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进生物技术” 专题 ||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发布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正式在线出版,本期发表“先进生物技术”专题文章7篇,专题主编为冯雪莲、李硕、杨运桂和刘陈立四位专家,文章作者包括张强锋、何爱彬、聂广军、赵潇、李伟、杨运桂、黄旲、周翔等众多优秀科学家。另外发表物理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健康与医学科学文章共12篇。打开期刊网页可阅读并下载全文,欢迎投稿、关注。查看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本期网址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fundamental-research/vol/2/issue/1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封面


Special Topic: Advanced  Biotechnologies

导   读

生物技术在20世纪末得到了迅速发展。1944年初,Avery等人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在接下来的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现代生物技术,从那时起,所有生命活动都被证明是功能性生物大分子(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作用的结果。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疾病预防、粮食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希望,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生物技术是现代技术革命的重要引擎,每一次生物技术的迭代和革新,都会给科学研究、人口健康、生态环境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会重塑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期 Fundamental Research 英文刊的专题是“先进生物技术”。本期专题发表了1篇Editorial,5篇Research Articles和1篇Perspective,内容涵盖RNA甲基化、RNA检测、相分离、活细胞成像、个性化疫苗和生物分子操控等。张强锋团队研发了超低样本量RNA结构检测技术,揭示Regnase-1调节巨噬细胞功能。何爱彬团队利用连续实时成像技术,观察到了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细胞行为的细微病理改变。聂广军团队研发了树突状细胞持续摄取抗体介导的细菌外膜囊泡个性化癌症疫苗。李伟团队以肌成纤维细胞的机械收缩为靶点,发现了其调控组织纤维化的药理学机制。杨运桂与黄旲团队合作发现RNA m5C调节YBX2依赖的液-液相分离机制。周翔团队对m6A检测化学标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性展望。希望这期专题能启动和促进先进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前沿研究领域更广泛的科学交流。

Editorial

Advanced Biotechnologies

Shuo Li, Xue-Lian Feng, Yun-Gui Yang


冯雪莲  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

李  硕  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融合科学处副处长、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项目主任。

杨运桂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Research Article 

An ultra low-input method for global RNA structure probing uncovers Regnase-1-mediated regulation in macrophages

超低起始量全转录组RNA二级结构测量新方法揭示巨噬细胞中Regnase-1调控机制

Mei-Ling Piao, Pan Li, Xiao-Min Zeng, Xi-Wen Wang, Lan Kang, Jin-Song Zhang, Yi-Fan Wei, Shao-Jun Zhang, Lei Tang, Jiang-Hui Zhu, Chun Kit Kwok, Xiao-Yu Hu, Qiang-Feng Cliff Zhang


张强锋  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交叉领域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Cell 等期刊学术文章多篇。

朴美玲  博士,研究方向包括RNA结构检测技术开发和相关功能分析。

Research Article

Continuous live imaging reveals a subtle pathological alteration with cell behaviors in congenital heart malformation 

实时成像记录小鼠先心病形成的全景图

Xin Li, Yan-Zhu Yue, You-Dong Zhang, Yuan-Hui Liao, Qian-Hao Wang, Yun-Kun Bian, Jie Na, Ai-Bin He


何爱彬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及北大-清华联合中心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单细胞表观组学和活体成像技术研究发育和疾病中细胞命运与谱系调控。何爱彬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 CoBATCH、CoTECH等单细胞表观技术及V-SPIM等活体成像谱系示踪系统。

李  鑫  博士,致力于利用活体成像技术与单细胞组学技术来解析胚胎发育与疾病发生的机制,最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命运决定、心血管发育及先心病形成的分子与细胞学机制等。

Research Article

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es from bacteria-deriv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with antibody-mediated persistent uptake by dendritic cells

人工途径介导的细菌外膜囊泡OMV肿瘤疫苗激活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Jie Liang, Ke-Man Cheng, Yao Li, Jia-Qi Xu, Yi-Wei Chen, Na-Na Ma, Qing-Qing Feng, Fei Zhu, Xiao-Tu Ma, Tian-Jiao Zhang, Ya-Le Yue, Guang-Na Liu, Xin-Jing Guo, Zhi-Qiang Chen, Xin-Wei Wang, Rui-Fang Zhao, Ying Zhao, Jian Shi, Xiao Zhao, Guang-Jun Nie


