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祷文何时成了基督徒口中的一个符号?

何之是 橡树文字工作室 2019-04-20

橡树出版之【橡树下】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有一段时期,我正如本文所警告的,每次背诵主祷文时,是一种习惯的张口,内心却为口里所出的每一个字毫无知觉,甚至会感到索然无味。后来一次听讲道,牧师提醒说:“当我们每次用主祷文祷告时,要无比用心地去发出这每一个字,就像是从你内心深处的真诚中强烈迸发出来的。”此后赶紧警醒寻求圣灵帮助,果然发现,每一次再背诵主祷文时,会有一股圣洁的热情在心中涌流。今天的这篇讲道比较长,但细细读来,定会调整我们的生命。 

作为基督徒,主祷文可能是你最早能够背诵的,长度超过3节以上的连续经文。因为几乎每一次教会的主日聚会都会一齐诵读,或背诵。所以,这也是我女儿最早能够背诵的一段经文。

 

都那么熟了,为什么还要专门拿出7周时间来讲一个系列?因为重要所以常常重复,以至于熟悉——马丁路德以主祷文讲过100篇讲道,没有夸张,出版了,那么厚!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一共107问,其中十分之一是关于主祷文的。

 

而恰恰因为熟悉,我们就觉得稀松平常,以为自己都懂了,甚至这变成了常识——以至于,大多数教会同诵主祷文的时候,甚至会是这样一个场景:台上说:“我们在……[停顿]”,然后台下会众会一齐跟上,“天上的父……”,让许多第一次来教会的人,吓一跳——这啥情况?甚至有来过我们教会的基督徒,问我:你们以主祷文祷告之后,我以为聚会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太过于熟悉了,主祷文对于基督徒而言,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证明自己是基督徒,一个结束主日崇拜的符号,甚至是一段咒语——实在不知道怎么祷告的时候,着急得不得了的时候,反反复复的背主祷文——中世纪的天主教徒就有这样的操练,因为他们把经文从上下文中抽了出来,就不用看主祷文之前,耶稣的教导是:“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的话,以为话多就蒙垂听。”

 

所以,很可能我们对主祷文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熟悉——这也是我们这个新系列的目的,重新认识一下这段基督徒最熟悉的经文。

 

三个方面来看:主祷文更新我们对祷告的认识;主祷文更新我们对祷告对象的认识;主祷文基于我们对基督的认识。我换个说法,主祷文改变我们对祷告的理解;主祷文改变我们的祷告对象;这一切源于耶稣基督。


为何口称他为父?称他的儿子为救主?


主祷文更新我们对祷告的认识

 

首先,主祷文如何更新我们对祷告的认识。

 

在上一个《十诫》系列中,我们花了11篇讲道,让大家记住,十诫不是从“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神”开始的,而是从耶和华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为奴之家这段前言开始的。“主祷文”也一样,当耶稣在谈论祷告的时候,当耶稣在教导门徒“主祷文”的时候,不是从“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的,而是从“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这样的一个短小的前言开始的。

 

这个短小的前言其实指出了关于人的某种特质——那就是祷告。耶稣没有说:你们要祷告,并且这样说。耶稣说“你们祷告,要这样说……”因为,对于人来说,“祷告”是一个默认的行为,甚至是一个本能——而不是宗教人士的专利。

 

当我手痒的在亚马逊上以“祷告”为关键字搜书籍时,发现最近的一本畅销书,不是一本宗教书籍,而是旅游书籍,叫做“eat,pray,love”——吃,祷告,爱——通过吃,喂养自己的身体;通过祷告喂养自己的灵魂;通过爱喂养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了大量的共鸣,因为我们生来就被设计拥有这三方面的需求,身体、灵魂、情感。

 

祷告,是所有人都会做的事情,不是宗教人士的专利;祷告,是每个基督徒都在实践的信仰生活,然而我们却按着自己的意思——我们祷告的内容常常出错,我们祷告的对象常常不对——这是耶稣给我们主祷文的目的。让我们通过重新理解祷告,认识自己,认识上帝,通过祷告,把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区分开来;通过祷告,把过去的我们和重生的我们区分开来。

 

那么什么是非基督徒的祷告,或者我说的,我们曾经的祷告是怎样的呢?

