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大姐看着我递给她的馒头,目瞪口呆,仅仅吃了一口就放下了|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作者蒸的馒头


人间至味是清欢


文/任奎东


二月底我就退休了。爱人还在上班,儿子在北京读研。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属于自己,该干点什么充实空闲生活呢?


其实,一年前和报社的朋友徐记者在微信上聊到这个话题时,她鼓励我:“你做馒头卖吧,你做的馒头那么好吃,我当你第一个客户。”


缘份,妙不可言。我俩就是因为馒头而认识的。


2011年11月,我在《鲁中晨报》上看到一个征集手工绝活的活动,立刻就动了心,给报社打电话毛遂自荐。接电话的是个男记者,他听了我的绝活是蒸馒头后,不以为然地笑了,反问我:“蒸馒头也算绝活吗?”我肯定地回答:“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您要是亲眼看到我蒸的馒头,一定会认为这就是绝活。”


男记者听了半信半疑,回答说:“我这边还有个采访,以后再联系你。”


等了几天,也不见他和我联系。于是我就拨打负责该活动的另一个徐姓记者的手机。


有意思地是,徐记者的反应和之前那个男记者的反应几乎一样。她疑惑地问:“蒸馒头也算绝活吗?”我解释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约个时间,我蒸一次给您看看,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徐记者被打动了,接着犹豫着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到时候能尝一尝吗?”我爽朗地说:“完全可以。好吃才是目的,到时候我送您一锅都行啊。”


我俩约好上门采访时间。当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时,徐记者和另外一名常姓记者走进了我家。饶是她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看着眼前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馒头,都瞪大了双眼一眨不眨。


作者拍摄


看大小。馒头又大又圆,足有十几公分,比市面上见到的馒头都要大得多。我家用的是直径28公分的多星电热锅,共六层笼屉,每层不多不少,只能放三个。


再看颜色。市面上卖的馒头都是白的,但是我做的馒头是加了玉米面和黄豆面,黄澄澄的,煞是喜人,散发着特有的粮食香气。


吸引两位记者的,还有每个馒头下面都附着一张玉米苞叶。我老家是胶东,每年收获玉米后,家家户户就剥下玉米皮,两头修剪整齐,再将其捋平,用线串成串,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做成玉米苞叶,随取随用。


老家表姐姐夫每年都会制作很多玉米苞叶,装进编织袋,还快递发给我一袋。多年来我蒸馒头或包包子,从来不用棉布或纱布做笼屉布,都是用的玉米苞叶。由于面粉本身具有粘性,所以面食在蒸锅里经过半小时水深火热的洗礼之后,底部就会与玉米苞叶完美地水乳交融、合二为一。蒸出来的面食不但具有麦香,还有玉米苞叶特有的清香,让人食欲大开。


作者拍摄


俩记者品头论足,啧啧赞叹,表示从未见过这样的花样馒头。徐记者试探着问我:“我们俩能尝一尝吗?”我说:“当然可以,好吃才是目的。”俩人把一个馒头掰开,各自撕下一小块,细细咀嚼品尝。我微笑着观察她俩的反应,只见俩人眼睛一亮,异口同声地说:“比面包还要好吃。”


采访完毕后,俩人要赶回报社写稿。临走时,我执意装了几个送给她俩。后来听徐记者说,她俩带回报社后,部门同事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几天后,有个邻居打电话给我:“我看到你上报纸了,但是报社怎么知道你会蒸馒头呢?”我自豪地说:“酒好也怕巷子深,我打电话毛遂自荐呀。”


作者蒸馒头上了报纸


蒸馒头多年,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蒸的馒头是可以当成拿得出手地馈赠佳品,直到2005年有一次听了同部门司大姐的爱人给出的好评。


我和司大姐俩人都住得离单位远,中午是没办法回家的。就合伙在班上吃饭,做个炖菜,买两个馒头就是一顿。


有一次,我蒸好了一锅馒头,第二天就拿了两个到班上。饭菜做好后,我招呼她过来吃饭。司大姐看着我递给她的馒头,目瞪口呆,仅仅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正纳闷呢,她吞吞吐吐地说:“我能不能不吃我这个,拿回去给我家老杜(她老公,在我市某校任学生处处长)尝尝?”。


