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与政策丨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研究

秦叶,张楚 等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09-24
※  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  ※※  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  ※


作者简介


秦 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服务平台绩效评价等。

 张 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渠道管理与信息共享、生产运作与市场营销交叉领域等。

 邓修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系统理论、项目管理等。


论文引用格式

秦叶, 张楚, 邓修权.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47(5):37-4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进制造业分布式科技服务技术集成研发与示范”(No.2019YFB1405100)资助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研究*


秦叶  张楚  邓修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摘要: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随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其对于聚集化、个性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研究了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及其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过程,并从当前运行成效与未来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构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3.1;F424.5     文献标识码:A

引用格式:秦叶, 张楚, 邓修权.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47(5):37-42.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1.05.008


0  引言


科技服务平台对于整合产业信息,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加快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尤为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将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基础设施和企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技服务平台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服务平台评价是科技服务平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调配对于科学服务平台支持资源的重要依据。随着科技服务平台的蓬勃发展,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其发展成效,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变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方面,任勇旗[1]重点关注平台中的信息资源,从总体功能、技术水平、资源共享、服务水平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评价。杨立新[2]以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建设为例,从信息内容与表现方式两个途径着手,引用信息质量认知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门户网站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的标准及等级。衡孝庆和魏星梅[3]研究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环境,从基础性、保护性、支持性和生成性政策环境等要素来进行综合分析。苏朝晖和苏梅青[4]以福建、厦门、泉州三地为例,采用SERVPERF量表法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总体上,学术界从资源、政策与服务质量等方面对科技服务平台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缺乏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的全面综合性的评价,难以为当前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大价值。平台从建设到发展壮大需要长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因此拟从平台运行与平台发展两个维度,研究构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运作与发展


1.1  科技服务平台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

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先进、知识密集、成长性高、带动性强、覆盖产业类多、应用性强等特征,其发展催生了大量专业化、聚集化、链条化、个性化的科技服务需求。Borras[5]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既有的边界会伴随经济发展愈发模糊,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多样化、分散化、易逝性与稀缺性的科技资源,加快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一方面促进制造业创新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6]。可见,科技服务平台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是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桥梁。


科技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多方资源为先进制造业创新化发展提供知识、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支持,为成果转移与落地提供重要基础条件,是先进制造业高效、顺利进行创新活动的强有力支撑工具。法国经济学家佩鲁[7]提出的增长极理论指出,在一个地区中围绕着推动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高度联合并极具活力的一组工业,不仅自身能快速增长,还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李海艳[8]也强调,标志性的产业链可联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性的创新联盟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而优秀的产业集群往往以平台为中心来展开,Sweden[9]认为科技服务平台是创新型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基础,创新型组织借助平台来培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便是通过整合自身资源以促成增长极的形成,带动周边经济的增长,推动产业链联合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科技服务平台与先进制造业并非单向促进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协同创新的(见图1)。协同创新则同时强调先进制造业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的反向推动作用。先进制造业因自身的特点,对平台的功能与服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平台审视自身并持续进行变革和创新,逐渐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先进制造业在获得其所需服务的同时也必然会为平台的发展买单,从而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

图1  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关系图

1.2  科技服务平台运作原理科技服务平台对推动产业集聚,促进技术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创新园区,凝聚各方资源,有效地为先进制造业服务。根据三元参与理论,科技服务平台不仅是平台管理方自身的运作,还包括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众多主体的参与。伴随着创新创业大潮的推动,金融机构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活动行为主体,是市场的开拓者与科技服务的需求方,企业需求可以充分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是平台创新资源的主要提供者,通过开展研发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政府部门作为重要的后方保障,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管理和服务;在中小企业的创新与成功落地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平台管理方通过管理运营平台,将各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使创新资源完整汇聚并有效分配,加快成果落地并推动企业创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本质上,科技服务平台是一个生产运作系统,其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过程是一个“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通过平台的资源集成和供需匹配,最终形成成果产出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见图2)。整个过程以企业的需求为起始,继而由平台通过需求匹配向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资源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创新研发完成创新资源向企业的流入。在此过程中,部分成果还将回流作为下一阶段服务的资源投入,从而持续不断为制造业带来的效益。由此可见,科技服务平台的高效运作既需要资源的集成,也离不开相关主体的协作。科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科技成果的产出水平,主体协作是平台实现供需均衡并提供有效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依靠政策支撑、需求驱动、资源共享、合作引导、多方联动,科技服务平台才能持续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图2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运作过程

