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娱乐

央视剧评 | 《承欢记》:母女关系的强烈共鸣与深情治愈

张文娟 CCTV电视剧 2024-04-26

 点击“CCTV电视剧” 订阅哦


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都市生活剧《承欢记》由杨紫、许凯领衔主演,自4月9日起在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播出以来,播放及讨论热度一路飙升。


亦舒小说“畅销”密码在于能够“取悦”大众。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亦舒女郎”形象很契合当下打造大女主形象电视剧的追求。强大的演员阵容,母女关系的强话题性,使得本剧有了非常好的收视保障。


聆听“她”心声、见证“她”成长、感受“她”力量,呈现真实的女性“困境”。从叙事角度上来说,话题性+轻喜剧元素,让追剧变成了一场疗愈之旅。



强烈共鸣

女主角麦承欢像极了自己



剧版《承欢记》把麦承欢设定为出生于上海普通人家的95后,一线城市,“弄堂公主”,学霸,职场打工人,虽然家境清寒但是善良、自信、智慧、有骨气,相信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由杨紫饰演的麦承欢已经有了非常令人羡慕的起点,她所背负的一个沉重的外壳是基于“报恩”要帮父母“提升生活质量”,而虽是好心但方法失当的强势母亲的屡屡越界,使得女儿从顺从、忍耐走向反抗。


有的观众在看完《承欢记》后感叹“麦承欢像极了自己”“这不就是我和我妈吗?”


从“承欢”父母到“承欢”自己,原著的重心放在“与充满控制欲的妈妈决绝”;而改编剧的重心延展为: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忘子女的责任,“帮助妈妈一起成长”。




本剧对于麦承欢的职场和婚恋也做了巧妙处理,其一,她是以自己的善良和能力“配得”继祖母的遗产;其二,她是以对于姚志明的陪伴和童年创伤治愈获得了两情相悦的平等的爱情。


继祖母是麦承欢的精神导师,她的人生智慧的核心也是“做自己”。巨额遗产是麦承欢实现逆袭的关键,但继祖母对麦承欢最大的价值,是帮助她建立了独立不内耗的精神内核。




年轻女性的独立和成长并不意味着把自己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是一座孤岛,失去家庭和爱情支撑的女性成长缺少“持续成长力”。


深情治愈

母亲也是想长大的小孩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电视剧的编导者深谙现实世界观剧者的体验,他们要“入脑、入心、入魂”、“承欢”和“治愈”的重点,是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刘婉玉式的母亲。



刘婉玉式的母亲自身就是二元冲突无法和解的矛盾体,可爱又可怜,全然奉献又怨气冲天,有强大的创造力也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失去自我的同时拼命刷存在感,以爱的名义控制女儿,要求女儿“报恩”。



剧中对于充满怨气的刘婉玉式母亲的治愈,巧妙地分成三个层次:


照镜子:电视剧充分忠实原作中对于控制式母亲的塑造,她在干涉女儿日常生活和婚恋中的各种“奇葩作为”让人触目惊心,“愚昧而主意太多”“小家子气”“人来疯”“被丈夫宠得唯我独尊”。本剧给观剧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情绪价值,甚至让观剧者产生“我比刘婉玉强多了”的情感体验。


补缺口:在物质层面,刘婉玉是“穷怕了”。为了治愈她的“贫穷病”,电视剧从剧情设置上让她尽量彻底满足,豪华大别墅,完全合心意的“上门”女婿,所求皆如愿。


助成长:在精神层面,麦承欢和姚志明等家人合力发掘她的深层情感匮乏原因,一起疗愈她的童年创伤,走出疾病的恐惧。


与原作小说中麦承欢对于母亲的“放弃”不同,从剧中人物到编导者对于剧情的设计,刘婉玉都是被充分宽容和理解的对象。剧情中所有的设定也是按照刘婉玉最理想的目标设定的。


改编后的故事结局可以说是刘婉玉式的母亲内心集体无意识的期待,她们不愿意被厌弃,她们的“内在小孩”也渴望成长,就像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虽然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这时候,需要一双温暖的手,把她们送回大海。



虽然剧版《承欢记》的人物和故事改编引发讨论与热议,其对于母女问题的解决方案也缺少现实可复制性,但对于刘婉玉式的母亲“情感按摩”的效果还是凸显无遗的。


母亲对家庭的和谐与安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抚慰、疗愈“心中委屈”,并且是电视前忠实观众的中年女性,亦是电视剧人文价值的重要考量标准。




评论员 张文娟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