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更没有人去消费了~

樱桃团队 樱桃小财女 2023-01-03

放开后,大家都以为能回到2019年之前,没想到回到了2020年年初。街上人烟稀少。
不知道大伙感受如何,反正我感觉现在消费越来越差~
有朋友周六去宜家,难得体验了一回包场服务,饭点的时候,餐厅也是少地可怜。

长沙的朋友,这周六在文和友,饭点也不用排队了。以前周末去,至少排几百号。
很多网友也在留言说,放开后,出门发现,公车也常常座位都坐不满。
一些城市,即使没有疫情,街上的人也变少了。
甚至有人开始担心,今年的春节能不能恢复往年的活力。
放开后,实体餐饮等第三产业老板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他们并没有迎来门庭若市的大繁荣,相反很多店铺门可罗雀,甚者主动关门先回老家过年去了。
之前还想着放开后能报复性消费,现在别想了。
因为现在不是彻底结束了,而是换了种方式重新开始,以前是被管理,现在是自己管自己。
而且实际情况远比之前很多人想的要糟糕。
今年消费本来就很差了,刚刚看到一个会议上说,今年的消费比去年减少了两万亿,等于两个百分点的GDP。
这下一放开,短期内很难看到报复性消费。
至少得等这一波疫情过去了。而这一波乐观的说是到3月份,可是我们要做保守的估计啊。

这段时间的各项会议,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明年的重心之一就是扩大内需。
但是口罩不彻底恢复,内需如何扩大呢?
今天还有个北大院长说,要发一个亿才能促消费。
结果这条新闻下面一群人说:
这个环境下, 发消费券还不如发点抗疫药品来得实际。
消费是刺激不出来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我们之前说的,一来给信心,二给钱。
现在的政策,全都是为了扩内需。
①、各地的消费券
最近,各地又在发消费券了,虽然说治标不治本,但是这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带动消费,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②、稳房地产
周五的文章,我们分析了,高层就表态,认可房地产的支柱定位。
买房虽然在宏观数据里面是算投资的, 但是房子附带的消费也不少,有了房子,你就要装修,就要买家电,就会拉动建筑材料,家电等消费数据。
不可否认,房子已经是居民最大的消费了,从消费的角度看,也是一定要刺激买房的。
③、支持平台企业创就业。
这个就是给信心。
上周五,会议还再次提到了要支持平台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等等。
大家注意,上面已经对于国内互联网平台的态度有所转变了。
从之前的提法从“强化反垄断”、“加强对资本有效监管”到“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到现在政策走向常态化、可预期化非常明显。
这跟星哥之前的预判几乎是一样的,
在2022年7月28日的文章。星哥就提过中概要到年底才有转机。
大伙可以参考我的判断:今年的完全整改持续到年底,明年进入常态化监管。
请注意【常态化】三个字的含义。具体如下:

很明显,这几年平台员工都在失去工作,继而引起社会其它行业进入低谷。
大伙可以没意识到,平台经济对就业影响很大的,
比如美国,平台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力。
约有22%的工作人口参与某种形式的平台经济,既有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劳动密集型岗位,也有程序员、创意策划等知识密集型岗位。
我们也一样啊,实际的影响更大。
比如植发行业,今年就曾因为大厂裁员,相关公司大跌。
还有像网约车也深受其害,以前晚上10点,是深圳的又一个晚高峰,高新园附近叫个车得排好久的队。现在明显打车的人也变少。
数据显示,11月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显示,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5.08亿单,环比下降11.4%。
所以,平台经济在监管之后,有序发展,资本家们能吃到肉,我们才能跟着喝汤这是必定的趋势。
平台只要接受常态化的监管之后,就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不管怎样,消费真的不是刺激出来的,最好的方法促就业,涨工资,兜里要有钱.
我看之前中国人储蓄有118万亿,相当于平均没人存了8.4万存款。
如果低于这个数,就吃不到平均线了。你跟上了没?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小财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