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拆解19个广告案例,运动品牌营销不燃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营销热 Author Weavy

体育运动,很容易进入竞争模式,身体的碰撞、荣誉的竞争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充满热血少年气。
现在的一个变化是,勇气、拼搏、坚毅、顽强,这些曾经运动广告绕不开的主题,如今好像少了。原因大概在于人们已经疲于竞争,所以退而求其次,用运动疗愈精神内耗。
如村上春树所说,“眼下也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当运动为了解压、喘口气,运动广告也开始放弃目的性,寻找竞技之外的乐趣。
肉眼可见的,运动品牌的营销,不燃了。

 一、
 slogan不卷了,转而强调取悦自我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品牌slogan上。

近两年,越来越多运动品牌放弃进步主义叙事,让运动回归生活方式。
观察这些slogan,无论是经典品牌还是新兴品牌,宣言中减少了带有强烈驱动性的字眼,转向关注人本身的状态,主张更加温和。进一步讲,价值观上单一的强者标准被打破,品牌开始倡导多元。

Adidas全新品牌主张:喜欢不为什么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同时角色也有了转变,之前的他者立场,变成了己方立场。他者,更像是站在一旁激励的教练,如今,品牌更愿意成为深入其中的参与者:
迪卡侬发出“一起玩”的邀请,lululemon说“一起好状态”,New Balance提倡“找到你的跑步乐趣”。slogan多了“YOU”的存在,运动品牌开始突出大众的主体性,取悦个体。
New Balance提出新主张后的海报
slogan是品牌策略的外显,与之对应的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其实从体育赛事的讨论风向也能看出些端倪,大众对赛事的关注逐渐从“金牌”转向运动员本身,人本主义开始取代功利性目标。
竞技场上呈现更大的包容性,运动场也兼容并蓄。随着大众运动普及,爱好者涌入,对他们而言,专不专业只是其次,快乐和健康才是首位。
面向庞大的入门群体,追求专业的运动品牌自然也需要关照,以更关注个人体验的品牌主张触达新人用户。

 二、
 更“淡”的营销策略,以个体感受为主 

当下,人们争做“淡人”。这是对过度消费文化和社交压力的一种对抗,想要回归简单、注重自我沉淀。
相应的,咄咄逼人的燃系风格不再受用,品牌回归“人”的属性,沟通风格上也“淡”了。他们弱化极限、挑战等热血激励,看重个体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1. 淡化了目标,切入更细腻的视角

当品牌把视角缩小,落到运动的过程,于是,有了新的探索:运动是一种什么感觉?
HOKA说“飞一般的感觉”。品牌用超现实的想象力还原出人们跑步时的心流时刻,当跑步进入高潮,所有的疼痛不适都消失,每一步都毫不费力,就像飞起来一样。
HokaOneOne霍伽创意短片:
跑着跑着,就飞起来!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李宁说“跑到心花开”,在春日阳光里舒展四肢,跑得越远,多巴胺也上升得越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3544it1sdd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品牌深入多个场景,也关注到不同人群,提炼出一个普世洞察“跑步的人都快乐”,将春日的喜悦嫁接到产品理念中。影片中,各花有各花香,每个人都能找到所属的跑步快乐,当然,目标还未达成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感受。
耐克说“健身是一段美丽的旅程”,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也融入其中。品牌如实呈现健身的舒适状态,产品贴合舒展的特性也被形象呈现。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昂跑则以跑者的口吻,发出一封“给跑步的信”。

“跑步不是为了站上赛道,有时跑步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在这份自白中,品牌点出一个极具共情力的真相“跑步,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出发,与人们站到了一起。
脱离“更高、更快、更强”的粗狂式表达,运动品牌通过描述运动时的体验感受,以身心自由引发向往,从而绑定人群。

2. 更温和的沟通,讲究松弛感和自洽

“淡人”风格的营销,还体现在品牌的沟通态度上。
运动向来与自律挂钩,而今品牌也开始为人们心理减负,主打一个鼓励。以前讲“运动”,现在只要“动”起来就行。
去年新品上市时,PUMA将运动与自律解绑,打出“跑心不受驯”的主题,归还跑步的纯粹。

就像喜欢游戏和泡吧一样

我们只是单纯喜欢“跑”这项娱乐

让跑步祛魅、把跑步当成娱乐,以内心热爱感染用户的跑心,这正是PUMA想传递的自由与热情,也契合新品牌主张“英雄所见不同”。
主张运动快乐的贵人鸟,在8.8全民健身日发出“动起来就可爱”号召,把世界比作一座巨大的游乐场,让运动融入日常。

世界是游乐场,资深玩家更懂行

有脚下生风的地方,就有下一个风口

心里的节拍,一不小心蹦了出来

运动可以是荡秋千、空气投篮,也可以是工作之余的蹦跳。和专业丝毫不沾边,却也散发着闪光的生命力,这和运动的本质并没差别。更何况,这种沟通方式与品牌要触达的老中青人群正好对味。
小红书今年也洞察到这种“随地大小动”的心态变化,发起超轻松动动节,把运动泛化。结合时下热门的户外风,到公园撒野、到社区散步,出汗了,怎么不算运动呢?

