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复悟透这九条,当多大的领导、管多少人,你都不在话下

炁子 炁子 2023-11-22

炁子通常在晚上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上一篇原创文章《牛人马斯克怼MBA十年,反证毛教员逆天改命的犀利心法》,讲了西方的一干牛人炮轰米国“MBA化”、大搞纸上谈兵。发布后的第二天,一早醒来,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管理学研究中废话的胜利》,批评管理学研究变成了自说自话的“学术游戏”。这篇论文,好像和炁子隔空呼应一样,你说巧不巧?

 

仔细一查信息源,原来是米国管理学期刊 AOM 在2020年4月在线发布的一篇论文。论文作者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丹尼斯·图里什(Dennis Tourish)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书博副教授做了中文摘译。摘译的容量还不小。

 

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从多方面讲了管理学学术研究“麦当劳化”的情况。本篇的主题不在此,有限的篇幅就不展开了。炁子把论文的原文和摘译版放到了本文的末尾,供有兴趣的读者君子深入了解。

 

好吧,有的读者君子会想,西方又多了一位炮轰“MBA化”的牛人,不过,批评容易建设难,怎么领导、怎么管理,你倒是给讲个正面的案例啊!

 

其实,要说正面案例,毛教员一生留下了无数个,炁子以前也讲过几个。毛教员的丰富案例,值得所有担负有管理、领导职责的君子,学习观摩、消化吸收。这一篇,炁子就讲一个不是毛教员的案例。

 

1

 

案例的主角,生于上世纪初年的湖北,出生时啼哭声细小。父亲爱怜这个儿子,给取名“育蓉”。后来参加红色工作,他曾化名“尤勇”。“尤勇”和“育蓉”,在方言里读音一样。

 

尤勇弱不禁风,在长大过程中,小病连连,大病不断。到了情犊开启的年龄,他鼓起天大的勇气,向一个热情迷人的姑娘发出了求爱信,结果遭对方拒绝。

 

姑娘到了晚年,回忆起当时拒绝尤勇的原因:看不起他,说他个性奇特,形象太差,头上长黄癣,看着很不舒服。

 

换句话说,在姑娘眼里,他就是那种“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形象。

 

2

 

1925年冬当时在上海红色团队中央工作的毛教员,与陈独秀联名起草了第62号《通告》。《通告》号召红色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

 

尤勇考上了。

 

尤勇身体单薄,其貌不扬,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在教官、同学眼里很不起眼。


 

他的成绩也一般。卷面作答、沙盘作业、操场演练,都不突出。黄埔军校尤勇那一届,按成绩分两类,成绩好的进军官团,不怎么好的进“预备军官团”。他恰恰被分在第二团。

 

他从来不是那种登高一呼云集者众的人,也不是张榜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学霸”。

 

有的君子应该听说过一本书,叫《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米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写的。在书中,他说尤勇在黄埔军校曾是常凯申的“宠儿”。

 

记者是专业信息工作者,受过专业训练,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的真实性。记者那么写,读者也就会默认他说的可采信。但是,金一南先生证伪了这一说法。金先生是出自国防大学图书馆的“扫地僧”,在图书馆研究史料14年,讲究史料的“信”字。

 

实际情况是,那时常凯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里,有尤勇这个人。

 

聂荣臻元帅当年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1984年的回忆录里记述尤勇,也是这么说的“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顺便延伸一点。

 

网搜历史类信息,出来最多的是自媒体作者的文章。文章多无信息源意识,不提信息来自何处。文章添盐加醋的东西很多,说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像是作者亲历现场一样,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演义。甚至,大量历史类、传记类的正式出版物那些有编辑一审二审三审程序把关的,也是这样。从今人的角度适度还原,是可以的,但必须基于可采信的史实,必须从常理常情常识合理推断,不是像作者有穿越的本事那样。所以,喜欢历史的君子,读二手、三手的历史类推文、书籍,一定要慎重。自说自话、满嘴跑火车的,听多了就被带进沟里了。

 

话说回来,《三国演义》人人爱,《三国志》没人看。就算如此,你也得先明白,你看的东西,究竟是枯燥但可采信的史实,还是不可信但是有趣的演义戏说?

