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疫情6种认知撕裂人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智慧云董事会 Author 陈雪频

春天对你如此厚爱


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所共知: 上海这近两月的隔离封城停摆实验告诉大家,C-19奥密克戎死亡率零,重症率1/13万。目前,无症与轻症占比达99.999%,据称这一数字已接近半导体级硅所要求的纯度。


越来越多人质疑: 这在干什么? 这是一场实验? 这是一场要干什么的实验? 两千六百八十万上海人民在这场魔幻荒谬怪诞悲愤痛苦令人发指的灾难实验中究竟在充当什么角色? 为何要让他们成百上千上万千万地整天做核酸,逼着人们交叉感染? 为何要把次生灾害放大到无以复加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地步? 为何要把上海及全国医务工作者们搞得疲惫不堪狼狈不堪,现场屡屡晕倒竟然由病人反手救护……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胡雪杨导演


导演胡雪杨的困惑,或许陈雪频先生的文章里有解。在进入陈雪频文章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小学生作文,领略一下上海抗疫对一个家庭的撕裂。但愿小学生的担心不要发生:“妈妈的温柔清零了,这日子还怎么过?”

小编手记

2022.2.21





观察 | 上海疫情中,这6种认知偏差正在撕裂人心


文 | 陈雪频

源 | 智慧云董事会



疫情给人带来了痛苦,也造成了人心撕裂。足不出户很多天以后,很多人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说,他可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暴躁,言语也更有攻击性,往往一言不合就开骂,甚至一言不合就断交。人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可能会因为这6种认知偏差导致人心撕裂,也会妨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问题需要实事求是,不能让解决方案造成的损失,远大于问题本身带来的损失。


文章字数4408字

阅读约需11分钟


 

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导致上海全城封城18天,有些小区甚至被封控超过1个月。一个人足不出户多天以后,如果平时没有做好心理建设,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说,他可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暴躁,言语也更有攻击性,往往一言不合就开骂,甚至一言不合就断交。


最近国际和国内形势都比较紧张,建议最好不要和朋友讨论这三个话题,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三个“友尽话题”分别是:1、上海抗疫你认为是共存好,还是清零好?2、感染奥秘克戎以后,用中药治疗还是西方特效药?3、俄乌战争你是支持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按理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都是“观点”,也就是每个人的判断,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应该存在不同的声音。遗憾的是,由于各自的立场、价值观、掌握事实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的一个话题,大家的观点可能完全不同。在常年的宣传攻势下,观点会变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甚至升级为信仰,不容置疑,无法讨论。


这个时代,讲道理已经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因为讲道理需要讲逻辑,但很多人经常会陷入各种逻辑谬误中去,在情绪的驱使下,人们会变得越来越非理性。在压力之下,情绪对人的影响要远远高于理性,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那些缺乏事实和逻辑,但情绪饱满的“爽文”,能获得100000+点击的原因。


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把时间用在工作、阅读、写作和锻炼上。我总结出大家有关疫情常见的群体认识偏差,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为了这篇文章不被删除,我会尽可能避免谈敏感话题。

01刻舟求剑

人是善于总结经验的动物,但经验也会扭曲我们的世界观,因为世界在不停变化,以前的经验未必一直奏效。很多人都有路径依赖,容易把以前的成功经验当作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而没有意识到任何经验都有其外部背景,外部环境变化了,很多以前行之有效的经验未必奏效,容易陷入“刻舟求剑”的认知误区。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两年前武汉疫情的惨烈教训让老百姓对奥秘克戎非常恐慌,但现在的奥秘克戎病毒其实和以前差别很大了,感染率增加了3倍以上,但重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滑。上海现在超过37万人感染,但重症率不到10人,死亡3人,死者平均年龄90岁。2年前对武汉实行封城被证明为行之有效,但现在看上海的情况则未必如此,因为要做到“0感染”难度实在太大,严格的疫情管控带来的次生灾害损失远高于疫情本身带来的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战略目标和控制措施。

