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聪明”的精英,“愚蠢”的群众

子明荐书 子明荐书 2022-10-15

2016年11月9日,美国第45任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政治素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战胜了奥巴马政府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当选美国总统——这一选举结果让所有的观察家都跌破了眼镜。被称为“可悲之人”(deplorable)而被美国所有建制派“精英”鄙视的特朗普,居然战胜了身为前总统克林顿“第一夫人”而在美国政府中身居高位的希拉里。



而在大洋此岸的中国,正在发生的似乎又是另一个叙事——传统上我们将高考视为“寒门学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社会流动渠道,但到了今天这些考试中的胜利者却会被鄙为所谓的“做题家”。


取而代之的,不是像丁真那样超脱于“做题”以外的“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眼睛”,就是像谷爱凌那样“生在罗马”的全球精英;正是这些形象,激起了以往安顺的“做题家”们的不忿和愤怒。


美国和中国这一对“卧龙凤雏”,各自发生的愤怒以及由此而来的民粹浪潮,看似源自不同的理由——前者是“精英”对红脖子们的鄙视,而后者则是“街溜子”对“做题家”们的挤压。


但是,两者实际上都是源自传统社会化路径和上升渠道的危机甚至崩坏——在美国,是红脖子、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无法让自己在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竞争中立足;在中国,则是通过考试制度向上流动以及由此而成的“做题”惯习,已经无法适应深度市场化的年代。


在大洋的两岸,变革都是由此岸和彼岸的“精英”们发起的——新自由主义体系,既摧毁了西方的“牛仔”意象,也摧毁了东方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评价标准的置换,仅仅是源于提高效率的“绩优”需求;但是,这一“绩优”的逻辑,最终却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更加剧了传统路径之下的社会群体的失落和被羞辱的愤怒,而最终形成了民粹主义的浪潮。


追求效率导致了价值体系的转型,由此而来的“绩优”思想则承诺说,人们可以通过追求效率而获得“机会平等”——从冷战结束到现在,这一承诺从没有兑现过,不平等越演越烈,甚至通过“绩优”原则而披上了“合理”以至道德的外衣。


美国著名公共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一书,将引领读者反思“绩优”的概念以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618开门红

推荐图书均有特惠折扣


6月10日-6月12日期间

还可使用优惠码折上再满减


满300减60优惠活动

优惠码:AZ7GQS

限量100张


满150减30优惠活动

惠码:8R4RPE

限量100张



读书,使人进步



精英的傲慢



国家精英



继承人



特权



权力与特权



不平等的童年



格调



支配与抵抗艺术



现实的社会建构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618开门红

推荐图书均有特惠折扣


6月10日-6月12日期间

还可使用优惠码折上再满减


满300减60优惠活动

优惠码:AZ7GQS

限量100张


满150减30优惠活动

惠码:8R4RPE

限量100张


更多精品书籍

读者朋友可进入政事堂荐书专题查看



   政 事 堂 往 期 书 单  

618文化大餐,高质量精神食粮赶快屯起来

童书专题特别推荐

大英帝国的衰落与种族隔离的诞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