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食品通胀高企,肉涨最多|小贩:或需再涨价,不然要倒贴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3-05-28


持续推高新加坡核心通货膨胀率的食物价格,预料不会在农历新年后马上回落。受访经济师和学者预测,整体食品通胀最早要等到今年4月后,待供应链稳定、全球粮食供应增加和能源价格回稳,才会放缓。


整体食品通胀最早要等到今年4月后,待供应链稳定、全球粮食供应增加和能源价格回稳,才会放缓。


新加坡的核心通胀率去年7月开始趋稳,每月徘徊在5%左右,去年10月和11月同为5.1%。同一时期,整体食品通胀率仍然逐月攀升,从去年7月的6.1%,升至11月的7.3%。



星展集团经济师谢光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计算消费价格指数(CPI)时,粮食价格占比很大,所以若整体食品通胀率持续攀升,无论是整体或核心通胀率都会保持在高位。”


整体食品通胀率包括肉类、海鲜和蔬菜等食品的价格,以及到餐馆、小贩中心和快餐店用餐等餐饮服务的花费。计算核心通胀率的方程式,不包括私人陆路交通和住宿费用,整体食品价格的占比最重,超过三成。


谢光威指出,整体食品通胀率去年四五月开始显著上升,因为各国重新开放需求增加,加上乌克兰战争影响供应链,进而推高国际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上升也导致运输成本提高。到了年底,则是因为过年过节使得食品需求上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尚未公布去年12月的通胀率。


谢光威预测,12月的整体食品通胀率维持在约7%,考虑到今年1月农历新年和消费税上调,1月可能达到顶峰7.5%。要到第二季度,全球粮食、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效应才开始显见,整体食品通胀率才有可能降至7%以下。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蔡耀辉同样预计,整体食品通胀率会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稳定下来。


他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已经重新开放,供应链会比较稳定。其次,各国到时应能找到新的方式,来处理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此外,食物价格上升诱使供应商增产,到了丰收季供应增加,整体食品通胀率预计就会下跌。


不过谢光威提醒:“整体食品通胀率降低,只意味着价格增加的幅度变慢,不表示食物价格会比去年同期低。”


包括餐馆和小贩中心等在内的餐饮服务通胀率的涨幅则高于个别食品。以去年11月的数据为例,整体食品通胀率是7.3%,不包括餐饮服务的个别食品价格涨6.7%,餐饮服务费则涨7.6%。


即便今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放缓,经济师不认为出外用餐的消费会因此变得更便宜。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受访时说:“小贩中心和餐馆的定价,除了反映食材价格上升,也包括其他成本如人力、租金、水电和消费税上调等。所以就算食材价格在农历新年后回复正常,外食费用也不会那么快降下来。”


蔡耀辉则说,虽然家庭可能因经济放缓而减少外出用餐,但是餐馆和小贩中心面对高涨的成本,很难减价。一些商家可能会以一些创新方式吸引顾客。


“不然要倒贴” 食材价格不断攀升

小贩:或需再涨价


过去一年食材价格节节攀升,售卖卤鸭餐点的小贩郑浍沄不堪成本压力,在坚持三四年不起价后决定调整售价。


芳林巴刹与熟食中心的鸭饭摊维持售价三四年后,星期二调高主食和套餐的价格,以应付成本攀升。(曾坤顺摄)


她在芳林巴刹与熟食中心的鸭饭摊位近日贴上告示,宣布从1月24日起把主食和套餐都上调5角。


《联合早报》记者星期二走访芳林和明地迷亚巴刹与熟食中心,多数受访摊主都说去年成本整体上升至少两成,他们不得不涨价。面对消费税上调和食材价持续上涨,他们不排除今年可能进一步上调售价。


郑浍沄(48岁)受访时说,鸭只进货价去年两度上涨,今年每公斤再起2角,先后总共增加约一成。“这还不包括水电费、鸡蛋、药材、酱油等其他成本的增加。买货费用一直上涨,再加上器材维修费和员工花红,不起价的话我可能得倒贴。”


郭玉新(50岁)在明地迷亚熟食中心售卖炒福建虾面和炒饭等,去年4月调高售价约10%。他坦言,即使尽量承担成本,今年仍可能须再提高售价,但会保留一些3元的平价餐点。


“我们调涨价格远不及成本涨幅,听说鸡蛋因为供不应求或许会再涨价,而消费税上涨更会连带拉高其他货物的价格。”