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刻舟求剑。现在的奥密克戎和两年前的病毒的危害不一样了,因此疫情防控政策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不能让解决方案带来的损失比问题带来的损失更大。媒体不要夸大奥密克戎的危害,让民众不要太恐惧。对“动态清零”的宣传也应该强调“动态”的意思是不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防止感染人数的扩散,也不要把“共存”当作无所作为的躺平,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抗疫,要能容忍不同的声音,不去制造“清零”和“共存”的二元对立。

 

02非黑即白


压力面前,人们习惯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且是一分为二、非黑即白,这样更容易理解,而且习惯根据两极观点去站队,因为这样能给人带来群体归属感。比如说,很多人认为疫情防控要么是近乎封城的“清零”,要么无所作为的“躺平”,没有“共存”这种中间路线,所有的中间路线都是“躺平”。而要“清零”就必须封城,采取最严格的方式管控,一旦放开管控就是“躺平”。其实,即便在欧美国家也没有无所作为的“躺平”,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两种极端选择。

人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化的本能,习惯于把事情一分为二,非黑即白,而且暗示了冲突:好的和坏的,英雄和恶棍、我们和他们……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非蠢即坏,或者又蠢又坏,而且习惯于给对方扣帽子,帽子越大越好。还有的人一上来就攻击别人的动机,搞道德绑架,没办法心平气和地对话。

这种非黑即白的本能误导我们,把中庸之道当作两极对立,把和而不同当作分道扬镳,把求同存异当作矛盾对立。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喜欢在文章中制造对立,因为这样迎合了人的思维本能,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要控制这种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情绪本能,就需要采用“中庸之道”,凡事不要走极端。 

03以偏概全

这个世界很复杂,我们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掌握的事实和常用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但往往会有意无意地以偏概全,把它当作这个世界的真相,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无视其他事情。由于社交媒体会根据人们的阅读历史去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也会导致人们在认知上出现“茧房效应”,只能看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事实和观点,这样会导致让人们的认知越来越偏狭。


以偏概全还体现在媒体传播上。在上海绝大多数地方的超市都关闭的大背景下,电视台去远郊金山拍了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配文说上海物资供应充足。这种做法自然会引发大多数上海人民的愤怒,觉得这是摆拍甚至造假。如果媒体还一本正经地出来辟谣,说拍的都是真实情况,完全不提这种情况不能代表上海的整体情况,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其效果就像给黑人拍一个牙齿特写,然后说黑人很白一样,这种说法就算不是撒谎,也是在误导他人,“带节奏”。


要克制以偏概全的情绪本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认世界的多元和复杂,尝试去听取各种不同的事实和观点描述,综合起来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要找到更好的分类方法,寻找同一类别的不同之处,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并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我们要注意极端案例,不要把极端案例当作普遍现象。我们保持谦卑心和好奇心,探究完整的世界,探究现象背后的道理。

04归咎他人

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其他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归咎于人的本能。当有坏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很自然想到,一定是有其他人故意做坏事。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有人利用权力或者手段,才能够使得事情发生,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就会让人感到不可预测、令人困惑和非常可怕,这就是阴谋论的心理基础。

比如说,很多中国人都认为疫情是美国的生物战,是美国处心积虑搞出来对付中国的,完全不管美国因为疫情死亡超过100万人的事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扎实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是哪个国家的实验室弄出来的。还有的人认为,只要是西方采用了某种防疫措施,我们就一定不能采用,这样把本来是科学的防疫和社会管理问题,变成了中西对立的站队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也是要不得的。

这个世界的确有阴谋存在,但需要有理有据地去揭露它,而不是用“阴谋论”的思维方式去认知问题。“阴谋论”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思维方式,归咎他人的本能总是驱使我们去找到一个被责怪的对象,而使我们忽略了对这个世界的真相的理解,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真正解决或者预防问题的能力。要想控制归咎他人的本能,你应该停止寻找替罪羊。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试图去责怪任何个人或群体,接受没有人刻意为之这个事实,然后努力去理解这一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并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遇到问题,我们需要去解决问题,因为归咎他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失去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心存善意,你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阴谋论之下,你看到的都是敌人。
05单一视角