 

当我在《十诫》这个系列之后,再看“主祷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两段分别在旧约和新约中非常突出的经文,异常相似。不仅仅他们的结构类似——都有一个序言,都从人与神的关系开始,进入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也在强调一个与过去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十诫,让以色列人开始实践一个埃及地以外的生活;主祷文,让我们实践一个有救赎的生活。

 

在十诫之前,以色列人崇拜、祈求、祷告的对象是埃及的众神;在主祷文之前,耶稣列举了两种他所反对的祷告:一种是站在十字路口,让人看见的祷告;一种是反反复复、碎碎叨叨,希望能够心想事成的祷告。这就是我们曾经祷告的样子——一种宗教性的行为,交换式祈求,以我为中心的祷告。

 

法利赛人在十字路口的祷告,不是为了敬拜上帝,而是能够让人看到他们敬虔的宗教生活就觉得他们棒棒哒;外邦人用许多重复的话,认为这样就能够被垂听,潜台词是——我都这么辛苦了,神啊,你应该按照我要求的去做,让我心想事成,祈求便得着。

 

不要觉得这两件事只发生在2000年前的中东地区,耶稣的时代。今天无论在教会中、寺庙里还是在学校、公司,一样的动机,类似的行为,遍布整个社会。

 


如果把“祷告”看做是一个向高于自己的存有,询问、祈求、沟通的话。那么有多少次,我们这样的沟通,看似在询问、祈求,实则在表现自己?半年前,中国的全国人大会议中,有一个红衣女子,拿到麦克风后提了一个整整44秒的问题,遭到身边同行的白眼。问题在哪里?这位红衣记者看似在提问题,实则希望身边的人知道:我知道的好多,好棒棒哟!


即便在神学院,每次讲座提问阶段,主持人都会提醒——各位同学,请认真提问题,不要抓着话筒讲道。这样的情况多吗?多!我相信各位都能在许多场合,见过那些并不关心问的是什么,沟通的内容是什么,只关心我如何通过这些行为,自我表现的人。


为了建立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站在十字路口祷告、和坐在教室一角默默不语,没有区别——都是一种关心自己超过关心祷告对象的行为。


而通过重复换来“垂听”的祷告一样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前几天,有同学告诉我,他们的老师打分凭印象,所以,上课的时候需要时不时的去打个招呼,有问题要问,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问——老师记住你了,分数就高了。


不要笑,在教会里,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当我们听到某某姐妹祷告蒙应允的时候,我们不仅仅为她感恩,与她遇到类似难处的人,一定会关心“她是怎么祷告的?”哦,她用诗篇祷告,我也要!她禁食祷告,我也要!对了,禁食的时候,牛奶能喝吗?外邦人、旧约中巴力的先知们,以为通过某种特定的祷告方式,就能够让神听见,并应允我们的祷告。今天的基督徒,一样被诸如“神垂听祷告的7大秘诀”,这种信息吸引。在“我以祷告摇动神的手”这样的诗歌中陶醉。


而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初衷,“交换”的心态,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出埃及记的语言来说,我们为了自己的好处,去向一个又一个神明祷告,用我们所有的,去交换我们想得到的——我们成了奴隶。一群不自知,也找不到出路的奴隶。


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的话,那么我们要么被彼此抛弃,要么被彼此利用,要么被彼此欺骗——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满足彼此而得到满足。如果通过交换就能够达成我们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会出现诸如“拼爹”,“机遇”,“运气”这类的词呢?


多举一个例子,当我们面对生日蛋糕的时候,无论你信什么宗教或不信什么,都会或真或假的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吹灭蜡烛。你真的相信这一年会心想事成吗?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美好的盼望,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家都这么干,身边那么多双眼睛都期待这个仪式,然后有人可以八卦你祈祷的内容,有人可以分蛋糕——你的祈祷,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在大家眼中合格的寿星,不要扫大家的兴。何况,万一实现了呢?


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眼光被这个堕落的世界所限制;我们的祷告,被我们自己的罪所影响;我们的世界观是一套没有恩典的世界观。


而“主祷文”,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出路不是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标杆,不是一套上帝必听的祷文,首先“主祷文”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祷告对象。



主祷文更新我们的祷告对象


我要分享的第二点:主祷文不仅仅让我们看到我们祷告的问题,还要从更新我们的祷告对象开始。这个对象,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在天上的父”,让我按照打乱的顺序分三个方面讲:首先是“父”,然后是“天上”,最后是“我们”。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说:你们的祷告不对,你们所关心的要么是自己,要么是祷告的方法和结果。你们要这么开口祷告:“父”。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呼——可能今天许多基督徒在祷告的时候,开口就是“天父”——这很好,因为这是符合主祷文的。但同样也因为太过习惯了,以至于“天父”,“阿爸父”成为了一个符号,而不曾让我们细想。