除了降低难度,品牌也不在目标上下功夫,而是和人们一起看见困难点。通过展示有共鸣且正在发生的瞬间,吸引更多人参与。
耐克着眼于开始运动时的畏难心理,以一个女孩想象自己尝试所有运动的瞬间,把产品和品牌理念丝滑融入。更重要的是,这种鼓舞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焦虑也不鸡血,品牌只是提出可能性,勾起大家试一试的决心。

What if you can?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Keep在三八节期间,聚焦到运动瓶颈的那一刻,用对比文字描述出运动时突破瓶颈、更进一步的微妙感受。这种细小的体悟,既共情到女性运动时的小心思,也夸到了点上,和目标群体达成有效对话。

跑着跑着,妆就花了
再跑着跑着,苹果肌就又红了
撑着撑着,血槽就归零了
再撑着撑着,就能来个冰激凌了
骑着骑着,就骑到缺氧了
再骑着骑着,就豁然开朗了
一直主张“运动就是玩”的安高若,2022年和草根足球队ANAR合作,推出一支《Play Everywhere》广告片,从足球视角展现出踢球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它的叙事并不侧重运动本身,参与者在其中的感受、收获才是更重要的。从品牌理念层面,安高若表达出对运动不一样的理解——在纯粹的玩乐中找到内心的愉悦,也是它所提倡的“玩”的生活方式。

 三、
 到生活里去,到每个人身上去 

当宏大叙事失效,人们更关注与我有关的生活,“好”便有了多重标准。这也作用于品牌去到具体的生活场景里,看见“具体的人”,了解具体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对话群体从垂直兴趣圈到泛兴趣圈,他们的真实动机和消费倾向也变得细碎。就像今年小红书公布的《户外运动白皮书》,在“运动焕活”人群大类下,基于核心驱动力还能再细分出六大人群。

不同人群对运动抱有不同的期待,继而,营销内容也随之分流。

1. 看见更多平凡个体

今年夏季,李宁不提偶像的高光时刻,而是让运动员在生活场景中与普通人相遇。亮起“以我为名”的新主题,转换沟通视角,这里的“我”不再是李宁先生的个人传奇,而是代指“每个热爱运动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3554eo7czn

过去李宁以“我”为名,现在的李宁,以“每个我”为名。

视频中动人的瞬间,是品牌logo下的“LI-NING”被替换成了每个人的名字,这一刻运动员与普通人共享一个荣誉,“一切皆有可能”成了自我精神的投射。

中心化媒体所造就全民膜拜巨星的时代褪去。社会化媒体,让每一个运动者更容易展现自我、激发自我、以我为荣、以我为名。

——来自TOPic

同样展现出群像魅力的,还有Adidas。在今年更换品牌主张后,目光转向了更多单纯热爱运动的普通人。
三八节,Adidas走进河北的玉狗梁村,把村民喜欢做瑜伽的日常呈现出来。麦田里、大院中,她们农活做到哪,瑜伽就在哪练起。
喂鸡时,练个金鸡独立
秋收完,练个“风吹树式”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愚人节,Adidas反向宣传了一群真·愚人,因为他们决定从中国跑到巴黎,并且已经在路上了。品牌用记录的形式还原他们对跑步的热忱。
▼ 一群人,从中国跑步去巴黎

相应的,这些来自民间的野生面孔和真诚的运动故事,正用无需解释的方式帮助“You Got This”走进更多人心中,以此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不限经验、不限身份,他们是别人的故事,也是人们可以参考的样本。

2. 去到更多生活场景

如上面呈现的,运动健身开始减负,用户变成“轻动一族”。不用事先准备装备、场地和体能,可以利用身边可用的各种“器材”、各种场地进行轻量化运动。
当运动变成了一件可大可小、可随处发生的事件,它也开始在城市公共空间内四处游走。换个角度看,这些不同场景下的沟通,品牌其实有了更多机会和各个圈层群体发生交集。
昂跑与小红书发起“城市漫跑计划”,用跑步丈量城市角落,带来不可复制的城市探索体验。

此外,李宁联合“大家运动会”把《以我为名》的主张落到实地,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现场活动中,陆冲、攀岩、闪避球等小众运动与老鹰捉小鸡等童年游戏巧妙融合,为参与者带来不一般的体验。
随着户外流行,越野跑也在更多人群中扩散开来。小红书发起“人生首野”特别企划,鼓励越野跑者分享各种感受。

翻开各大运动品牌的活动页面,更是名目繁多。耐克打造出朝阳跑、酷暑跑、暴雨跑等各种气候场景,建起各类兴趣社群;HOKA则切入夜跑这一细分场景,发起“夜行动物现在就跑”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用户;安踏在去年世界滑板日开启滑板马拉松赛,为新品种草创造机会。

 结语 

不难发现,体育运动发展到现在进入到了一个拐点。
它的定义在扩大,品类在翻新。这既是运动大众化趋势的影响,运动诉求变得丰富,也有人们对自我的解绑,之前把进取刻进骨子里的思维开始松动,人们日渐学会放松、弹性空间变大。
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竞技和热血固然是运动的一部分,但因为它的空间足够大,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钟爱的理由,享受运动本身的氛围和乐趣。自然而然的,品牌的表达范围变广了——

有人选择变更品牌策略,面对新的市场潮向喊出新的口号,去对话更广阔的受众群体,获得新增长。

有人选择调整沟通方式,切入更细腻的视角、更温和的沟通,和那群随性运动的人一样,保持松弛感;

还有人选择转换内容场景,挖掘出更细分的需求和场景,给出针对性的互动,有效圈粉。

无论是曾经的满腔热血,还是如今的细腻动人,不同的时代,变化的是产品,始终不变的是对消费者情绪流向的感知。


【往期回顾】

1.专访导演周宁宁:取悦型人格,希望所有人开心

2.被雷军撕下“美丽小废物”标签后,小折叠火了
3.对话阳狮集团EDGE董事总经理陈俊丞
4.40条来自业内的血泪心声

5.宛平南路600号办展了,周末来逛!


这就是数英:

这里聚合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优秀营销人才,共同探讨创意进化、品牌增长、商业力量与企业间合作;这里聚合国际与本土一流广告代理商,发布即时动态、分享优质案例、进行人才招聘;这里聚合业界资深作者,以全面视角洞悉行业生态,创作有价值的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英DIGITALIN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