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乡村振兴(26县)十大助力行动启动

数政观察 数政View
2024-09-16
近日,浙江省乡村振兴(26县)十大助力行动启动。乡村振兴十大助力行动方案同时发布,十大助力行动包括浙商助力、金融助力、数智助力等。十大助力行动具体内容:
(一)浙商助力行动。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原则,鼓励引导浙商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对接帮扶山区26县,建设一批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农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等,每年落地一批帮扶项目。发挥浙商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等多层次全方位协作,每年组织1次浙商与山区26县对接交流会。

(二)金融助力行动。
聚焦产业发展,开展“一县一策”金融精准帮扶,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经济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助力清单。优化“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专班团队、专门通道、专设权限,探索与山海协作、“飞地”共富、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等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联合为山区 26县提供金融顾问和开发式帮扶。加大对县域绿色低碳建设,深化山区绿色金融改革。

(三)数智助力行动。
加快发展山区智慧农业,因地制宜开展规模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优先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加快乡村宽带、5G基站建设进度,全面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乡镇以上地区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培育乡村电商物流骨干企业,加强农产品冷链、仓储等流通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成1000个农村快递“共富驿站”。加快农村公路、电网、水利、广播电视等数字化改造,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巾帼助力行动。
围绕“共同富裕巾帼在行动”主题主线,实施乡村振兴妇女创业就业计划,每年培训30万农村妇女,推动10万妇女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培育万名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做优“妈妈的味道”金名片,宣传推广山区26县“一县一味道”“一县一手作”,推动产业化发展,助力妇女和家庭创业致富。推动来料加工迭代升级,线上线下打造来料加工巾帼共富“手工工坊”,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增收。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每年创建美丽庭院30万户,选树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100个,带动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小家美”促“乡村美”。

(五)青春助力行动。
各级团委积极整合青联委员、青科协会员、高校师生、号手岗队等资源,在每个山区县组建1个协作帮扶团。通过资金扶持、导师结对、培训辅导、信息服务等举措,助力山区26县农村低收入青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创业青年建立稳定增收渠道。推动在山区26县每年每县落地不少于1个青年就业创业合作项目,提供一批青年见习、就业岗位,开展一系列各类青少年交流实践活动。

(六)侨胞助力行动。
依托侨商会、侨青联、留联会等涉侨社团,积极引导各地侨商、侨胞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和优质侨企带头作用。推出公益奉献、智资回归、嘉言懿行、宣传推介等重点帮扶措施,打造浙江侨界“千侨帮千村”标志性品牌。加快对接进出口贸易企业、海外侨团、海内外优质侨企,助力拓展“侨助工坊”业务来源渠道,常态化开展大额订单签订等合作,引导订单资源向山区 26县倾斜。到2025年,在山区26县建成“侨助工坊”100个,培育省级示范基地30个。

(七)扶残助力行动。
加快促进山区残疾人就业创业,改善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创新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资源性财产增收模式,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拓宽残疾人增收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带动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山区26县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率先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探索利用残疾人之家实现残疾人异地按比例就业。加大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服务人员,村(社区)便民服务、保洁、保绿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有就业意愿和条件但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的残疾人,提供兜底帮扶措施。

(八)艺术助力行动。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创新开展“艺术乡建”工作。加快建设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省级层面遴选100 名左右的艺术家深入农村,鼓励市县与艺术院校、艺术团体等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组织2000 名左右文化艺术人才赴乡村开展采风、展演、对接帮扶和实践活动,重点加强26个山区县的结对提升。加快搭建一批“艺术乡建”交流展示平台,形成一批特色凸显的“艺术乡建”品牌成果,到2025年,全省打造50个“艺术乡建”省级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建成100个省级艺术特色村、1000个市级艺术特色村。

(九)体育助力行动。
加强基层体育指导和服务,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社会组织)力量,推动“送体育下乡”进山区,到2025年实现“送体育下乡”全覆盖。加快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推动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人才培养向山区 26县倾斜,在山区26县建设5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赛事基地,支持打造符合山区地域特点的原创性区域联赛品牌。省级运动休闲乡镇认定、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等向山区26县倾斜,力争山区26县运动休闲乡镇占全省比重达到30%以上。建立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冠军与山区 26县结对机制,让冠军为山区发展带来“流量”。

(十)慈善助力行动。
积极引导慈善资源向山区26县流动,重点支持养老、救孤、助残、教育、医疗等慈善项目。鼓励上市企业结对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实现共建共赢共享。每年组织山区26县慈善帮扶活动2次以上,捐赠资金用于对重大疾病患者、特殊老人群体、困难学生等开展帮扶慰问。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山区 26县帮扶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开展结对助学、帮助病残、对接扶助偏远山村和民族村、定点包销农田果园等活动。

来源: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政View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