事实上,耶稣基督在教导门徒如此祷告时,那些熟悉旧约的希伯来人,一定大惊失色——因为从来没有人管上帝叫做“父”。你们可能不曾意识到,整本旧约,那么厚,把上帝称为父亲的,只有14次——我一直觉得还会更多一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某种比喻,而且没有一次把这个父子关系指向某个特定的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的。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祷告的对象,从来都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让人心生敬畏的上帝。而事实上,耶稣所说的“父”这个词,很可能就是他日常称呼自己地上父亲约瑟的称呼。不是随意性的“老爸”,也不是书面的“父亲大人”,而是非常亲切的“爸爸”。


当我们为了自己祷告,以交换为目的祷告的时候,我们其实有一个默认,那就是有某种规则的——我敬虔别人就会赞美我,我努力上帝就会垂听。那么本质是什么?我们成为了这种规则的奴隶,逼得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一点。自我的追求是没有穷尽的,我们的努力也没有穷尽。被奴役的生活不是你以为手脚被铁链捆锁,日晒雨淋。也可以是外表光鲜,功成名就,然而心中被各种规则、潜规则捆绑,身心俱疲。因为我们的眼光从来都在日光之下,从来没有向一个日光之上的创造者祷告——即便是有,也是遵从某种规律的交换。


“父”的称呼彻底改变了祷告的性质——意味着这个沟通发生在关系之中,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期待恩典的出现。甚至,这本身就是一个恩典——我们祈求的对象,不是一尊冷冰冰的雕像,不是通过一套繁琐的礼仪,无需看身边人的眼色。我们一切的祈求,是一个孩子与父亲的对话。我们可以从一种交换的关系中进入到父子、父女的关系,从一个被规则奴役的关系,进入一个期待恩典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当我在我们家旁边的冰激凌店,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手里拿着省下来的零花钱,不得不在众多喜欢的口味中做出取舍,不得不在大中小的杯形中做出选择——小杯3块,只能选一种口味;中杯4块可以拼两种味道;大杯吃上去爽,但是更贵,而且吃到后来可能融化浪费。手里只有一张5块,要不买个小杯的,回去再努力做家务赚点零花钱,过两天来买中杯的吧。最后,一整个夏天,小朋友都在为冰激凌店的老板打工。因为,价目表是不变的规则,孩子们的祷告词就是“Medium size, vanilla and chocolate chips. Please!”,然后把自己手中辛苦所得的零花钱如同祭物一般献上,带着点儿可怜的眼神,期望柜台里的人挖冰激凌的时候,能够多一点。


而,主祷文彻底改变了这个画风——一个孩子对一位父亲说“爸,我回来了!”当然,我知道在今天的家庭关系,大大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少见到恩典,越来越多看到奴役与交换。在路加记载主祷文的时候,他在后面补上了一段:“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


“父”的这个称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关系,和一个对祷告不一样的期待——不再是交换的关系,而是对恩典的祈求;不是为了我们的荣耀,而是在关系中得满足。当一个冰激凌店主的儿子,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只需要说“爸爸,我回来了!”他可以享受的,是当天最新鲜的冰激凌——未必是他想要的,而是最好的,而且一定不要钱——如果这都要钱,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责问“是不是亲生的啊”。


父亲的关系,让孩子在吃冰激凌的这件事情上,是自由不受奴役的。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我们祷告的对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个他者,而是一个让我们称呼“父”的创造者,我们从柜台的外面走到了柜台的里面;同时这不是一位卖冰激凌的父亲,而是一位在天上的父。


我知道你们想笑——但是,知道吗?我们的祷告,反应出我们的眼界与格局。反应出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仔细去想一想我们祷告的事项,我们祷告的内容。我们所求的,是一位帮我们缴学费的父亲,是一位包治百病的父亲,是一位能帮我们安排相亲的父亲,是一位能为我们介绍工作的父亲。


我断乎不是说我们不能为我们的缺乏祷告——这首先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缺乏,以至于对恩典的期待。而这样的祷告,首先让我们明白,我们需要一个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缺乏——否则,当那些病得医治、求职求偶的事项一直在教会的代祷中,而我们始终期待着上帝在今世,按照我们的计划应验——那么我们会失望的,我们会把对我们计划没有实现的失望,转向对上帝的失望。所以,在这些祈求面前,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天上的眼光——所以,耶稣的教导主祷文的时候,一上来就提醒我们,我们祷告的对象是一位在天上的父。


