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印边界博弈1962:如何透过花式“开挂”表象,分析印度人的民族性格?

炁子 炁子 2023-11-22

做生意不像别人想的那样你死我活、乘人之危,那样你肯定死。到处坑人家,最终肯定会死在人家手上;你帮人家,人家反而会到处说你好。——“玻璃大王”曹德旺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发一个更正:

 

炁子11月14日发的原创文章“壁挂”在世界屋脊的藏南:信息迷雾背后的真相》,正文的第三段是,“11月11日,在中国的辛亥革命纪念日……”

 

如你已经看出来的,这里有一个时间错误辛亥革命是“双十”不是“双十一”“双十一”是……剁手节。感谢读者于红宇君指正。

 

一篇原创文章中印的边界博弈:藏南之“劫”,谁是算大账的赢家》,分析了藏南问题的主变量中国,算的是大账西北青藏高原,必须掌控在手作为中国脊梁战略纵深,护卫东南腹地安全。在大账里,阿克赛钦比藏南重要。

 

这一篇,分析藏南问题的客变量,就是另一个利益相关方,印度。

 

印度在我们邻居看来,是蓝星上的一个神奇国家。印度旅游部的外宣广告词,也自称“不可思议的印度”。

 


国人对印度人啥感观?我们先来看看。

 

就像炁子在原创文章“壁挂”在世界屋脊的藏南:信息迷雾背后的真相里提到的,国人喜欢印度人,把他们当成一个共享的减压阀。印度人的开挂言行,总能给国人带来很多欢乐。借用一句鲁迅小说的经典,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谜一样的印度人,连当年的毛教员都“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那是在1962年9月,毛教员仍在思考如何应对印度得寸进尺的挑衅。这句话,炁子尚未找到权威的出处,但作为一句经典,广为人知。

 

毛教员是何等样人?炁子曾在原创文章《从炁子终极思维模型,看毛教员如何靠一张地图预测太平洋战争走向?》里,讲过他雄才大略的一个细节。能让他想“10天10夜”还想不通,可见印度人是如何逆天、如何神鬼莫测。

 

提起印度,有太多独有的现象,魔幻,光怪陆离。这里列举一些(排名不分先后):

 

冥想、舞蛇、瑜伽、甘地、种姓、神牛、咖喱、强奸、花车、拜神、泰姬陵、宝莱坞、掉飞机、吉祥痣、泰戈尔、跨邦税、魔性歌舞、锡克包头、印式摇头、以手进食、左手专用、路边裸厕、火车外挂、大师遍地走、非暴力不合作、2万种语言、2000多个政党、阅兵摩托炫技、米国大公司CEO、“我在东北玩泥巴”……

 

万花筒一样的表象,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需要实地去印度,需要接触印度人。

 

炁子个人的经历,尚没有去过印度,太洁净不敢去。不过,多年前在两个国际场合,近距离接触过三个印度人。

 

在马来西亚参加一个亚洲同行的交流团,接触过两个印度人。一个是英裔印度老者,英式绅士范儿十足,对人客气地冷漠。另一个锡克族,包头,大胡子,腆着大肚子,狂放不羁,没有你好再见那一套,自得其乐。在东马沙捞越,一起住热带森林深处的“长屋”(longhouse)。“长屋”类似云南傣族的竹楼,只是一间间联排到老长。没有单独房间,人挨人席地而卧。天一黑,锡克族就忙乎着祷告天地,祷告完倒头就睡,鼾声如雷,大肚皮随鼾起伏。

 

后来在东京,也在一个交流团遇到一个印度人。那是个年轻女孩,《印度时报》记者,随时一副“我有不同看法”的态度。英语咖喱味浓,不过比东道主日本人好很多。当时好奇,想听她对1962年战争的看法,但见她警惕中带着敌意的样子,做罢了。告别时互赠小礼物,我送的是清凉油,她送了一个汽车钥匙大小的木雕象。

 

这一丁点的直接经历,实在无从形成对印度人的恰当判断。于是,找那些去过充分接触过印度、印度人的同胞,比如像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男主那样的,看看他们对印度人的见解。

 

网上找到一些“印度通”君子,包括大公司驻印度代表、专攻印度市场的外贸精英、赴印的留学生。

 

各路大神对印度人最众口一词的属性识别,有两个。一个是时间意识,淡漠得令人发指。一个是爱占便宜,杀价疯狂得令人发指。

 

先说时间意识。

 

如果一个印度人说1秒钟就到,那可能离你还有5到10来分钟路程。如果说10秒,1个小时后有可能。如果说5分钟呢,基本可以肯定他上午不会过来。如果说15分钟,今天能不能来就不一定了。

 

印度人时间意识模糊,炁子揣测,可能和他们人人信教有关系。无论哪种宗教,大体取向都是超越时空的。比如古印度受佛教影响大,而佛经里开头讲佛说法,都没有准确的历法时间记载,大多就是个“一时”含混带过。“一时”,就是“有一次”的意思,类似于我们给孩子讲故事,从“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再说爱占便宜。

 

一个大公司长期外派印度的君子,说印度人得寸进尺、杀价疯狂:你给印度人任何东西,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只会想要更多的便宜,一直探到最低价格和最大收益为止。

 

该君的观点,得到另一位赴印留学生的佐证。

 

留学生说,学校网站有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他熟悉了这个平台之后,也在上面挂卖一些暂时用不到、或者不能带回国的东西。让他惊讶的是,无论卖什么东西,即使每一样东西都标好了价格,印度学生来联系的第一件事,就是砍价,而且是直接打对折,再问卖不卖。

 