赵  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科院创新青年团队等。主持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等9项国家级项目。致力于研究生物源性纳米载体的开发与应用。发表SCI论文26篇,包括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Protocol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

梁  洁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源性纳米载体的设计制备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Research Article

Pharmacological regulation of tissue fibrosis by targeting the mechanical contraction of myofibroblasts

降低细胞机械收缩可抑制组织器官纤维化

Zheng-Quan He, Xue-Wei Yuan, Zong-Bao Lu, Yu-Huan Li, Yu-Fei Li, Xin Liu, Liu Wang, Ying Zhang, Qi Zhou, Wei Li


李  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等创新生物技术的研发,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和模型揭示哺乳动物生殖与再生的基础调控规律,开发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Cell Stem Cell 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何正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转化、哺乳动物损伤修复、组织/器官纤维化与原位再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Reports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Journal of Cell Biology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Research Article

RNA 5-methylcytosine regulates YBX2-dependent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RNA甲基化m5C调控液-液相分离

Xiu-Zhi Wang, Meng-Ke Wang, Xin-Yuan Dai, Xiao Han, Yu Zhou, Wei-Yi Lai, Li-Yuan Zhang, Ying Yang, Yu-Sheng Chen, Hai-Lin Wang, Yong-Liang Zhao, Bin Shen, Yu-Han Zhang, Ying Huang, Yun-Gui Yang


杨运桂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聚焦动态RNA甲基化修饰特征及规律,解析表观转录组学的功能调控和生物学意义。

王秀芝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博士。

Perspective

Chemical labelling for m6A detec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化学标记检测m6A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Ya-Fen Wang, Wei Yang, Xiang Zhou


周  翔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是核酸化学生物学。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等。在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Nat. Chem. Biol.、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JACS、 Angew. Chem., Int. Ed.、 Nucleic Acids Re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

王雅芬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核酸修饰的检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择优计划等项目资助,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Physics

Research Article

Light-induced thermal convection for collection and removal of carbon nanotubes

激光诱导热对流用于碳纳米管的收集和清除

Xian-Guang Yang, Rui Xu, Long Wen, Zai-Zhu Lou, Qin Chen, Bao-Jun Li


李宝军  暨南大学教授,纳米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会士。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先光  博士,暨南大学副教授,中国光学会和美国光学会成员。长期围绕微纳光纤开展光电子学研究,成功研制微纳光源、光波导和光电探测器。部分成果被普林斯顿大学JPCL主编和中美科学院院士等正面评价和引用。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

Generation of singlet oxygen via iron-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and its role in Ferroptosis

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中单线态氧的产生及其在铁死亡中的作用

Xiao-Fei Zhang, Lie Wu, Wen-Yao Zhen, Shan-Shan Li, Xiu-E Jiang


姜秀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致力于多维谱学电化学分析、纳米尺度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效应的研究。

张晓菲  博士,长春大学青年教师。致力于表界面现象分子机制、纳米尺度生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Earth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An origin of ultraslow spreading ridges for the Yarlung-Tsangpo ophiolites

雅江蛇绿岩的超慢速洋中脊成因

Chuan-Zhou Liu, Fu-Yuan Wu, Tong Liu, Chang Zhang, Wei-Qi Zhang, Zhen-Yu Zhang, Zhen Zhang, Wu Wei, Yin-Zheng Lin


刘传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长期从事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成因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科技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中国地质学“银锤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以及孙贤鉥奖。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在Nature、GeologyEPSL等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3篇。

Review

Comparisons of the Paleo-Mesoproterozo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and black shales in the North China and North Australian cratons

大火成岩省和黑色页岩对比揭示华北与北澳克拉通18至8亿年期间长期相邻(或相连)

Shuan-Hong Zhang, Richard E. Ernst, Tim J. Munson, Jun-Ling Pei, Guo-Hui Hu, Jian-Min Liu, Qi-Qi Zhang, Yu-Hang Cai, Yue Zhao


张拴宏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致力于晚前寒武纪古大陆重建、大火成岩省与资源及古环境、华北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及构造-岩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Geology、Earth Planet. Sci. Lett.、Earth-Sci. Rev.、Geol. Soc. Am. Bull.、Precambrian Res.、Litho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60篇,其中第一兼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SCI引用>3600次。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