前几天看一位牧师分享的灵修:一位在天上的父,应许赐下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恩典——那么这必定应该影响我们,向他祈求的祷告。让我们大胆的向他祈求。不平凡的祷告,就是超过你所思所想的祷告。我祷告孩子能考上大学。不,这个祷告太小了。你心里砰砰跳,那就直接祷告他上常春藤。不,还是太小了。再大胆一点,超过你的所思所想。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成功的人生,活得更久一点,最后能够无病无灾的寿终正寝。这一切是连街头的乞丐都想要的。连一个乞丐都想要的东西,怎么可能超过你的所思所想?——那正是你的所思所想。那正是我们祷告的所求——不是上帝要给我们的。


我们的祷告,恰恰反映出我们的想象力被我们地上的生活限制了!有人问一个乞丐,如果给你花不完的钱,你会干什么?乞丐回答:我就顿顿吃方便面,而且每一碗都放一个鸡蛋,俩火腿肠。


我们会嘲笑这个乞丐,因为他的想象力被限制在那段街头,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美好;我们也应该自嘲一下,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被限制在日光之下,不知道还有一个永恒的、天上的世界。


而主祷文,在宣告一个埃及以外的应许之地,宣告一个超越这个有限、堕落世界之外的新天新地。在我们日常的祷告面前,主祷文了开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境界,让我们洞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不仅如此,主祷文还解决了一个我们祷告时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许多人挑战基督徒祷告的问题,那就是:当一群学生祷告上帝,希望明天阳光灿烂,可以出门郊游;同时一些农民也在祷告上帝,希望明天春雨绵绵,可以浇灌田间。这时,上帝听谁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下雨或不下雨,而是上帝到底是怎样的上帝。提问题的人,把自己对其他神的理解投射到了上帝的身上——香港电影里,警察也拜关公,黑社会也拜关公。怎么办?于是如同中国农历春节年初五清晨时那样,谁家的爆竹声音响,财神爷就去谁家——因为这要的理解,就有了之前说的——祷告重复多,就蒙垂听的想法。


因为,人人都希望有一个为我服务的神,一个听我指挥的神,一个被我独家供养的神——埃及地的神都是这样的——而我们的做法,则是我努力的把这个神明留在我家里。我告诉你,就连一般的公司,都不会要这种看在钱或其他条件的份儿上来服务的高管。这样能够被私有化的神,是不值得敬拜的的。


而上帝扭转了我们对神的观点,这位神不是非此即彼的神,而是一位“我们”的神。从创世记开始,圣经中的上帝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人的上帝,甚至在他造第一个人亚当的时候,他说:这人独居不好,为他造了一个女人。上帝是选召的是一群人,建立的是教会——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许多人认为可以自己读圣经,自己在网上听讲道,一个人认认真真的,与世隔绝的,不加入教会的群体生活的信耶稣。这是在用埃及地的方式信耶稣,把耶稣私有化,成为我自己的神——这是不仅仅自私的,也是无视主祷文,以及整本圣经中那么多“彼此”,“我们”,“你们”这些用词的。


我只有一个女儿,但是我有不少朋友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小孩子可爱归可爱,罪性一点不会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地抢玩具是常见的事。我的一个牧师朋友有5个孩子,我问他场面如何。他说:你看过霍比特人第三集,五军之战吗?我说我懂了!于是我问他:那你怎么办?他反问我:你觉得所有玩具一式五份买给他们有用吗?我说:没用的。那么,谁抢玩具就关禁闭,你觉得有用吗?我说:那是道德主义,当时有用,事后产生的只有仇恨和积怨后的爆发。


那位牧师说:所以,我只能把我自己给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觉得,爸爸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一切玩具,甚至Ipad都可以放下,聚在我身边,听故事,做游戏。


“我们”的上帝,不是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让我们认识他,而是通过给我们看到一个对所有人都好的无比的福音,来解决我们眼前的问题——在这个终极的美面前,一切的问题都不在是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这时,一定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他是父?我怎么知道他是天上的?我们怎么知道“我”包括在哪个“我们”里面?


 

我们怎么知道他是父?

