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展预告|《今昔今夕》

JMA 木星美术馆
2024-09-07


2022年9月24日至2022年10月23日,木星美术馆将呈现青年艺术家群展《今昔今夕》,通过展出5位艺术家应对时间所造成变化的完整经验,对“时间与记忆”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前言/张容玮


理论物理学家李·斯莫林(Lee Somlin)说:“在人类的感知中,时间意味着改变。”科学把时间规定为对所有人都同等有效的由时、分、秒等单位构成的无悲无喜的线性结构。尽管每个“文明人”都无法逃脱这个结构的控制,时间的速度、轻重、内容和情绪等因素对不同的人来说却是全然不同的。毕竟,活在这纷繁芜杂且一刻不停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应对着各式各样无法预知的改变,随之而来的便是令我们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各种情绪和故事。时间就像天空,正如有了天空才有云卷云舒、雷霆雨露,身处时间、或者说身处于不间断的改变之中,我们才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腐蚀》系列(局部)

高20-45cmx8个/雕塑/崔沁/2018-2019


《渗痕7》

30x30cm/绘画/张容玮/2013


应对着这些改变,我们不断到达新的处境,也不断收获和修改着我们的记忆。定义“记忆”的难度是极大的。我们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它来决策,却又无法逃脱它给我们带来的局限。有人靠它维持自己在不断的改变之中的“真我”;也有人靠记忆来平衡或逃脱当下的不如意;有人认为在记忆中能找到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有一些群体的成员靠着相同的记忆来维持着彼此的认同。只是,以上种种都无法精确或完整地定义记忆。记忆是我们最核心的成分之一,我们变着法地使用着它,却很少意识到我们对它的依赖和使用。


《Family Album》系列(局部)

30x21cmx34个/摄影/马壮/2020


《老故事再讲一遍 1》

70x50cm/绘画/张容玮/2013


真正触及时间、记忆内核的艺术创作绝不是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等手段对时间和记忆赋予某种“定义”,而是创作者应对时间变化的一个“完整经验”。“完整经验”这一概念由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那些难以点明其起点与终结并且很难给我们带来情绪波动的琐事不同,“完整经验”起始于经验者的“主观冲动”而终结于她/他感到的“完满”。


《data memeory》

100x70cm/摄影/马壮/2022


因此,以时间和记忆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意义或故事作为起点,创作者开启她/他的创作所需的只是“要对时间带来的改变和自己的记忆做些什么”的冲动,比如想象过去的其他可能性,或者是重构某个自己沉湎其中的往昔。始于这样的冲动,结束于创作者在她/他的过程和作品中感到“完满”之时。


《白天不懂夜的黑》(局部)

100x100cm/摄影/王雪莹/2020


《Remote And Control》

520x300x300cm(可变)/装置/范诗磊/2020


只是,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她/他们的创作进行于“当下”,“当下”这一时间点的影响不可避免,此时的她/他们也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她/他们,带着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关注,“时间和记忆”这一命题注定是一次“当下”与“记忆”的争执。


《全家福》系列(局部)

25x25cmx9张/摄影再创作/崔沁/2019


《那种浅蓝从此无可取代/2002》

66x57cm/绘画/张容玮/2020


“时间和记忆”乍看之下像是以过去或已知为导向的话题,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创新”。给予创作者冲动的记忆并非她/他创作的预设终点而是她/他创作的材料,创作者通过操弄它们来与“当下”进行争执。这种争执的完结并非是“当下”或“过去”其中一方的胜利,而是双方的一种融合,“当下”被赋予了“过去”的气质,而“过去”也在“当下”获得了新生。


《三重并置1》

65x55cm/绘画/张容玮/2017


《女表》

150x100cm/绘画/范诗磊/2018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五位创作者以各自的方式应对他们在时间中遭遇改变的完整经验。展出的作品无法为时间或记忆提供定义,它们展示的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如何应对时间带来的改变”以及“记忆在我们应对这些改变时究竟扮演的是何种角色”的问题。尽管艺术作品必然是创作者的主观产物,本次展览展出的却并非创作者为自己而创作的“孤芳自赏”式作品。本次展品在“时间与记忆”这一命题下以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可视化的呈现,这些呈现虽不足以成为对“时间和记忆”的成熟理解,但他们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理解和思考时间和记忆的新角度。


《似曾相识》系列(局部)

20x20cmx8张/摄影/马壮/2017




崔沁

1991年生于广东湛江,生活与工作于广州。获得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模型制作学士学位,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2年。获得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艺术实践专业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伦敦、格拉斯哥和克罗地亚举办多个团体展览。


范诗磊 

青年艺术家,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深圳。获得英国苏格兰皇家学院授予的查默斯·杰维斯奖,第22届日本新媒介艺术节选择奖等奖项;作品被英国雕塑装置工作组、福建省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马壮

1995年生于辽宁朝阳,博士在读,现于深圳。201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攻读硕士学位,于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2018至2019年进入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攻读艺术摄影方向研究生,获卓越学位。


王雪莹

199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2020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纯美术实践硕士学位。个人研究涉及视觉经验、私人空间、存在主义心理学等。同时,作为中国艺术家,也关注将中国哲学逻辑注入到个人的当代艺术创作实践当中。




陈观亨,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青年策展人,广州觀空间前艺术总监,现深圳市木星美术馆策展总监


张容玮

广东珠海人,2020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为该校史上首位中国籍博士。目前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当代绘画的实践与理论。




展览信息


时间

2022.09.24-2022.10.23


地点

木星美术馆

深圳市福田区蓝花道6号


主办方

深圳市木星美术馆


协办方

無設事務所

共聚物

白底艺术工作室


入馆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区域防疫防控要求,到场观众需提供24小时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并提前预约,其他状态禁止入馆。请各位观众配合在场馆入口进行测温、安检、出示健康码与行程码,严格实施扫码入场。参观时须佩戴口罩,并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避免聚集,文明观展。以上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感谢各位的理解与配合,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木星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