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丨​​“碳汇保险+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3-01-22

文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中心  樊增建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推进工作,实现双碳目标,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举措,为深入落实国家的“双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各地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森林每年吸收大约88亿吨二氧化碳。截至2021年,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发展森林碳汇项目,除了能够起到固碳效果,还能通过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将绿色青山更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但与此同时,森林碳汇具有碳逆转风险,如发生火灾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可能会导致原项目产生的碳储存流失,因此建立健全的森林碳汇保险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平安位列世界500强第16位,致力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并不断创新和探索,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充分发挥林业碳汇固碳能力对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平安产险创新开发出行业首款“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创新保险产品,服务绿色环保,科技将在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国内外森林碳汇监测研究及平安研发的量化测算森林生长状态与固碳能力的遥感算法模型,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以碳汇的变化量为赔偿、补偿依据,保险责任不但包括对碳汇损失的赔偿责任(将森林受到各种意外灾害对林木的损失指数化为碳汇的损失),还包括对碳汇增长的投入补偿责任,在传统林业险基础上用碳汇指数保险为森林经济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助力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借助卫星遥感技术,高效监测森林碳汇变化情况,为客户提供科学管理建议,助力提升碳汇增长速度。


“碳汇+保险”产品创新

传统林险只保标的林木财产损失,而森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会造成林木损失,进而直接造成碳汇损失,经营企业将面临直接的经济损失。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客户需求设定双向保障,不同于传统的森林保险标的对象仅为林木本身,碳汇保险产品取代森林财产保障,同时聚焦森林碳汇能力,保障范围升级迭代,为森林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双重保护;通过“数字”体现森林标的的生产状态,保险期间内,因各类灾害导致碳汇实际值未达到约定的碳汇目标值,触达理赔值触发短信提醒客户报案,并实现快速定损理赔,实现“即损即赔”,快速支持森林复工复产;同时林场通过方法学科学育林,使实际碳汇值高于约定的碳汇目标值,超出部分给予相应成本补偿,奖励补贴政策,鼓励森林更健康地发展。同时通过这种鼓励的方式让更多企业有意愿、有保障地参加到森林碳汇这个公益事业中,为国家碳中和做贡献。


技术路径创新

目前国内外,基于遥感观测和分析技术,测算地表植被的碳汇水平的发展相对较快,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针对农林牧渔的碳汇计量测算技术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在保险上的应用也很广,以瑞再保险为例,包括森林碳汇指数保险、遥感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保险产品都已经完成开发,并开始向市场推广。这方面在国内,政策制定还未完善,发展相对没有那么快,但是针对国家重点关注的林、草两个领域,标准规范相对完善,相应技术能力的研究和应用试点也有了一些,在保险领域,林业碳汇保险形式已经开始出现。


区别于市场的主要特色在于与保险产品及服务的结合上。针对全保险流程做创新和改进:投保验标环节,通过算法自动测算碳汇储量,以达成快速投保验标、指数化核保定价的目标;保险服务环节,通过遥感算法自动定期定量监测标的林场碳汇水平,以提供线上化的保险服务;灾后赔付环节,通过算法定量计算碳汇损失,以此支持保险产品提供指数保险的形式,实现快速定损理赔(以及碳汇增长超预期的奖励)。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建模计算林木蓄积量,并进一步换算得到碳汇量,以此作为承保、损失估算等的定量依据;以碳汇的增减计量为赔偿、补偿依据,将火灾、冻灾、旱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病虫害等合同约定灾害造成的林木损失指数化为碳汇损失;建模测算过程中,会收集树种、土壤类型、树龄、天气数据(温度、降水等)的数据,通过“3-PG模型+AI深度学习”智能预估森林碳汇存量和年增量。


1.森林碳汇的测算

技术上采用的是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这一方法与发改委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V01》里计算林木生物质碳汇的变化量的方法一致,以遥感观测测算森林蓄积量,并进一步结合树种、树龄、地形、地域等特征,建模定量计算相应森林碳汇量。


2.森林碳汇的增长预测

采用的方法基于3-PG模型改进而来。3-PG模型,即Physiological Principles Predicting Growth模型(物理规则预测生长模型),该方法原理上通过测算历年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来计算历年碳汇的增量。在此方法之上,利用各种气象数据和树种类型、土壤等数据计算,通过机器学习动态调整模型参数,来自动寻找匹配优化数据参数,并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达成更高的精度。


3.关于灾后的受损失情况的测算

以遥感多光谱及雷达等多个波段影像来测算的森林植被长势,并根据灾害的不同类型,选择受灾影像因子来测算损失情况。举例:火灾严重程度可用遥感dNBR做空间评估,dNBR可以通过算法转化为碳汇的流失情况。


“创新保险+创新科技”模式升级

通过创新的指数保险新模式,可实现灾后的快速定损、极速理赔,赔款用于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为林业碳汇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这种“保险+科技”的创新,打造林业险新模式,扩大林业保障范围,降低损失风险,进而带来碳汇面积增加,提升我国的碳汇速度;同时也促进了林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反哺林业保险,带动林户林企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平安产险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已在河北、广西、湖南、安徽、广东、贵州六省相继试点落地,累计为超34万亩林地提供碳汇风险保障。


林业碳汇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碳市场机制、法律制度、计量体系、市场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林业碳汇项目投入产出效率低,碳价低迷不稳定,符合林业碳汇特点的金融产品少,金融配套服务不完善,所以在金融支持林业碳汇发展方面尚有较大空间,建议推进行业共建碳计量体系,同时在稳定碳价,激发碳汇项目收益和培育并激活碳交易市场活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1.加快共建碳汇计量体系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通过计量碳排放数据,可直观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减排效果,更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碳计量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对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在碳交易开展中,为碳排放权作为标的属于一种虚拟商品,无法被所有者感知,只能通过数据记录进行计量,如果没有碳计量基础数据,将无法准确完成碳数据精准评估。需要促进政府、林业、保险等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健全统一碳计量监测体系,进而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


2.健全碳价保护机制

对于碳价保护机制需要逐步健全,确保价格适时调控,碳市场整体价格走势要趋于稳健,碳排配额分配建议从免费发放逐步过渡到有偿竞拍,保证市场需求稳定。同时,建议完善林业碳汇奖励激励机制,针对林业碳汇经济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林业碳汇贷款、担保等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降低林业碳汇的融资成本。激发林业碳汇项目收益和市场活力,进而增强林业碳汇项目主体的融资能力。


碳保险未来展望:为绿水青山“上好保险”,为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保障。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长期问题,助力打赢低碳转型硬仗是企业的共同使命。面向未来,平安产险将靠拢国家政策和标准,支持政府共建测量标准,同时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逐步提高服务运营能力,加快推广固定成果。未来,平安产险将继续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供给,为绿水青山“上好保险”,为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全面助力国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经济转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绿色的金融力量!


(栏目编辑:马俊)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案例丨一则迅速行动紧急止损保全资金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丨SDN 技术研究和组网实践

● 案例丨工商银行 DevOps 转型实践

● 案例丨基层网点运营案件风险防控对策思考

● 案例丨跨境区块链平台赋能,出口信保融资焕新机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