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 | 听薛澜教授、龚克教授聊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伦理问题

I-AIIG 清华大学CIDEG 2023-11-28

CIDEG快讯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给冰冷的数字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人脸识别、推荐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元宇宙等新概念的层出不穷,又会对我们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11月20日21:30播出的CCTV2《对话》栏目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就“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伦理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清华大学CIDEG"特将薛澜教授和龚克教授的发言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Q1:在公众场合刷脸安全吗?

从密码识别,到指纹识别,再到刷脸识别,一方面识别速度越来越快,便利了大众生活,另一方面隐私问题也随之增加,如何平衡公共便利与隐私安全呢?


龚克:“我们不要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过度扩大,社会一定会走向越来越开放,几百年前的隐私可能不再是隐私,今天的隐私以后也不见得永远就是隐私。从数字技术上来讲要判断它可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然后就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决定采取的安全措施。”

Q2:消费者同意隐私条款后,数据去了哪里?

面对动辄十几页的隐私条款,你会仔细查看,还是一扫而过?


龚克:“这个涉及透明度的问题,我们不清楚这个情况就会导致不安全感产生,所以现在的软件都有隐私保护申明,但是否切实执行到了其声明的内容,需要有专人去检测,检测的结果也应该是透明的。以及是不是存在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检验数据是否外传。”


薛澜:“公司收集数据以后,有没有能力来保障数据的安全,以及能不能保障这个数据在收集来后只是为其服务所用,坦率而言,作为消费者,我们现在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是如何的。”

Q3:什么时候要特别注意隐私安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求提供某些信息的场景,那么在什么样的场景中,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隐私安全?


龚克“在要求使用你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正常打电话不包括)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薛澜:“需要小心(软件/公司)主动发来的消息或者提供的东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Q4:发展人工智能需要符合什么准则?

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对人工智能提出哪些准则呢?


龚克“国际上有些国际组织,搞人工智能的大公司都提出来自己的规范,我们发现这个规范里面,其实共识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需要各个国家,各种政府组织有明确的政治意愿,坐在一起来达成一个共识,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去推动法律、法规、标准检测的手段。”


薛澜:“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推出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治理准则。我了解的一些公司其实都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伦理委员会,他们实际上已经开始在公司内部采取一些措施,去对技术和算法进行各种审查,保证技术的安全使用。”

Q5:如何看待“机器恐惧”?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如果机器人开始帮人做出决策,甚至取代人类给出决策,你会不会害怕?


龚克“很多恐惧来自科幻,现实的机器人,不仅是我们已经部署的,就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也还没那么可怕,另外现在出现的是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大家老担心这个技术太强大了,所以最后战胜人类,但是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它太强大,而是因为它不够强大,不够鲁棒性。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担心将来帮助人们做决策的时候,它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就取决于我们现在一直比较纠结的一件事,这个风险来自哪?我认为来自现在我们使用的算法,它的可解释性不充分。这些都是要靠技术进步来解决的,不是让技术停滞下来。”

Q6:如何看待元宇宙?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他的小说《雪崩》中首次提出了“元宇宙”,这个重生的经典概念将对我们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


薛澜“元宇宙对我们人类社会来讲说不定也是一个好事,其实就是把我们人置存于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可能给你带来愉悦,可能给你带来悲伤,可能带来各种情感,各种体验。所以我觉得如果元宇宙能够跟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我觉得那其实很了不起。因为我在想象,我们现在中国有那么多边远农村的学校,如果能有这种技术的出现,让他们能够跟最好的学校共享一个老师上课,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人类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把这个技术往我们大家共同希望的方向去推动,去设计。”


来源: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薛 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

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


作为“零碳智库”行动倡议成员之一,我们倡议:


1. 参加会议自带水杯,不使用瓶装水和一次性水杯;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绿色出行方式到达会议现场;

3. 尽量取用电子版会议资料;


让我们共同携手,助力“双碳”!





推荐阅读

期刊发表 | 杨越、陈玲、薛澜:中国蓝碳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策略选择

期刊发表 | 《中国社会科学》 赵静 薛澜:探究政策机制的类型匹配与运用 (附全文)

观点 | 薛澜:创新构建发展新格局——来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启发


同步关注CIDEG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