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击的巨人》被喷后,谏山创终于公开道歉... | 金城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3-06-09

那一天,人类想起了被巨人支配的恐惧。

这是漫画《进击的巨人》的开卷语。

一口一口,巨人突破围墙,捕食并吞食人类,如此新颖而恐怖的世界观,瞬间就点燃了人们的兴趣。

还不止,在前几话,漫画的主角也被巨人吃了,人们震惊并随即感受到了作品内里处处存在巨大的悲伤与愤怒。

这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吧?书页往回翻,人们看到一个叫谏山创的名字。

往后,这个人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巨人》开头是惊人的,后续是史诗的,气势是连绵不绝的,但结尾却是令人唏嘘的。

谏山创用十几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地完成了一首反乌托邦、向往自由的赞歌,却在即将完结的夜晚,像疯子一样,往创作多年的恢弘巨作里丢了一团火,最后在熊熊火光前享受毁灭。

作品主角艾伦最后选择灭世出发点,是为了不让深爱的人和别人结婚,能预见未来的他,还控制巨人吃了自己的妈妈,从头到尾,故事实现闭环,读者心中却崩溃了。

“我所推崇的,所期待的竟是这样的人吗?”从一个圣人到一个幼稚小孩,甚至挑战伦理,这种落差极少人能承受。

为了证明爱的存在去灭世,自私自利,内心拥有无限黑暗,无止尽发泄愤怒,这才是巨人的本质吧?

不过,谏山也深知自己伤害了读者,觉得十分内疚,去年在美国时,向大家公开诚恳道了歉。

“对于那个结尾,我实在对不起。”

观众席响起一阵谅解,他们知道木已成舟。谏山去之前,还隐隐担心在枪支自由的美利坚,自己会当街吃发愤怒的子弹,然而坐在台前,面对粉丝和观众的体谅,他差点落泪,自己那么作,结果大家还是爱着自己。

对这个从小自卑的人来说,像这样的存在感是必要的。最近,他也在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拿到“50周年纪念特別奖”,世界再次证明了他的荣誉。


谏山最早期的生活,好像是他心底里最深的隐痛。

不知为何,他从小就有一股自卑感萦绕在心头。

就读的小学每年都会举办相扑比赛,小孩子在台上相扑,底下则围着作为观众的父母。谏山身体颇为瘦弱,注定是输的料,又因为被父母强迫对决,索性摆烂。

赢的人接受欢呼,输的人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

这点打击还不够,他偶尔会在画上涂鸦,画一些乱七八糟东西。

但画了一些漫画后,就会被父亲拿起来说道:“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漫画家的。”

多年后,谏山出名,纪录片镜头对着父亲、母亲、儿子一家三口,被打脸的父亲侃侃而谈,母亲则缄口不语,谏山夹在中间分外拘谨,谈及此事明显耿耿于怀。

或许是父母鼓励,谏山童年生活中的一环,导致他自卑。那时候,孤寂的谏山总渴望获得人们的关注。

他开始像《人间失格》里的叶藏一样伪装自己,时常努着嘴和大家一起笑。结果因为演技太过拙劣,属于皮笑肉不笑的阶段,看起来十分阴郁可怕。

为了博取关注,他也总是喜欢语出惊人,上课总喜欢做捧哏,在课堂上,他大声说自己大便和小便是同时出来的,引起哄堂大笑。

《进击的巨人》主角铜像在谏山创的家乡大山町揭幕

殊不知,这种努力收效甚微,甚至和自己的天性相反。

因为他自大,小时的谏山,就开始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后来随着年纪增长,像特意博取关注等中二举动,他也开始不屑于做,渐渐地与世隔绝,陷入孤寂和无人理解的愤怒中去。

他记起Muv-Luv末世题材游戏,自己深深受到末世的影响。还回忆起看《侏罗纪公园》时,人们被霸王龙追逐时的绝望恐惧。以及漫画里,恬静的蒙娜丽莎从画里跑出,张着巨牙吃人的瘆人场景。

这层恐惧慢慢变成了自己的创作源泉。他意识到自己就是想表达这层恐惧,以及恐惧背后滋生的愤怒,继而用不断重复的线条,去抒发宣泄。

作品雏形《人类VS巨人》

他开始真正地和漫画结缘,那一年他投稿多次受挫,但是福音来了。力透纸背的感情,让刚上任的编辑川洼慎太郎时受到了震撼。面对这些稍显拙劣的画工,自己却不自觉地被那些复杂的线条吸引住了。