 

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三点:通过认识基督,天上的父,成为我们的父。


我们先看“父”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他是父?两个方面知道——一个是我们的良心,一个是上帝的宣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父亲——石头里蹦出来的是孙悟空。然而,我们对父亲的看法总在不断的改变,从父爱如山到远去的背影;从撑起一家的顶梁柱,到坐在楼梯上慢慢变老,不再是对手的男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对父亲有一个期望,却发现真实的父亲无法满足。正是因为,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完美的父亲,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人到处认干爹,管马云叫爸爸的人。因为,我们心中那个完美父亲的角色空缺需要被填补——不是依靠我们生身父亲,而是通过他对我们的爱与恩典,指向一位天上的父亲。

 

同时,我想问在座各位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那个你称呼“父亲”的男人是你的父亲?是因为这个人曾经对你说:“儿子或女儿,叫爸爸”;是因为你身边的亲人告诉你,这是你的父亲;是因为你体会到了他无私的爱,你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他的影子。于是你凭信心相信他是你的父亲。多半你们没有做过DNA测试对嘛?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认马爸爸特别起劲,到我们认这位天上的父亲时,就那么扭捏了呢?所有的假爹都无所谓你认多少人做爹的——你认马云做爸爸,认巴菲特做爸爸,按照福布斯排行榜名单认一圈爸爸,他们应该不会同认你,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你的行为而生气——因为假爸爸都无所谓。只有真的父亲说:你不可以认贼作父。这被人称为,基督教的狭隘与排他。


而这位在天上的父,指着受洗的耶稣基督说: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没错,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与我何干呢?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在耶稣的时代,父子关系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理解的,你爸供应你上学的关系。当时没有大学和职业学校,所以父子关系,就是子承父业的关系。父亲做什么,儿子就做什么。约瑟是木匠,耶稣也是木匠。于是,当天上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耶稣就开始把天国带到了地上——3年半,耶稣教导——不像那些文士;耶稣医治——不像普通的医生;耶稣赶鬼——不像那些江湖术士;人们希望保住船——耶稣平静风浪,人们饿了——耶稣喂饱5000人,拉撒路死了——耶稣让他复活。耶稣的所作所为,超过人们的所求所想。他在宣告一件事——天上的国进入了地上的国。


而这一切还是和我们无关,直到十字架上,当耶稣对天喊道:我的父我的父,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天没有开,那位曾经说“这是我的爱子”的闭口不言。那位曾经的爱子却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的手里”


保罗对这个事件做出了诠释——罗马书8章15开始:“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


因为十字架,原本做儿子的成为了奴仆的样子,换得原本做奴隶的,被收养成为了儿女。我怎么知道?“圣灵与我心同证明”——圣灵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陷入罪的奴役之中,并相信耶稣基督十字架的功效,我的良心帮助我明白,这一切唯独恩典,与我的一切行为毫不相干。


主祷文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祷告的认识:我们求地上的答案,上帝给天上的平安;我求病得医治,上帝给永恒的生命;我们求一个房子,上帝给我们一座城;我们求一份工作,上帝给我们王子的身份;我们求和睦的家庭,上帝称呼我们为儿女;我们求一段姻缘,基督驾云来迎娶教会。


没有一个答案迎合我们的需要,每一个答案都超越我们的所求所想。


最后说一个亚历山大的将军的故事。亚历山大大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军事统帅,从未尝过败绩,君临天下,富甲一方。有一天,他对一位他所爱的将军说:你是我的爱将,你女儿婚礼的一切开销都由我来承担,凭我的这句话,你可以去我的国库支取你所需要的财物。于是,几日后这位将军就去国库,向管理国库的人说了来龙去脉,并且给了一个数字。一个让管理国库的人吓到的数字——保险起见,这位国库的管理者去询问亚历山大大帝,“你真的要给他那么多吗?”君王看了看数字,果然很多,寻思半刻后说:“给他!”因为他明白两件事:首先,我真的非常富有;其次,我是一个信守诺言的君王!


如果你的父亲君临天下,你可以向父亲求一碗方便面加两根火腿肠,一个鸡蛋吗?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就被这些眼前的小事,抓住了注意力,以至于忘记了我们能够继承外有的身份——如同保罗所说:我们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


那么我们还能为那些琐事祈求吗?不要带着恐惧,去求好了。但是在祈求的过程中,期待神做更大的事情。因为他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祷告:

 

我们在天上的父——谢谢你给我们这样的一个称谓,让我们看见一个超越眼见的现实;让我们认识一位完美的,却愿意屈膝与我们同在发父亲

。求圣灵帮助我们,在我们的所求所想中,认识自己的有限;求圣灵帮助我们,在基督里认识天上的国度是何等的丰富;求主帮助我们,看这个精彩的世界是死的——因为人人都在罪的奴役之中;帮助我们,看地上破败的教会是活的——因为这群人可以以“我们”自称,向那位永活的真神祷告。阿们!


相关阅读:

1、默想,使你不冷不热的心火热

2、默想使我们所读的一切都活起来

3、背诵及默想经文的步骤


橡树文字工作室我信文字的力量!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为何是他》,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