State functions/quantities in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状态量

Sheng-Zhi Xu, Tian Zhao, Qun Chen, Xin-Gang Liang, Zeng-Yuan Guo


过增元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Frontier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编委会成员。曾获3次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汤森路透高被引学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最多引用文章奖,ICNMM微尺度传热领域终身贡献奖,JSME热工学国际活动奖。目前研究方向包括火积理论、传热强化和优化、微/纳米尺度传热、热质理论等。已发表四本专著和300余篇期刊论文。

徐圣知  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研究方向包括吸附和热化学储热、各类能量转换系统的性能优化、热力学以及火积理论。已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等期刊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

Research Article

Template directed perovskite X-ray detectors towards low ionic migration and low interpixel cross talking

定向模板法制备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实现低离子迁移和低像素间串扰

Meng-Hua Zhu, Xin-Yuan Du, Guang-Da Niu, Wei-Wei Liu, Wei-Cheng Pan, Jin-Cong Pang, Wen-Yu Wang, Chao Chen, Ya-Dong Xu, Jiang Tang


牛广达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卤化物X射线探测器及成像技术。

朱孟花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性质与器件研究,包括钙钛矿材料和有机半导体等。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

Effect of Sn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oxidation of Al-containing MAX phase (Ti3AlC2) combining simulation with experiment

Sn掺杂浓度对MAX相(Ti3AlC2)氧化过程影响的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

Chun-Yu Guo, En-Hui Wang, Yun-Song Liu, Ya-Peng Zheng, Tao Yang, Xin-Mei Hou


侯新梅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从事高温界面反应动力学等相关理论、高性能陶瓷制备新方法及在冶金、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郭春雨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博士。主要从事基于机器学习成分影响机理模型研发新型MAX相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Information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operation with memristor-based computation-in-memory architecture for detecting manufacturing defects

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技术在图像检测中的应用

Ying Zhou, Bin Gao, Qing-Tian Zhang, Peng Yao, Yi-Wen Geng, Xin-Yi Li, Wen Sun, Mei-Ran Zhao, Yue Xi, Jian-Shi Tang, He Qian, Hua-Qiang Wu


高  滨  博士,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目前致力于先进存储器和存算一体芯片研究,担任了IEDM、EDTM、ICTA的技术分委会主席,DAC、IRPS、IPFA的技术委员会委员。


周  颖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忆阻器阵列的神经网络功能演示与性能评估。



Research Article

Real-Time nonlinear predictive controller design for drive-by-wire vehicle lateral stability with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

基于动态边界的车辆线控系统侧向稳定性控制

Xi-Yue Zhang, Ping Wang, Jia-Mei Lin, Hong Chen, Jin-Long Hong, Lin Zhang


张  琳  博士,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在站博士后。致力于自动驾驶汽车控制方向的研究。先后获得2019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提名奖,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张曦月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致力于车辆稳定性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方向的研究。

Management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How the style of text in computational advertising influences consumer behaviors?

主观还是客观?广告文案类型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Min-Xue Huang, Tong Liu


黄敏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学者和珞珈特聘教授,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主任,兼任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青年长江学者,《营销科学学报》专业主编。主要从事营销管理与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Health and Medical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An exploration in remote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daily routine pattern based on mobile data in health management

基于电信数据的用户行为模式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Yi-Dan Xiang, Shao-Chun Li, Peng-Zhu Zhang


李少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健康管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

项益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健康管理、用户行为变化和大数据分析。

Research Article

Establishment and validation of psoriasis evaluation models

基于机器学习的银屑病诊断分子模型

Yi-Bo Hu, Ling Jiang, Li Lei, Li-Ping Luo, Hao-Ran Guo, Ying Zhou, Jin-Hua Huang, Jing Chen, Qing-Hai Zeng


曾庆海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病与性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

胡怡博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任职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要研究方向是色素相关皮肤疾病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特征。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整期PDF原文

欢迎投稿

       我们诚挚地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积极投稿,所有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经收录将全文发表在ScienceDirect平台,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查看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投稿链接如下:

www.editorialmanager.com/fmre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