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悟空为啥最烦别人提这仨字儿

小西cicero 忘川边的贝特丽采
2024-08-27
不是《西游》作者埋梗太多,只是今人知道的太少,明代的黑色幽默,我们已经听不懂了而已。


各位好,昨天《白龙马:本该当二师兄的我,咋成了最惨临时工》一文写的太耗心力,写唐僧这篇之前需要先缓一下。正好写西游这个系列最近积攒下了许多问题,一并解答一些。

首先是这个系列我会写多长,多久。

目前已经写的几篇人物素描当中,除了最早写的孙悟空我个人并不满意,以后可能会重写之外,取经五人已经快写完了。

收尾后会开始写西游路上遇到的妖怪,这里要说一下,《西游记》原著的作者显然是一个阳明心学信徒,他对九九八十一难的安排遵循了典型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学教诲,取经团队内部遇到的心魔越大、滋生的种种欲念越强烈。遇到的妖怪也就相应的越强,现实中的妖物,其实都是取经人心魔的投影。

所以这些妖怪是非常值得解析一番的。之前说好了要写的牛魔王、奎木狼、白骨精,以及如今在《黑神话》里卡关打不过去的黑熊怪,我都会写……

打个游戏,弄得比上班还累……

写妖怪的间隙,我可能会补一些一些我眼中的《西游记》世界观的设定和历史背景。

世界观架构在幻想小说中藏在表面故事的底下,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观构建的越精巧、缜密,故事编的也就越坚实。

比如比《西游记》稍早一些的《神曲》,虽然讲的也是作者但丁幻想自己神游三界的故事。但你可以看得出来,但丁所构想的那个人间—地狱—炼狱—天堂的结构,虽然不现实,但是却有着精密宛如时钟一般的结构,还把古希腊天球说的宇宙观化用在了其中。

说简单点,就是你让但丁给你画设想的《神曲》世界结构图,他是可以给你严格的画出来的: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中世纪欧洲人的宇宙观,而有意思的是,与上帝存在不可证伪不同,这个宇宙观是可以证伪的,近代天文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正式从修正乃至打破这个宇宙观开始的。

与《神曲》相比,《西游记》宇宙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混沌感”,它确实反映了明代当时的社会精英对宇宙的认知,但是这个认知是比较混沌而“不当真”的。

比如你若真拿那书中的设定去问作者,天庭、地府、四大部洲、四海八荒、灵山之间的空间关系到底是怎么个结构?唐僧这一路的取经行程,你能不能给我画个地图。我估计他八成不能像但丁一样给你画个明白。

他会说,这故事我就是写来刺世写个痛快的,你问那么清楚作甚?

这就很有意思,我觉得,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古代中国萌芽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古人对世界的认知过于写意、混沌——不是没有,而是大约能有那么意思就行,不仅写小说如此,现实中其实也如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么。从西游记勾勒的宇宙架构里,你也能看出这种有趣世界观的梗概,并从中窥见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
总之,大家到时看我写吧。
另外就是创作背景,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什么迫使他把一本刺事小说写的如此隐晦,这些我都会谈我的观点。

我知道相比过去写的时评,如今一头扎进写西游记让很多读者看了觉得寡淡无味。但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喜欢刺世如鲁迅先生,郁闷的时候也曾躲在绍兴会馆的三间瓦房里抄古碑。也曾被朋友问“你做这些事有什么用?”

先生怎么答的我已经忘却了,好像也挺丧的。
但只要有人爱看,我觉得总算不得将功夫唐捐。

还有读者问,小西,听你解析,《西游记》里每个人物好像都有深意,但作者写这小说的时候真的想了真么多么?铺了这么多暗线,埋了这么多隐喻,不累么?

我的回答是,其实不是作者埋的梗太多,而只是我们知道的太少——对那个时代知道的太少。

我在大学的时候,历史学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读“原典”,老师当时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尤深——“原典之所以难读,就在于它曾经的应用场景已经消失了。”

这话说的简单点,就是每个时代人们写的文章也好、小说也罢,其实都是基于当时受众的知识储备,解决当时人们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创作的。当那个应用场景随着时代一起消失,很多明示也就变成了隐喻,很多当时看来“都得都懂”的冷笑话,也成了非常深奥的埋梗。

以西游记中白龙马而论,就像我昨天《白龙马:本该当二师兄的我,咋成了最惨临时工》一文解析的,用神仙界龙王们的处境去讽喻明代那些被圈养起来的宗室王爷们,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不能再明确的明示了。明朝文人士大夫们看一眼就知道作者指的是谁。

可是这一段今人读来却会觉得很奇怪:西海龙王为什么非要告发自己的儿子,碧波潭龙王怎么就被灭了九族?这都成了我不解读你不明白的暗梗。

再比如——这事儿本来我想以后专门再写的,不过提前说一点也无妨——小说里,为什么孙悟空一听别人骂他“弼马温”他就要发癫?