第二天上班,司大姐见了我就激动地说:“昨天晚上我把你给我的馒头带回去,你猜我家老杜是怎么吃的?”我被她逗乐了,问:“杜老师怎么吃的?”她激动地向左转一圈,又向右转一圈,然后拍着大腿说:“我家老杜是边吃边闻,边闻边吃,他说活了40多岁,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老杜酒场很多,是吃过大场合的人,能得到他这么高的评价,让我意识到原来自己做馒头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者拍摄


老杜所在学校当时已在威海建了分校,两年后,司大姐到了内退年龄,全家要搬迁过去。山高水远,再难相见。我俩平时处得不错,那么送点什么表表心意呢?既然她老公爱吃我蒸的馒头,就送她一锅馒头吧。司大姐抱着这份朴素无华的礼物惆怅地说:“你蒸的馒头我买不到啊。”这句话我后来越回味越觉得有意思:物以稀为贵。手工做的馒头,本来就不可能在外面买得到。不过,她的话让我意识到,我蒸的馒头绝不是一般地好吃,是可以当成稀有贵重的礼品表达心意的。


2010年暑假,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邀请几名要好的同学来家里作客。拿什么招待这些小客人呢?我想了想,干脆蒸一锅馒头吧。提前算好了时间,当儿子带着他的一帮同学进了门,一锅馒头也恰好出锅。在厨房装盘时,我无意中听到洗手间有个孩子小声地嘀咕:“这年头还有请人吃馒头的呢。”


当我把馒头端到他们的面前时,每个人都瞪大双眼张大嘴,估计他们从小到大从未见过这样的馒头:黄澄澄的馒头上镶嵌着几个红枣片,麦香枣香沁人心脾。小客人们一手拿着馒头,一手就着咸菜,吃得津津有味。一个孩子吃完后对我儿子说:“我能再吃一个吗?”另外几个也纷纷说:“我也想再吃一个”“我也没吃够”……


作者拍摄


儿子喜笑颜开,小跑着端着空盘跑向厨房。能让要好的同学吃得心满意足,这是多么高兴和有面子啊。


临走时,孩子们和我礼貌地告别。有个孩子郑重地说:“阿姨,你蒸的馒头太好吃了,我奶奶蒸的都不如你。”都说孩子的嘴刁,能得到孩子这么高的评价,我颇有些受宠若惊。


馒头在所有的面食种类中是最普通,但也是制作起来最麻烦最耗时的。从和面到蒸制,整个过程,没有四五个小时是完不成的。在我看来,它甚至要比包子、馄饨、饺子,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水平和耐心。我认识一个阿姨,她做的馒头里面竟然能吃出面疙瘩。这显然,她第一个步骤和面就没和匀,如此心浮气躁,又怎么能做出一锅成功的馒头呢?


作者拍摄


馒头,是北方人饭桌上一日三餐司空见惯又必不可少的主食。喜欢吃的人很多,会做的人更不在少数,但要做得出类拔萃却是难上加难。做过的人都知道,蒸馒头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力气活。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揉制环节,我会打开音乐,在悠美的弦律中静心揉制不少于十分钟。揉一分钟和揉十分钟,馒头胚表面看不出区别,但蒸出来的效果却是大不一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吃的馒头会说话,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走遍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回家的路;吃遍四海的美食,能养胃养心的,莫过于平淡家常饭。请要好的朋友吃饭,我从来不考虑去饭店,而是定在我家。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分享。在厨房忙忙碌碌半天时间,给我爱的友人用心制作一锅独一无二、情意满满的人间至味……





作者简介任奎东,七零后,高中时发表作品。爱好收藏报纸,家有装订成册的报纸千余册。文章多次在各类征文中获一等奖。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好物空间最新活动2月27日早6点30-2月29号晚24点整

开年首场活动,必须要惊艳全场。本期第一盘货:鲸动。品质做工非常好,正常价格两三百,我们这次所有款只要99,妥妥的捡漏价。
本期第二盘货:127。产品丰富,之前没少合作过。
本期第三盘货:纪华菲/名羡。纪华菲成立于法国,设计充满着法国风情。星期六,百丽等大牌的代工厂品质,价格几乎是这些品牌的2折,超级划算。

更多选择点击此链接关注”二湘好物空间“第一时间买好物

更多往期精粹

二湘:关于南京最后的记忆

宗庆后去世,企业和富人有没有社会责任?

梅朵:命运在一场车祸中的起承转合,NPD婚姻终结篇

《第二十条》里范伟演的老村霸,好坏与年纪的逻辑关联

余生短暂,每天荒腔走板地歌唱,多交异性好朋友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