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HiShorts!揭晓片单,江苏新浪潮导演入围

HiShorts!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2023-08-17


2020HiShorts!厦门短片周将于12月14日-22日在厦门举办。随着影展的即将到来,组委会在去年成功搭建的竞赛、展映、论坛、市场、创投体系基础上,新增电影大师班报名板块,助力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青年影像人才的培育。


今年短片竞赛单元征片数量共计2420部,剧情单元976部, 纪录单元504部,动画单元296部 ,实验单元324部,商业单元189部,音乐单元131部。


剧情单元初审评委共5人,其余五个单元纪录单元、动画单元、实验单元、商业单元、音乐单元每个单元初审评委3人。初审评委详情请戳:征片过半,一起来认识一下HiShorts!初审团队


经过初审评委两周多的紧张看片、激烈讨论,最终初审入围名单结果正式揭晓。剧情单元共入围40部短片,纪录单元、动画单元、实验单元每个单元入围25部短片;其余两个单元,商业单元、音乐单元各入围20部短片。


入围初审名单的短片将进入下一轮复审,12月14日-15日将于厦门举办复审会议,届时每个单元的复审评委,将分单元现场看片讨论,最终选出提名影片。12月16-17日将于厦门举办终审会议,届时终审评委将共同观看六个单元的全部提名影片,讨论角逐出每个单元的最佳短片。


届时,2020HiShorts!厦门短片周初审入围短片也将在厦门当地影院和放映场所进行集中展映。希望通过短片的放映,让当地影迷感受到最先锋、最具有活力的青年影像作品,也希望从这些短片中发掘出更多年轻的视角,更多亟待绽放的作者潜力,这也是HiShorts!自创办以来的目标和宗旨。


除了入围短片的现场放映,HiShorts!还将从今年的评审嘉宾阵容中有针对性地做出部署和规划,精心准备了“知名导演短片联展”、“评审长片展映交流”等环节,欢迎大家前来看片!此外,以电影热门事件出发构建出的主题论坛、主题沙龙,将涵盖2020年电影产业最关注的话题和话题魅力的所在,包括音乐演出、破冰晨跑等跨界活动,这些起于电影,又不止于电影的形态样貌和美学风格,将共同汇聚在厦门,以期碰撞出交流的共振和火花!


HiShorts!初审入围完整片单如下:






活在当下,干嘛不去享受?|专访江苏女导演谭墨、沈蕊兰



大家可能会好奇,HiShorts!的初审流程是什么样的?初审评委在看片时又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儿?关于这些疑问,楞头小青现在也向朋友们一一进行解答:


Q1:HiShorts!的初审环节看片量大吗?评委们都是怎么完成自己的看片任务?

A:可以说非常的大,许多评委都是卡着dealine的时间点看完,也有部分评委半夜才上传好打分表。至于大家看片的渠道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剧情初审评委-折叠宇宙主编张於佳向组委会透露,她是把短片投放在电视上开始刷片;另一个有趣的事,纪录初审评委陈荣辉在参加阿尔勒摄影展时,碰到了一个朋友喊他喝酒,他拒绝了邀请说评审压力大,自己还是在宿舍乖乖地看片吧。


Q2:今年的短片质量怎么样?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片子?

A:“今年看到这么多很棒的片子,觉得是很奢侈的享受”,在看完所有的短片后,剧情初审评委杨薇老师这样说到,另一位剧情初审评委胡梦楚也非常赞同,她从看到的片子里看到了很多惊喜,有近20部各种题材类型的都值得推荐。动画初审评委孙晶则推荐了《修容镇》《荆棘鸟》《冬》三部短片,她还特别提及说,“《修容镇》已经是电影级别的了,《荆棘鸟》是部艺术片,意境非常好”。纪录初审评委张安宁的初审打分则比较克制,她留言了两部她比较感兴趣的纪录片,一个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两位老人的生活,另外一个则是讲述华人被杀的案件。


Q3:今年HiShorts!的评选标准是什么样的?初审评委对此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A:今年HiShorts!的评选标准和往年相同,也是希望从入围作品中选出那些具有“年轻化,国际化,中国美”的特色短片,就像去年的《一些风景》,具有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剧情单元评委吴哲豪导演给我们做了如下的概括:“HiShorts!想要的优秀短片是风格化很强的影片,也没有那么很强的工业化,比较注重导演自我的表达”。


Q4:初审评委对HiShorts!的未来评选章程又有哪些建议和展望?

A:引自纪录初审杨骊珠一段真诚发自肺腑的话:“特别建议组委会能为拍摄对象设立一个奖项,我一直在思考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最近恰好读到日本导演想田和弘书里的一些话,他说,纪录片是种暴力装置,因为作为导演有时候会毫不留情地挖掘和展现被摄对象的无意识,以及人的内心(人柔软的部分),还有其他想要隐藏的东西,有时候,甚至可能会伤害到被摄对象,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对纪录片潜在暴力性的厌恶,同时又被它危险的一面深深吸引,我很想要拍摄那些人在面对危机时完全暴露出来的额“柔软的部分”,但是对于被摄者他们的付出,是毫无回馈的,作为纪录片导演我们拿拍摄对象的故事来做一个作品,如果导演可以通过这个作品获得奖项,那被摄者不应该是那个最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吗?我记得《Runaway》 这部片中有一个叫姚尚德的主人公,他分享了他的艺术表达和他童年不幸遭遇的关联,他愿意分享那些在常人看来难以启齿的事,在我看来也是因为他能看到这个社会的常规和人们的认知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正确,这也是我拍摄纪录片的意义。与其说我们找到了一好的故事,不如说是拍摄对象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

有兴趣和书本一起关注在福建地区影展消息的可加群


第24届塔林电影节获奖名单,华语影片夺得处女作最佳

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片单惊喜亮相(二)

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片单惊喜亮相(一)

德国电影节安珂专访: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是常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