 

作为自媒体作者,炁子倡导可信、有营养又有趣的原创内容。可信第一,有趣第三。炁子坚定地认为,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读者的有限时间应该花在可信又有营养的内容上。炁子不忍为了流量,制造无厘头的一时之娱,空耗读者的宝贵时间。

 

回到本篇的主题。

 

史料显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几个著名战将,都集中在考试成绩并不太好的“预备军官团”。比如,陕西学生张灵甫,湖北学生尤勇,都长相斯文,都爱好历史。

 

在校成绩不太突出的尤勇,入不了校长常凯申的法眼。

 

直到校长第四次“围剿”红军惨败。

 

惨到什么程度?校长的原话是:“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让校长凄惨异常的,正是他当年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尤勇。

 

校长这时记住了学生尤勇,称他是“战争的魔鬼”,悬赏10万元拿他首级。

 

写到这里,再也藏不下去了,改用他的鼎鼎大名吧:林彪。

 

毕业后的林彪,与他的黄埔校长常凯申、教育长何应钦、管理部主任顾祝同、战术教官刘峙、第四期炮科大队长陈诚、学员队区队长蒋鼎文,展开了几十年的生死较量。他那些黄埔一期的学长,像胡宗南、李默庵、杜聿明、郑洞国……也先后在各个战场对阵林彪。史实是,他们都不是林的对手。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曾经“头上长黄癣”、丢人堆里找不到、孤僻木讷的“学渣”,怎么就脱胎换骨,成了一代战神?

 

3

 

实际上,他有过不少“兵败如山倒”的时候

 

想得到吗?

 

举一个林彪惨败的例子吧。资料出自金一南先生的《浴血荣光》。

 

1929年1月,林彪不足22岁,刚刚担任团长,随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当时,红四军主力,包括军部、31团、特务营和独立营,进驻赣南小城大余,在城内及近郊开展群众工作。林彪的28团奉命担任警戒。


 

林彪领受任务后,就带领28团进人警戒位置,分片包干,各负责一段。

 

不料,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了大余城,突然发起猛烈进攻。

 

28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被突破。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惊乱。当时的亲历者、后来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说,他当时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那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混乱。毛教员、陈毅命令林彪反击,林彪开始犹豫不决,最后带着身边的少数人冲杀回去,把敌人的攻势挡住了一阵,才勉强收拢起溃败的部队。

 

林彪后来总结,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当时既没有组织营连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出现复杂情况后的协同配合,更忽略了这是一个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斗争基础的地方,敌人来的时候,是没有人向红军报信的。

 

这一仗牺牲了多名营级干部,让本来就缺干部的红四军,雪上加霜。部队日夜行军想摆脱追兵,但在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红四军四地四战,结果四战四败。

 

最危险的是在圳下,红四军军部险遭覆灭。

 

当夜军部驻圳下,次日拂晓,林彪带担任军部后卫的28团先开拔,林彪未通告,军部还不知道。警卫军部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发现敌情。结果,敌人进人圳下时,陈毅、毛泽覃还没有吃完早饭,谭振林、江华也正在喝糯米酒酿,晚睡晚起的还未起床。

 

那真是中国红色历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建立新中国的红色领袖们,当年在圳下,差一点就被蓝色团队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

 

毛教员是利用拂晓昏暗,随警卫员转移到村外的。

 

朱德差一点让敌人堵在房子里。警卫员中弹牺牲,妻子被敌人冲散后也被俘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才杀出重围。

 

陈毅披着大衣疾走,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脱身。

 

后来,林彪率28团、伍中豪率31团急速返回支援,才用火力压住敌人。

 

因未能履行好护卫军部的任务,林彪遭“记过”处分。

 

就是在这样危险、困苦交加的残酷环境里,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实战摔打,而不是黄埔军校的卷面作答、沙盘作业、操场演练,造就了一代战神林彪。

 

红色军队中的那些威名赫赫的战将,1955年授衔的10位元帅、1038位将军,哪一个不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哪一个是通过听汇报、看材料、翻档案、找谈话、搞民意测验选出来的?


 

再看米国的情况,维系米国霸权的支柱、那些能打的米军将领,哪一个是商学院毕业的 MBA?倒是西点军校,为“500强企业”贡献了不少高管。

 

据北京大学杨壮教授研究,米国的西点军校在二战后,向“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名。因此,西点军校堪称米国最优秀的“商学院”。这个资料,网上复制粘贴很广泛,但炁子还没有查证到可信的信息源,姑且采信吧,欢迎有缘的君子证实或证伪。

 

人人都知道,商场如战场。反过来说,战场如商场。

 

隔行不隔理。

 

一代战神,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生死较量,你说他的领导力、管理秘诀,不比擅长纸上谈兵的 MBA 们,厉害千倍万倍?

 

4

 

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写过一个小册子《林彪军团长怎样教我当师长》。

 

这个小册子,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却被广泛流传。数不清的有心人,研究、参详、思悟它。

 

为什么?

