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ttle Creatures:呼吸吐纳心自在

tRutHzzz 斗量 2022-09-11

按:本文来自文艺评论家土佐有明的文集《Work 1999-2008》。译者,tRutHzzz,现居重庆,英语老师,喜欢听歌,业余时间主持一档介绍音乐的重庆话电台《理响谈》,全平台都可搜到。标题为编者所加。


翻译习作,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Little Creatures,1987年成立于和光高中,三名成员分别为:青柳拓次(vocal & guitar);鈴木正人(bass & keyboard);栗原務(drum & percussion)。


Little Creatures:《Future Shocking Pink》


我会被有“空隙”的音乐所吸引,也可以说会被有“空缺”的音乐吸引。不是那种每个音都很满的音乐,也不是非得有留白才行,我喜欢的音乐是居于两者之间的那种模糊不清的状态,笨拙而粗暴地去理解反倒破坏了整个氛围。去年听了无数遍的羅針盤(2005年解散,解散前核心为山本精一,其余成员为吉田正幸、西浦真奈)就是这类音乐的典型。
Little Creatures

不是那种每个音都很满的音乐,也不是非得有留白才行,我喜欢的音乐是居于两者之间那种模糊不清的状态,笨拙而粗暴地去理解反倒破坏了整个氛围。去年听了无数遍的羅針盤(2005年解散,解散前核心为山本精一,其余成员为吉田正幸、西浦真奈)就是这类音乐的典型。
Little Creatures

虽然这样说起来有点儿笼统,但在可以被叫做J-POP的音乐中,像这样起决定作用的“空隙”我认为是不够的。那为何就只有这种程度呢?这样说吧,音乐里的“空隙”被填得满满当当;能感受到快溢出来的激动,然而却只有这种激动;整体效果相当粗犷,没有一点儿细腻的内容。如此工业模板化的感受,对我来说,无论如何都喜欢不了。
实际上这也不仅限于音乐这一领域。万事万物,要是都朝着“越简单粗暴越容易理解”的方向驶去,那不就完了吗?这样做了之后或许会产生“多么亲切多么贴心啊~”的感觉,但简化程度完全不给接受者以想象的余地,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模糊不清的东西,保持原样就挺好了,没必要非得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元件吧。

既然说到要重新认识音乐中所谓“空隙”的重要性,就可以听听Little Creatures这张耗费三年多才发行的专辑。毋庸置疑,乐队完全考虑到了听众的想象力,而且特别清楚如何让它们在聆听作品的时候蓬勃生长。
Little Creatures

和前作相比,这张专辑的调子并没有太多变化。初听是club music,再听还会发现巴西音乐和afro beat的身影。曾经在英国留学的青柳拓次觉得当地club很有意思,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大家可以在音乐里切实地听到他所受的这些影响;本作另外一个特征是:还可以在音乐中听到drum n’ bass以及电子设备里模拟原声乐器演奏的节奏型。(译者注:这里原文有一个术语“4-on-the-floor”,据wiki说是七十年代流行的一种electronic music的节奏,希望有音乐专业的朋友可以解答一下。)
乐队成员十来岁便正式出道。首张专辑发表后的第二年,其中两位成员便赴苏格兰学习音乐去了。近两三年,成员们熟练地为其他很多歌手写歌并且参与制作,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当丰富,并且也确确实实有足够的技术将积累的东西表达出来。恐怕各种想法都有点儿应接不暇了。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全部塞进音乐里,反而是压制住了自己旺盛的欲望,如此明智,实在是厉害!每个音之间泛起的欢腾、其间丰富的细微差异,真是令人心驰神迷啊。

文:土佐有明
译:tRutHzzz


相关阅读:

ROVO:音乐的祭拜

POLYSICS:我从小盲目冲动

HALCALI:夏日将尽,且听歌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