经营菜市猪肉粥的严佳宝(45岁)说,去年成本上涨了20%到30%,他的餐点售价到两三个月前才调高10%。“我们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上一次调整价格是在六七年前。除非连工钱都挣不到,才会再涨价。”


张育诚(55岁)在芳林熟食中心售卖潮州肉挫面,是少数四年来一直没起价的摊贩。


“客流量相比疫情前减少了四成,我担心如果东西变贵,没有人要买。”


受访的餐馆也预计近期不会调高售价,它们希望食材价格会随着中国开放而回落。


餐饮集团Create Restaurants Asia在新加坡经营Shabu Sai日式自助火锅店和抹茶馆(Maccha House)。董事经理张义辉说,经营成本平均上升了20%,涨幅最大的是食材,达30%。其中,牛肉价格暴涨了一倍。旗下两个餐饮品牌因此去年调整了个别餐点的售价约一两成。


他说:“目前我们的价位有竞争能力并可以抗通胀,因此除非物价又暴涨,否则不会涨价。”


土生坊娘惹餐去年农历新年期间调高售价。老板叶俊成坦言,不确定这次过年后是否还须调整价格,但目前的利润已经很低,也想给员工更有吸引力的薪水。“随着中国重开边境,我们希望物流和材料费用都会下调,否则每个人都得因为通货膨胀而不断支付更多的钱。”


张义辉则认为,虽然一些从中国进口的食材可能降价,但食材需求在解封后也增加,新加坡业者进口食材时会面对中国市场更大的竞争,因此预计原材料价格不会显著下降。


辛塔(Sinta,34岁,兼职人员)去年开始减少在外用餐的次数和预算,以应付水电费等其他费用上涨。“我和哥哥也要赡养退休的父母亲,近来明显感受到开销压力增大。”


每天都在外用餐的朱玛丽(69岁,办公室勤务员)则认为,物价涨幅仍在可负担的范围,因此不会改变用餐习惯,也会继续与姐姐每个周末聚餐。


供应商:肉价短期内料不会下调


过去一年,肉类价格在所有食品类别中涨幅最大,去年11月的肉类通胀率,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超过15%。受运作成本、饲料价格和供应量等因素影响,受访进口和供应商估计,肉价下来几个月内不太可能降低。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肉类的通胀率,增幅从2022年4月起明显加快,同年6月开始更是同比上涨超过10%。2022年6月的肉类通胀率比2021年6月增加10.1%;2022年11月则同比增加15.2%。


相较之下,去年11月鱼和海鲜同比增加3%,牛奶、乳酪和鸡蛋则是7.5%。


新加坡食用最多的肉类是鸡肉,占肉类进口量约一半,其次是猪肉、牛肉和羊肉。


合兴家禽工业负责人马琼就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以他的公司而言,比起去年5月,也就是马来西亚实施鸡只出口禁令前,目前的鲜鸡批发价格,每公斤贵了三四成。


马国已在去年10月解除出口禁令,不过鲜鸡价格还是居高不下。马琼就说,主要是因为鸡饲料,包括玉米和豆粕价格翻倍,去年初每公吨售价是300元,现在则是600元。


“虽然圣诞节和农历新年后需求会下降,但是马国的货源只有禁令施行前的一半,加上养鸡的成本降不下来,所以估计鲜鸡价格未来两三个月内不会回落。”


至于其他肉类,有进口商表示肉类的进口价波动不大,涨幅维持在5%至10%的正常水平,推高肉价的其实是营运成本,尤其人事费和电费。


这位不愿具名的进口商说,他经营的加工厂和冷藏设施,去年四五月的电费是每个月六七万元,现在则是16万元。此外,各个领域都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为了留住工人他每个月须给他们加薪200元至500元,人事成本因此增加约20%。


“进口价上升,我们还可以找其他货源,营运成本上升就没办法了。我在这一行三四十年了,第一次碰到所有的东西一起涨价,现在连包装材料都贵。”


他坦言,如果成本持续高涨,批发价格“还会再调”,但为免流失顾客,通常成本每增加1元,他们只会转嫁几角钱。


另一名不愿具名的猪肉进口商说,批给巴刹摊贩的货去年没有起价,今年1月起因为杀猪费上调,所以批发价每公斤起1角至3角。消费者最终付多少钱,则要看零售商要调高多少。


在勿洛经营猪肉摊的林月娥(64岁)说,供应商来货每公斤涨两三角,加上消费税,所以农历新年期间猪肉每公斤售价增加1元,过年后应该就会恢复原价。


相关阅读:




文:魏瑜嶙、尹云芳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