缺乏系统思考能力和习惯的人,总是倾向于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和单一的解决方案,我把这称为人类的单一视角本能。当我们拥有了一个简单的想法,并且发现它可以解释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开心。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我们只需要解决这个原因,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采取这样的方案就可以了。比如说,在疫情中,很多人只看到了疫情防控,没有看到民生和经济,在疫情防控中,很多人只看到了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来清零,没有看到这种措施带来了大量的超额死亡。


人们习惯于用单一视角去理解世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意识形态,其二是专业局限。意识形态会简单地解释世界并给出方案,但这样就容易导致把事情政治化,把一件事情上纲上线。还有很多专家没有意识到,他们都只对自己熟悉的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知识,他们往往不承认这一点,喜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评论。专家应该对自己有限的经验采取谦卑的态度,积极获取最新的信息,对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要保持好奇心,要多和拥有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保持思维开放,把不同意见看作帮助你理解世界的资源,而不是一种威胁。


要控制单一视角的本能,必须有一个工具箱,而不仅仅是一把锤子,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是万能的。并且时刻牢记获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得到一个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要仅仅专注于那些能够证明你的想法的正确案例,而要多与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发现自己想法的不足之处。不要认为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有什么真知灼见,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要保持谦逊。当心简单的想法和简单的解决方案,应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

06夸大恐惧


恐惧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对这个世界做出错误的判断。3月21日在广西发生的空难导致132位同胞遇难,而且现场非常惨烈,这会让人觉得飞机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交通工具。如果查询统计数据,以里程为单位做的统计,每十亿公里死亡人数为:飞机0.05人,铁路0.6人,小货车1.2人,小汽车3.1人,摩托车108.9人。由此可见,飞机依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只是由于空难的画面过于有冲击力,会引发媒体广泛报道,会给人一种坐飞机不安全的错觉。

同样,过去两个月,香港因为疫情死亡8000多人,这个数字会让人有些恐慌。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数据代入到中国内地,推导出中国要是适度放开管控措施,就会导致上百万人死亡。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数据就会发现,香港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8000多人中,有75%的人超过80岁,其中又有超过75%的人没有注射疫苗。如果提高对高龄老者的疫苗覆盖面,可以大大减少死亡率。再加上内地的管控措施要比香港严格很多,因此这种极端推测并不成立。

看一下上海的情况,4月18号媒体报道疫情新增死亡3人,其中两位89岁,1位91岁。这些老年人的去世自然是悲剧,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都超过了上海的平均年龄,而且都有各种基础疾病,也不要过于放大这个悲剧。就在最近一个月里,上海有上百位因为疫情控制措施过于严格,没办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还有人不堪重负而自杀身亡,他们的命也是命。面对严酷的现实,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社会管理者不得不做权衡,将综合损失降低到最小,减少超额死亡,提高居民的整体福祉,这是一种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面对未知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当我们对一个事情的理解越来越充分时,就应该能超越恐惧本能,做出理性的决策,而不是盲目行动,自乱阵脚。

 

07总结

者 | 陈雪频,智慧云创始合伙人,管理咨询顾问和投资人,数字化转型专家。
编辑 | 智慧云董事会,定位于"高成长企业的外部董事会",致力于提升企业家领导力,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最后总结一下,面对最新的疫情措施,我们还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认知的开放。认知影响行为,行为影响结果。如果认知本身错了,主观态度再积极,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思考的懒惰,对于高层决策者尤其如此。只有深度思考,理性决策,执行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越忙越乱,并造成撕裂人心,丢失信任。


民生要托底 货运要畅通

产业要循环


刘鹤

国务院副总理


中国在行动!
阅读精选:

上海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答案藏在邓小平的话里!

当决策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危险了!

饶毅: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张维迎:群思陷阱

张文宏|抗疫是为了民生!

京东为上海民生全力以赴

对人性的24个经典叩问

-- END --



2022年跨年演讲: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