发人群


以奥密克戎之前的其他毒株来看,数据显示有一到三成的确诊者出现“长期冠病”。


根据牛津大学2021年9月的一项研究,37%的冠病患者在康复后三至六个月内,会出现至少一种长期后遗症。


新加坡2021年7月也曾发布一项针对长期冠病症状的研究。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针对三家公共医院288名冠病康复者的调查发现,返院复诊的183名患者中,每10人就有一人在染疫半年后仍出现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状。持续性疲劳、晕眩和失眠等症状也有,但较为少见。


2022年1月,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简称ONS)发布最新统计,该国1780万确诊患者中,共有130万人出现“长期冠病”。其中,约89万人(70%)于至少12周前染疫,逾50万人(40%)于至少一年前确诊。


ONS还收集了超过35万人的“长期冠病”症状,经过分析,这些症状在下列人群中更为常见:

  • 35至69岁

  • 女性

  • 有其他病症且行动受限者

  • 医疗及社会服务从业人员

  • 贫困地区居民


以色列一名10岁女童在诊所接受“长期冠病”治疗。(路透社)


“长期冠病”从何而来?


“长期冠病”为何会出现?医学界目前对此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最初感染过后,残留体内的病毒会引发炎症,从而导致“长期冠病”。


第二种说法是潜伏体内的其他病毒被冠状病毒激活。美国科学期刊《细胞》(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这些病毒包括人体血液中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又称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


第三种说法是人体自身免疫反应(autoimmune response)受到冠病刺激。在正常的免疫反应中,病毒会激活抗体,但有些时候,抗体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一般来说,女性患上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的概率更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期冠病”在女性中较常见。


研究:疫苗可降低“长期冠病”概率


那么疫苗能否降低“长期冠病”发生的概率?


英国一项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的120万名成人统计分析后发现,与未接种者相比,完成两剂后染疫的患者,出现“长期冠病”的概率少了一半。


另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科研网站medRxiv的研究,则对英国近3万名年龄介于18岁至69岁的冠病病患展开调查发现,未接种者出现“长期冠病”的概率,是接种至少一剂疫苗者的七到10倍。


即使在感染冠病后才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长期冠病”的概率,也比不接种疫苗低。


相关阅读:




文:黎康

图:张进培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