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友刘鑫:双平台驱动 低代码开发赋能用友BIP商业创新

LowCode低码时代 LowCode低码时代 2023-08-03

为了完善用友BIP商业创新平台 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 ,用友全资并购APICloud深度布局低代码赛道,形成用友BIP商业创新平台YonBuilder和APICloud双低代码开发平台模式。近日,由LowCode低码时代主办的“低代码技术发展与应用线上研讨会”上,用友网络助理总裁、APICloud创始人刘鑫向大家介绍了YonBuilder与APICloud低代码双平台战略,并剖析了在赋能企业应用开发上的创新探索。


 

刘鑫认为,低代码一词舶来于国外,而实际上国内的低代码更像是PaaS的模式,有很多低代码的公司以前都是从事移动应用开发平台或者快速应用开发平台。所谓的MADP就是移动开发平台,和LCDP在国外是同一波参与者和竞争对手。低代码不是一种创新型的技术,这是一系列成熟技术的整合,所以它考验的是一种整合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


针对MADP和LCDP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刘鑫表示,不管是MADP还是LCDP,表现上一个是用跨平台的方式,一个是用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快速的应用开发。以前企业构建IaaS,之后构建PaaS,所有这些都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企业耗费大量成本来上云或者构建中台,最终目的都是快速把企业各种各样的业务和数字化、智能化对应的应用快速开发出来,而不像以前的传统开发模式,从整体的规划实施到落地至少也得一两年时间,稍微大的系统包括ERP可能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去构建,这并不符合互联网云时代的发展。所以RAD快速运用的开发是企业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各种应用(包括Web、小程序、移动应用、HTML5)才是最终承载业务的抓手。

 

刘鑫介绍,2015年Gartner出了一份报告把应用划了三层,第一层应用就是基础设施型,这类应用有典型的特点,就是在企业内部的存活时期非常长,整个规划和实施周期七年以上,但是这种设施一旦做起来在企业存活时间是十年以上,并且基本不怎么会变,这类应用最常见,类似于基础设施像数据库、ERP等,这类应用是IT负责的东西,也就是IT预算、IT规划。

 

第二层是差异化应用,这类应用的规划和实施周期可能是一到两年,在企业内部的存活周期可能是一到三年,大概每三个月、六个月更新一次,改一些功能,这一类也是传统IT的负责范围之内。

 

第三层应用是云上应用,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型应用,特点是生命周期很短,随时可用可丢,它在企业内部的规划周期、实施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并且更新周期很频繁,基本上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变化。除此以外,它是ToC的,前两类应用是面向ToB、ToE,但是第三类应用是创新应用开放在公网上,所以重心在于用户体验。

 

刘鑫认为,低代码开发平台不是只能做小应用和轻应用,而是主要用来做基于移动和云的,业务部门发起的创新型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为此,低代码开发平台,它不是一个炫技的过程,更多解决业务部门现实的需求。

 

企业怎么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来做应用?刘鑫表示需要两个过程,首先是业务团队的培训,其次是如何解决业务问题。

 

低代码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赋能公民开发者。“低代码的推广不能只讲太多技术说的话,无论是模型驱动还是字段驱动,无论是BPM还是PaaS亦或者微服务,都是技术语言,真正的赋能公民开发者才是低代码的价值。” 刘鑫表示,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可以服务于企业IT技术部门,更可以大幅提升企业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演讲中,刘鑫还详细介绍了Yonbuilder、APICloud低代码开发双平台。

 

I APICloud


APICloud围绕企业业务需求,给所有角色的企业成员提供一个平台化的工具进行协作。一个由业务部门发起的需求大概的流程和逻辑包括,从业务部门的idea开始,做初步的需求梳理、产品原型、UI、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前端开发、云API集成等。

 

APICloud结合行业大数据,打造了专业的移动端需求库,同时基于对市场主流应用的分析,提供不同行业场景的大量模版,通过引导式xMind脑图分析文档,形成APICloud “工作流平台”,工作流程上的每一个岗位,都可以替下一个岗位完成相当一部分的工作。

 

另外,APIcloud拥有百万级的开发者,聚合了大量第三方的API,包括云端以及终端API。企业有大量的需求,透过公司体系培养起来的免费开发者,可以直接把需求提上来,集成免费的API,做好应用之后找到开发者加强应用。到今天为止,APIcloud已经成为中国最活跃的RAD开发和API连接云平台。


 

I Yonbuilder


YonBuilder展示出多端的适配、云原生的模式、持续集成等低代码构建的能力,其核心区别在于用友的企业用户成熟度比较高,有大量的企业选择用友既有的ERP和财务软件,所以把用友的能力无缝经过YonBuilder整合加入创新型部门级的应用当中。

 

YonBuilder整体架构偏PaaS模式,底层有各种各样的模型和组件,上端是基于服务构建包括自定义的脚本,前端扩展、后端扩展,有一定的个性化自定义的部分,在线的模式都可以支持。

 

YonBuilder也有自己的开发体系,包括云原生的模式下可以支持代码本地化协作包括团队支持协作的能力提升。在未来,APIcloud既有的百万量级开发者要无缝对接到用友的体系内部,所以YonBuilder开发者体系未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可能性。

 

最后刘鑫表示,无论是APICloud,还是YonBuilder,一方面为专业的开发者赋能,而另一方面,用友希望通过可视化的开发模式,先把企业业务部门的人纳入进来,通过基于产品的梳理和可视化的配置模式,至少可以替企业IT人员完成50-60%以上的工作,最简单的应用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是解放企业IT部门提升整体效率的最佳途径。


扫码回看

“低代码技术发展与应用线上研讨会”精彩干货



- END -

大佬观点
微软-李威 |  SAP-陈泽平 | 华为-周明旺Treelab-何浚炫 | 阿里-汪凤震 | 明道云-薛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