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金融科技赋能,深耕江淮沃野——做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0-19

文 /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安徽省作为拥有40%以上农村人口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双覆盖”的唯一省份,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逐步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技大省跨越。“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中心句”被写进省委一号文件。2021年4月,安徽省被列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试点省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向省政府汇报。根据省领导批示和省政府专题会议部署,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为总牵头人,会同相关厅局研究制定安徽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方案,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安徽省金融改革22项措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纳入全省统一指导框架,为全面全域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厚植金融科技“创新沃土”,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

一是组织上统筹规划,健全组织领导和协同推进机制。召开行长办公会研究部署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各部门指定具体负责同志为联络员,加强部门间协调对接。制定《安徽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推进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示范工程有条不紊开展。推动建立省级协调机制,拟由省领导担任召集人,相关厅局和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等单位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坚持示范工程全省一盘棋,强化各单位、各部门条块联动,落实领导小组会、项目交流会、工作例会三级协调机制,解决各层面遇到的问题,确保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将示范工程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徽省金融改革22项措施相结合,推进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支持银行机构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为示范工程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技术上多方联动,探索涉农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依托江淮大数据中心,构建线上服务平台,打造金融机构产品发布和展示的线上金融超市,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归集农业农村信息数据,推动涉农数据跨领域共享应用。拓展数字化成果金融应用场景,鼓励银行机构在符合数据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运用涉农信息平台数据,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的移动展业,开发线上服务平台或移动应用系统,支持新型农业主体通过线上渠道自助获取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银行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以开放、合作的方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提供小额、快速、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精耕金融科技“试验田”,培育乡村振兴应用典范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筛选出30个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涉及20余家金融机构和参与主体,其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作为支撑,覆盖医疗、电商、便民缴费、服务小微、移动支付、信用建设、供应链金融等多个基础民生领域。以项目为基础拟定《安徽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树立一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典范,带动金融机构为全省广大乡村地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一是探索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力促“互联网+农业+金融”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面向“三农”的综合性数字普惠金融网络,提供电子支付、网上转账、生活缴费、社保政务、惠农补贴等“一站式”服务,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种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围绕卖、贷、缴、找、看、办等15个功能模块,共同搭建“裕农通(安徽)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户指尖。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充分发挥银联在转接清算、大数据以及云闪付方面的服务能力,在助农取款点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转账汇款、便民缴费、电商服务等功能,升级成为“一点多能”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围绕县域商圈建设、公交、公用事业缴费等场景应用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贴心金融服务。


二是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引导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与农业产业供应链紧密连接,提升供应链金融对农业产业的供给力度,助力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工商银行黄山分行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村产权交易客户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信贷风险识别、预警、联动风险控制机制,为各类农村产权交易主体提供交易场所、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出具鉴证、产权交易信息统计等服务。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大数据+政府”模式,推出金融创新产品“振兴e贷”,生成农村信贷产品在线申请、准入判断、业务分配、贷后预警平台,通过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涉农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实现助农增收和银行自身发展的双提升。


三是促进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同生活缴费、社保一卡通、农村医疗、交通购票等民生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安徽省人社厅联合商业银行推进农村居民服务“一卡通”项目,以县乡村公交、村文化室、超市、惠农服务室等各类基层网点为依托,向农村居民提供社保、就业、交通、购物、旅游等方面的政务和生活支付服务,形成“多项服务只需跑一次”的综合服务体系。徽商银行的“银医通”项目通过将银行先进的资金清结算系统与医院信息化系统对接,为医疗机构及用户提供自助机预约挂号、缴费、报告单打印,移动支付,诊间支付,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等综合就诊服务。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依托“乡村一站式便民开放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便民缴费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多渠道、跨地区的线上线下缴费服务,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农村居民“跑腿缴费”“人工记账”“人工代缴”等农村区域缴费难问题,同时发挥“自营+代理”经营模式优势,为广大农村网点、助农取款点(含惠农金融服务室)、村邮乐购站点等线下服务点赋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民缴费、包裹收寄、农品进城、商品下乡、反诈宣传、助农取款等多项便利化服务。


四是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助力农村建设数字化。提升农村地区信用信息、金融标准、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等方面数字化建设水平,助力金融机构持续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发挥金融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合肥中心支行以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利用大数据生物特征认证、电子签章等技术,联动省委组织部、安徽省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多家单位共同推动“安徽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可形成对信用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村等农村信用主体的自动化、批量化、精确化、智能化画像,生成信用信息报告、信用评级、关联图谱、画像标签等产品体系,为金融服务业务提供全流程支撑,实现金融机构入驻、产品发布和融资需求处理等功能。


扎牢金融科技“三农根”,持续推进示范工程落地落实

一是以项目落地为根本,精准问效抓好推进。树立实效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实时跟踪示范工程项目最新进展,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更早、更全面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基于试点项目达效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促进项目优化迭代、复制推广。坚持向外学习,向内挖潜,借鉴其他试点地区优秀经验,围绕重点难点领域金融服务,立足乡村特色优势和发展实际,多维度探索出更多符合农业发展需求、农村基层实际、农民期待渴望的新项目。


二是实施创新监管和督导考核评估。将所有示范工程项目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按照《安徽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实施监管。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上,平衡创新与监管、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加强风险监测识别。对照《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服务乡村振兴情况开展考核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据此实施激励或约束措施。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和研究跟进。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金融科技赋能驱动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和已达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指导金融行业加强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前沿理论的应用研究,鼓励金融部门因地制宜,深入发掘符合乡村特点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以本次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培养出一批具有“三农”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安徽一直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下一步,合肥中心支行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着力打造示范工程精品项目,让乡村振兴搭上金融科技的“快车”,奋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在江淮大地上加速变为现实。


(栏目编辑:韩维蜜)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 | 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系化建议

● 观点 | 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流通平台互联互通思考

● 观点 | 建设低碳数据中心,打造绿色金融科技新底座

● 观点 | 疫情常态化下反欺诈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 观点 | 大额支付系统风险度量初探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