是啊,西游记里,猴哥别的时候脾气都还好,唯独别人骂他弼马温时,他一定要跟人急为啥?
这个其实也是个明代人看了都明白的政治黑色幽默。

实际上,玉帝封孙猴子掌管的那个御马监,在明代是个名头虽小、但却关系要命的要害部门。它(虽然名义上是,但实际上可)不是书中所写的“专管养马”那么简单。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一改他老爹防范、轻视宦官的政策,开始大规模重用宦官,大明一度出现了“宦官管一切”的奇景,不仅有大太监郑和代表皇帝七下西洋,实际上明朝当时的方面也都是宦官监管的,设立了所谓的“二十四监”——太监这个词,最早就是指着二十四监的正职掌印们。

而这二十四监中,除了司礼监因为代管批奏折,后来出了魏忠贤这样的九千岁之外。实权第二大的就是那个“御马监”。

因为它是二十四监当中的刀把子。
明朝是推翻蒙元起家的,蒙古人养马特别厉害,所以明军最初就非常重视“马政”,朱棣起家的燕军又是以骑兵最拿手的,所以朱棣曾说过“问国君之富,唯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衡量皇帝的财产,老子我就认马!别的什么都是浮云!
所以御马监成立之后,朱棣就下诏,从全国军队中挑选精壮勇猛的马夫入宫为他养马,还给御马监设了四卫编制。明朝一个卫满编5600人,四个卫就是2万多人,这帮“马夫”平时可不仅仅是养马,还接受骑兵训练,也就是说,明成祖其实在御马监给自己养了一只近在肘腋的编外禁卫军。让太监管,大明版神策军了属于是。

更要命的是,后来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京城的正规军基本被皇上带到塞外让也先太师一锅端了,瓦剌长驱直入打到北京城下,各地勤王部队还在路上,守城的于谦实在是没兵、尤其是骑兵可用,那能用谁呢?一看御马监还有上万“马夫”,那赶紧用上吧!派到西直门跟瓦剌骑兵对冲!
对面的也先估计都看懵了——明朝都被我打成这熊样了,咋还有骑兵呢?实在是看不懂你们汉人朝廷的编制。
于是御马监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就又来了一次扩权。成了搞宫廷政变必须拉拢的要害部门。
被囚禁的明英宗后来能发动夺门之变,能夺了他弟景泰帝的权,就是得到了御马监太监们的支持。而他复辟后,曹吉祥发动叛乱所以没成,也是这群养马太监们效忠英宗皇帝。

到了他儿子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时,御马监的权威达到极盛。
明宪宗总觉得什么东厂、锦衣卫这些祖宗传下来的特务机构和他不是一条心,于是就命令自己的亲信、御马监掌印太监汪直设立了“西厂”。

对,这个汪直就是电影《龙门飞甲》里陈坤演的那个厂花雨化田的原型——

“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我就来告诉你:你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你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

现实中的汪直,也是这么一个权倾一世、搞的人人自卫的恐怖形象,是明朝太监里首个能把士大夫吓出心理阴影的狠角色。
而《西游记》里说什么天庭管御马监的掌印是个“不入流小官”,还戏谑的管这个官职叫什么“弼马温”(避马瘟)。

这相当于你在苏联笑话里给克格勃取诨名叫“条子”,或者说什么:“鄙人不才,只在人民内务委员会里当个小部长而已”。

太岁头上动土了属于是。

懂了这些,你再看《西游记》里很多相关情节,其实就特别大胆。

比如孙悟空跟黑熊精那段对话:

猴子骄傲的宣称:“……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乃历代驰名第一妖!”

黑熊笑道:“我当是谁?原来就是那闹了天宫的弼马温!”

这不就是相当于在骂:“你权倾一时(闹了天宫)又如何?元归元,不就是个替皇上养马的死太监?

但在明朝那个社会,太监就代表皇上,在魏忠贤倒台、大明将亡以前,大多数时代是不能明着骂的,反太监就是反皇上,所以只能在《西游记》里这么拐了十八道弯的暗讽。
而且取经路上每过一个山头、但凡遇到一个大点的妖物都要这么讽一遍。
更有猪八戒恨疯了他猴哥时,私下里反复咏叹的:“我把你个闯祸的泼猴儿,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泼猴儿,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个帐,马温断根!
很难猜想作者写这一段时的精神状态。
但这么指桑骂槐、反复鞭尸,一定很爽很解气。

由此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猴子被骂“弼马温”会那么恼怒了——谁能被叫成太监还开心?

《西游记》放在当时,真的是一本非常大胆的刺世小说,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小说一问世,就立刻洛阳纸贵,随后就被朝廷下令封禁了。

因为那个历史环境下,大家都看得出小说实际上在写什么。

但今天的我们看不懂。因为还是那句话,不是作者埋梗太多,而是我们离开那段历史太远,知道的背景知识太少,有些当年的明示如今都成了密码了。

而我想,这正是我写作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补上这份解读,你才能读明白西游记里的许多真意。
让我们一起来解码。
愿这次“古碑”,我们抄的有趣、也有意义。

全文完

本文3500字,随笔一篇,感谢读完,
愿您喜欢并支持本系列。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忘川边的贝特丽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