 

这个小册子,无意中浓缩了战神林彪领军之道的精华。对于懂的人,是无价之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杨将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即“红大”的第一期学员,而“红大”的校长兼政委,正是林彪。1936年12月,他提前毕业、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红色中央决定让他回到红一师当师长。这个决定对他很意外,也缺乏信心,因为他过去一直当政委,搞文职工作,没当过军事主官。向中央反映了自己的顾虑,但毛教员、朱总司令还是坚持要他改行。当时,“红大”校长林彪向他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并告诉他,毛教员要林彪和他谈一次话,让林讲一下怎样当好师长的问题。那时林校长年仅29岁,但已是战功卓著、声名显赫。那次谈话,据杨将军讲,罗瑞卿也在场。记录稿曾先后送给罗瑞卿、刘亚楼等领导同志看过。

 

小册子的完整内容,网搜一下,不难找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

 

打开小册子,你就会看到,林校长一共谈了九条,系统地总结了做好军事主官、指挥千军万马的独家心得。对于领导者、管理者,每一条,都是应该反复研读、吸收消化到自己组织环境的精华。

 

稍微具体一些,看一下这九条的内容:

 

一、要勤快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三、要调查研究

四、要有个活地图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八、要有一个好的战斗作风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如果套用炁子思维模型,这九条的价值大体是:第一至第四条,是界定问题边界,尽量精准掌握时空环境、穷尽主体客体的显隐属性;第五至六条,是创建尽量丰富的因果链、最优选择和执行;第七至九条,是优化主体属性,以保证对客体竞争优势的最大化。

 

这样九条,是不是可以无缝转到商场的企业竞争?

 

其实,不止是对企业的管理,对任何规模、性质、行业组织的领导或管理,都一样可以适用。那怕对个人人生的管理,都可以借鉴这些核心原则。请仔细琢磨。

 

再来具体看一个细节。

 

九条中的第一条,要勤快。

 

其中举例谈到:“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


 

你看看,这个例子,活脱脱就是林彪1929年1月兵败赣南小城的教训。

 

那次败仗,败在当时做为军事主官的林彪,不够勤快,没做足这些准备工作,对敌人的偷袭毫无防范,最后只能“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

 

限于篇幅,对九条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

 

再强调一遍,隔行不隔理,反复悟透了这九条,当多大的领导、管理多少人,你都不在话下。

 

这是战神成“神”的秘诀,实战中摔打出来的、实践验证的东西,不比夸夸其谈自说自话的 MBA课程高明多了?

 

杨成武将军,后来被毛教员称做“赵子龙”“白袍将军”。在建国后毛教员的历次出访,杨成武都是伴随左右,所以,他又被称为“护驾将军”。

 

5

 

据传,新中国建国初期,军校曾流行一句顺口溜:“五分当教员,四分当参谋,三分当首长。”

 

说的是,军校分配毕业生时,成绩最好的留校任教,成绩次好的,大机关用人优先,挑去当了参谋。而成绩一般的,则分到基层连队。

 

古话讲,“宰相出于州牧,将军发于行伍”。分到基层连队的,大多数会在连、营、团、师各级,因为升不上去而复员、转业、退休。但是,也必然有少数人,在这场马拉松的淘汰赛中胜出,通过一个一个台阶的实战捶打,最后升到金字塔的塔尖,当了首长。

 

林彪,曾经“头上长黄癣”、丢人堆里找不到、孤僻木讷的“学渣”,结果脱胎换骨、成了一代战神,就是这“三分当首长”的典型代表。

 

纸上谈兵不行,实战中失败摔打,才能成常胜将军、成战神。

 

到了文章末尾,其实你看,本篇实际上是延续上篇马斯克批米国“MBA化”的思路,继续讲“实”,讲实践、实战、实情

 

当然,要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全部的其他时间,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如此,比如毛教员一心救国救民而“三不谈”,比如蔡志忠一心画画而可以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动窝。为啥?没那闲工夫!这个话题,另外再讲。(完)

 

延伸阅读:

 

论文《管理学研究中废话的胜利》(作者丹尼斯·图里什)

原文:https://journals.aom.org/doi/10.5465/amle.2019.0255

中文摘译:https://www.163.com/dy/article/GC2PCUGJ0521KGPB.html

 

============ 返朴的分界线 ============

 

1. 关于炁子和微信公众号“炁子”

 

喜欢煽情文、喜欢以情绪代替思考的君子,请远离微信公众号“炁子”,谢谢。

 

炁子视给读者输出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的信息,为自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公号现宗旨“犀利思维,稳健人生”,倡导思维的科学理性,人生的通达圆融。纯个人创作,没有团队运营,没有吸粉营销,为了有缘君子持续看到炁子更好的作品,恳请各位以举手之劳,一传十十传百,把炁子介绍给更多的人!揖礼致谢!

 

2. 看不到、看不全炁子的原创文章,怎么办?

 

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3. 微信公号“炁子”暂无留言功能,但有更便捷充分的互动途径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