因为没有想倾注的情感,是不会想要画那么多复杂的线条的,在这一个瞬间,编辑决定去见见这个男人。于是乎,这位想要发泄的孩子,坎坷地走上了漫画这条道路。

谏山创能成功遇见伯乐,离不开之前默默的耕耘。高中毕业后,他瞒着父母进入了漫画专业,在那里,他看漫画、电影、音乐,受皆川亮二、三浦健二郎等大家的影响,奠定了最初的创作基础。

 皆川亮二《ARMS》

后来,在被川洼慎太郎挖掘后,他的作品顺利得到了MGP佳作赏。虽然画技很差,但他引以为傲的故事有7分,分镜构图得到了8分。

谏山的得分表

就这样谏山开始了创作,或者说开始了自己对现实的解构与描摹。

有记者问他,巨人的原型是什么?他说巨人就是人类吧?就是自己在酒吧打工时,偷偷观察到的那些酒醉的客人,疯疯癫癫,举止怪异,甚至还会揪起自己的衣领。

谏山在自己的故乡大山町,会跑到高岗上,往远处眺望,自己居住的村庄就被群山围绕着,望不到外面的景色。但很奇怪的是,他并不想要逃离这里,他只是觉得远处会探出一个巨人的脑袋,群山把自己围困住,自己怎么也逃不出去。

放在漫画中,那堵垒起的巨大围墙,就像是此刻避而不急的现实。“海的那边是什么? 不是自由,而是敌人。”那时候的谏山创悲观地看待并创造世界。

在那个世界中,他抒发自己的受挫感,反复将愤怒一样的感情宣泄其中,而主人公艾伦的尖锐激烈,表达愤怒和伤害肆无忌惮,后期俨然像某种精神领袖。

只不过后面他玩崩了,对于这个结局,谏山在采访时也有过解释,他说,印象最深刻的电影,伤我最深。

谏山创不仅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世界也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他认为谁的内心中都有成为恶人的一面,也时刻怀疑自己的善是否就是真的善。

我相信在那个艰难的创作过程中,谏山有过迷茫,会遇上过许多关于人性、自我价值观上的挣扎,所以,漫画从最开始的单独的被害者视角完成多视角的转化。

侵犯他国的马莱国人同样的善良,却与敌国建立了无法消弭的仇恨。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这造成了对两方都有深深羁绊的莱纳的分裂,而这何尝不是谏山创本人的最佳写照?


所以,谏山的作品从狂乱的发泄,慢慢完成了更复杂的表达。我想一部作品是会跟着作者本人一起成长的,在连载过程中,谏山还是思考了漫画必须带给别人什么东西,希望读者能够因为这部作品能够得到力量。

但从后续结果来看,这只是个烟雾弹。结局或许反讽,或许只是行为艺术本身,总而言之,他用自己悲观阴郁的世界观下的结局伤害了全世界。

谏山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极度坦诚的人。首先是要对自己坦诚,如果一部作品里无法表达自我,那自己追逐的自由也会变成儿戏。

面对避不可及的现实,我们都有战胜压迫的愿望,能在一部作品中真正地表达自我,就是最大的自由吧。

谏山也基本上不掩饰什么。有人猜测故事的结局应该很完美,心中早已画好蓝图的他只能满脸尴尬,支支吾吾,而伤害了就是伤害了。他在道歉,并且很真诚。

虽然结局遭至争议,但我觉得坚持己见,在作品中站成了自我的模样的他,才是最值得敬佩,最配得上自由这个词汇。

该怎么去形容谏山创?

我觉得他有自己黑暗悲观的视角。比如,他觉得在乡下长大,一起上幼儿园的人突然在初中开始约会,就觉得很恶心——毕竟几乎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长大。也有自己愤怒的一面。在很久之前,谏山创作的艾伦本意是个坏小孩,可能出生就是来报复社会的。

但他也有藏得很深而十分温暖的一面。虽然永远有巨大的悲伤,笼罩在这部作品中,但它也能让你穿越时空,穿越苦难和跌宕,看清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

不要看到他的灭世倾向,其实剖开他的内心,谏山创才是真正温暖的那个人,不是吗?

   

渴望自由的人,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