1.3  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的内涵与意义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涉及多方投入,是一项极耗资金与时间的重大工程。对于平台建设,不应只考虑当下的问题,还需规划至少十年之后平台的运行与发展路径。因此,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的评价,既要包括平台当前的运行成效评价,也要对平台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平台当前运行成效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平台未来发展潜力则基于当前运行成效,并考虑平台发展投入来进行分析,从这两个维度可以实现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更全面准确的评判。
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因此,对平台的评价应兼顾资源整合与科技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否则,科技服务平台将沦为信息平台,只能提供最浅显的信息服务,无法吸引各主体方的积极参与。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的评价,应该首先以深度为主,强调各类资源质量,政府引导力度,服务人员水平,科技服务质量,科研产出与转化效果等;同时,延伸评判其广度,包括资源数量、服务规模、宣传力度等。
通过对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的评价,可以发现平台发展中存在的欠缺,更好地规划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明确平台的建设内容与主要服务领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指导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为平台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使平台能长时间发挥其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因此,对于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的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2  指标构建原则
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反映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成效的关键。由于科技服务平台的复杂性,其指标体系的设计也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指标构建原则。
(1)评价体系要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科技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要从指标的整体结构出发考虑其合理性,是否能反映平台运行发展的客观实际。由于科技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系统,平台主体众多,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因此在指标设计时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指标涵盖平台涉及的主要方面,并注重指标间的联系与层次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框架。
(2)评价指标要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可比性。针对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成效评价指标设计,应该以评价目标为导向,既考虑平台当前的运行成效,同时也要考虑平台的发展潜力,进而实现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参考。在具体指标的选择过程中,注意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并且需考虑指标数据横向与纵向的可对比性,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分析各指标所反映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对科技服务平台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
(3)评价体系要具有简洁性与可操作性。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庞大、运作复杂,这加大了数据收集的困难度。因此,在指标设计时,需要考虑相关数据的可采集性,规避指标间的相互隶属问题,简化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尽可能选择数据采集简易可行的指标,并确保指标指代涵义清晰,以便于对指标数据进行归类汇总。
3  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科技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及其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关系,本文从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成效和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潜力两个维度入手来进行指标的筛选与构建,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表1  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3.1  运行成效指标针对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成效的评价,主要从投入产出角度考虑,分为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平台资源集成、相关主体协作能力、平台服务规模、平台服务质量和平台服务效益。
(1)平台资源集成主要反映平台当前的科技资源的集聚能力,是平台开展服务的前提。平台包含的科技资源主要有人才、设备、技术和科研成果等,因此该指标主要由科技服务人员数量、大中型仪器设备数量、可使用的专利技术数量三个方面来体现。
(2)相关主体协作能力是平台有效服务并实现供需均衡匹配的基础。根据上文分析,平台主要包含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政府主要通过营造良好产业环境以支持平台发展。从供需均衡匹配的角度考虑,该指标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机构入驻数、大专院校入驻数以及金融机构入驻数四个方面。
(3)平台服务规模作为投入指标,体现了平台当前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平台未来的战略方向。对平台的服务规模,从内容上主要考虑平台面向哪些产业,提供何种类型服务;从空间上主要考虑平台服务覆盖的地域范围。
(4)平台服务质量是反映平台服务成果的重要指标,服务响应速度越快、供需匹配精度越高,平台的服务质量越好。此外,从成本收益角度而言,平台服务的性价比越高,服务质量越好。
(5)平台服务效益是平台绩效考核的关键,反映平台当前服务先进制造业的收益情况,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平台服务的企业数量、平台服务带来的工业产值增加、平台的技术服务收入、平台带动的新申请发明专利数以及新形成国内或国际标准数。
3.2  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潜力的评价,主要从政策环境与组织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政策环境是科技服务平台能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环境,而政府与社会的资金投入则将对平台发展的支持落于实处。
(2)组织管理体现了平台的自身运作能力,是平台不断发展的隐形动力。一方面,对外宣传可以帮助扩大平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主体入驻平台,为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平台发展的核心在人才,从这个角度,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平台当前的管理人员结构,特别是硕士以上人员占比,以及平台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
4  结束语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是推动制造业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工程。对科技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有助于衡量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情况,为平台发展指明方向,助力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平台的运作模式、科技服务平台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分阶段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勇旗, 唐毅, 刘召栋.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评价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9):69-71.[2] 杨立新, 李勇, 夏野, 等.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站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0,42(1):11-16.[3] 衡孝庆, 魏星梅. 科技创新平台政策环境评价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1(6):17-18.[4] 苏梅青. 基于用户满意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华侨大学, 2015.[5] Lunduall B A, Borras S. The gl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 EUR 18307. Science research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6] 杭州高新区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 2021(2):16-17.[7] Perroux F. The pole of development’ s new place in a general theory of economic activity [J].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says in Honour of Francois Perroux. Unwin Hyman Ltd., London, 1988:48-76.[8] 李海艳, 李书彦, 齐培培. 宁波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建议[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20(11):24-25+48.[9] Sweden. The managerial equation and innovation platforms: the case of linkoping and berzelius science park[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7,15(8):1027-104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oriented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QIN Ye, ZHANG Chu, DENG Xiuq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trend and important direction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ervice system that can offer integrated and customized service. At present, China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service platform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T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accelerat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S&T service platform and its synergic relationship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S&T service platform oriented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wo dimensions: current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providing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 service platforms.Key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er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5期



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定位于“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聚焦信息通信领域技术趋势、公共政策、国家/产业/企业战略,发布前沿研究成果、焦点问题分析、热点政策解读等,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技术战略选择与产业政策制定,搭建产、学、研、用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官网开通啦!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广大学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刊于2020年11月18日起正式推出官方网站,现已进入网站试运行阶段。我们将以更专业的态度、更丰富的内容、更权威的报道,继续提供有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的优秀文稿,为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投稿指南(点击阅读)



   推荐阅读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4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3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2期目次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1期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