除了这两条众口一词,其他的见仁见智,各有自己的观察结论。综合起来,负面的多。我看到一个ID为“小王子的创业修行”的君子,总结印度人的性格特点,比较系统,这里抽取出来供参考:

 

一是马虎、粗线条,但出了问题,一定是别人的责任。

 

二是性格外向,喜欢交际,喜欢表现个性、表达不同的观点,喜欢夸大其辞。

 

三是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大概因为全民信仰宗教,神祇会让明天变得更美好。

 

也有君子提到,印度人死缠烂打。你把他打趴下,他又会很快爬起来,再和你纠缠。这一点,倒是很契合1992年之后印度对中国的做派,死缠烂打,找茬碰瓷,没完没了。你理他,说你欺负他;你不理他,说你看不起他。

 

这些,都是有较长印度经历的大神们的认知,比众人的碎片印象、比炁子个人的那点直接经验,要丰富得多,更可采信。

 

不过,中国的“印度通”毕竟也是中国人,还得看印度人自己怎么说的。

 


就在前天,也就是(2021年)11月18日,米国CNN电视台报道,正在该国首都的印度喜剧演员维尔·达斯(Vir Das),在前些天做了一场题为“我来自双重人格的印度”的脱口秀,演出中,他列举了印度“双重人格”的种种表现,比如“我们白天崇拜女性,但晚上轮奸她们”“我们以素食为荣,但却碾压为我们种植蔬菜的农民”“空气质量糟糕到爆表,但我们依然露宿街头”

 

这场脱口秀的视频片段在社交媒体发布后,在印度引起轩然大波。

 

炁子查了下达斯的资料。他出生于印度但在非洲长大,在米国获得大学学位。所以,比土生土长的印度人,他的视野更宽阔,更具有系统观,其观点也更可采信。

 

其实,“双重人格的印度”,不仅仅是有跨国经历的印度戏剧演员这么看,连尼赫鲁,就是当年那位让毛教员“想了10天10夜”没想通的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也承认印度人在身份认知、思维逻辑上,包含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一个受着外族统治的国家,因逃避现实而梦想已经消失的时代,并企图在幻想过去的伟绩中求得安慰。这实在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耽迷的愚蠢而又危险的消遣法。在印度还有一种认为我们在世界上虽在其他方面降低了地位而在精神上仍不失为伟大的想法,也是同样地有问题。


 

此外,宝莱坞出的电影,也是观察印度人属性的一个窗口。

 

就炁子这几周所查,对1962年中印边界之战,印度一共拍了三部电影。其中前两部,炁子都找来看了,都是抗中神剧,比我们的“手撕鬼子”更神。


 


最早的一部是《72小时:永不磨灭的英雄》,我是一帧一帧都看到了。电影讲印军勇士一人阻击中国军队三天三夜,造成敌军伤亡300多,死后立庙成神。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只截图两帧,请君欣赏。

 

一帧,是勇士的指挥官,回答他“藏南是不是印度的”的提问。另一帧,是电影里的中国军人形象。

 


后来的一部,《乔金德·辛格上尉》,我就没时间一帧一帧地看了,鼠标快进着过了一遍。这里也截图一帧,与君分享。截图是这部神剧里的中国军人形象。你看看被糟践得多离谱?

 

最新印米合拍的一部,《1962高原之战》,尚未公映,只发布了预告片。据讯,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是著名的1962年11月18日热钦山口战斗。史实是印军一个连队123人只有9人逃走。逃回的印军残兵开始以吹牛编造战果来掩饰失职,后为“鼓舞民心士气”,被击毙的连长夏坦少校,被印度称为“中印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

 


除了这三部电影之外,炁子最近还看到一则新闻说,印度军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印国内红色武装的战斗力。


印度独立以来70多年,一直剿不灭国内红色武装,你能说和这种魔幻操作没有关系?

 

借网上一位君子的话,发一下感慨:三哥啊,你们办事,能不能稍微靠谱一点?

 

反过来,我们来看从未和印军交过手的中国军队,是如何评估印军的战力的。

 

毫无疑问,肯定不是问卷调查。

 

因为没有和印军交过手,毛教员做了最坏的打算:“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有了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再求最好的战果。

 

毛教员一再提醒大家,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

 

刘伯承元帅也专门告诫前线总智慧张国华将军:“要明确,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打,是和他们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军打。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红色军队本来有战术上重视敌人、慎重初战的传统,加上毛教员、刘元帅都如此慎重,张国华将军岂能怠慢?

 

(1962年)10月20日首战,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8时多,克节朗战役就结束了。张将军大为意外:“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交过手、打完仗了。第二年的2月19日开总结会。对印军的战力,会上毛教员提到了的两个想不到:

 

第一个,“印军防御也怪,只从前边防御,后面不要。所以,我们如果不打它前面,搞到它后面去,它根本就没有防御。”

 

第二个,“打扫战场花了一个多月,他不出来,躲在森林里头。这是个新问题,没有料到。”

 

总之万万没想到,嘴炮一流的印军,如此不经一打。


本篇就到此吧。小结一下,本文是炁子原创《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主题是分析藏南问题的客变量印度讲了一半,是从国人对印度人的印象、炁子个人接触印度人的经历、“印度通”们对印度的看法、印度人看自己,再加上1962年实战的客观检验,梳理了印度人的集合属性。下一篇,接着讲客变量印度的另一半内容,就是印度对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思维。

 

最后提请各位留意,“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

 

投票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的投票功能区;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投票。

 

同时,欢迎读者关注漏掉的明星、普通人,让更多的道德模范曝光!欢迎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最好同时提供可供采信的具体资料。

 

提供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长按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进群。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