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晓村诗选

2017-12-02 文晓村 星期一诗社


文晓村,河南偃师人,1928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毕业。美国加州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现任葡萄园诗刊社长,中国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中国文艺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世界华文诗人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诗集多种。




文房四宝


  笔


剑不能及的地方

我受命出征


与诗人画家终身为友

偶而 也会

变成情人的舌头


  墨


为闺中画眉

为大千渲染长卷

让仁人烈士留名千古


生命走到末端 便

飘然为一缕云烟


  纸


宁愿被挂在墙上

或是与书蠹为伍

也不甘充当美丽的包装

参与骗局

制造垃圾


  砚


来自石头的族群

虽然被骚人墨客

请入书斋 视为上宾

始终 还是

不改其石头的本性





没有华丽的装饰

没有动听的歌喉

无所谓雄心

无所谓壮志


让花族在春天齐放

让歌鸟在林间争鸣

让狮子在旷野 称王

让猴子在动物园 表演


我只是守着一方土地

一步一步

默默耕耘




随想


  之一


分不清

走过了第几重门

总是晨曦与月辉

不停地交替


总是想把微弱的光能

变成热变成力

把骨肉同胞心上的冰

化作欢笑的眼泪


  之二


不管一九九六的门上

贴了多少种预言

有一扇门

必须敞开

你必须走出户外

才能呼吸新鲜的空气

才能看到春夏秋冬的

风景


  之三


兄弟阋墙

说得再动听再有理

杀与被杀的

都是自己的家人


在死亡与哭泣的土地上

结不出胜利的果子

在走向杀戮之前

兄弟,让我们止步




木讷的灵魂


一尊木讷的灵魂

被置于十字架下 审判台前

等候审判者降临


神只在上 手握律令

木讷者在下 静聆命运的判决

证人和律师席上坐着旁听者

因此 罪 是确定了的


没有辩护

没有怨怼

且不闻哭泣之声

心灵是一束白色的檀木


这是冬季

冬在此树起它的权威

皑皑的白雪 冷冷地

禁锢着荒漠的原野

旷野 没有一只兔子的足迹

蝙蝙和蛇的氏族们 如僵尸一般

在黑暗的洞穴中寂然冬眠

森林凋零 音乐鸟全部遁逸

满目尽是鹿族吊丧的长角

伤感的太阳 脸色苍白

风的哭声凄凄


在木讷的深处

不死的灵魂 恒然存在

一如大戈壁的沙漠之下

隐藏着一条塔里木河

幽幽地 微微地

奏着神秘的音乐




一盏小灯


在荒漠的旷野

野狼的嗥叫 令人毛发耸动

远方 那一闪

   荧荧的亮光

可是一盏小小的灯?


在深夜的海上

黑色的风浪 撞击着水手的心

远方 那一闪

   淡淡的亮光

可是一盏小小的灯?


在浓雾的岛上

风平浪静 星儿也跌入梦境

远方 那一闪

   蒙蒙的亮光

可是一盏小小的灯?


纵然是白昼

都市和乡村欢笑般的

炫耀着春花秋月的风景

我的心灵啊 依然渴望

那一盏小小的灯


而我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

那一盏梦幻的小灯

是永远无法接近的

便只有默默地

把心贴了上去




攀登


就如拥有一座山

和一颗闪烁的星座

你向高处攀登

你的目光凝视着远方

任眼前的风景 片片凋落

如一季褪色的春


在那崎岖的道路上

你的步履艰辛

多少次 从峻峭的高处

跌向死亡的山涧

你的伤痕累累 血泪斑斑

也不曾停止你的脚步


常常 你紧咬着寂寞

就象紧紧地咬着伟大

咬着骄傲与自尊

纵然一旦把寂寞咬碎

必须吞下一胆紧裹的苦水

你仍然不放弃


从生命的深处仰望世界

也许那是另一条恒长的窄路

在那攀登的途中 也许

有一天 你会倒下来

那也不是你的错

只因那是一种神圣的抉择




回响


我听到一种声音

从我的窗外

轻轻地叩唤

便悄悄地推开小窗

向外张望


但见一只小小的翠鸟

掠过杜鹃花丛

飞向山前

那一片想思林间


当我关上小窗

怅然而寂寞地阖上眼睑

那轻柔的声音啊

却依然在我的窗前回响




中国宫殿


你端端庄庄地 立在东方

立成五千年中国传统的象征


不必以万里长城

去压垮古夫沙漠的金字塔

也不必担心孔子的学生

会去参加掠夺西亚的战争


你只是端端庄庄地

立在东方 看

古埃及的法老们

把名字刻在加纳神庙的石柱上

炫耀他们的战功


让怀思古之幽情的观光客们

到希腊的雅典城外

去叹息巴尔特农的废墟

到罗马竞技场的残垣断壁中

去凭吊古罗马的贵族和公民们

观赏嗜血的人兽之斗的笑容


你端端庄庄地 立在东方

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任世界在惊涛骇浪中

一柱擎天 不为所动




  向往青海湖


  我在中国东南海域的台岛,度过五十四个年头,忍受过长期思想禁制和乡愁的折磨。拜两岸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自1988年起,已经十三度飞越台湾海峡,或返河南老家探亲,跪在父母坟前,焚香叩拜,略尽人子之道,弥补一生的愧疚;或与诗友组团,赴大陆各地参访采风,从事两岸诗歌文化交流,足迹所及之地的大中城市也已超过三十多座;从北京长城、十三陵,到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大运河所经的名胜古迹等,也多有亲临拜谒之幸。惟独大西北的青海、西藏和新疆,迄今没有亲临的机会,不免有所遗憾。


  本年三月,忽然接到大陆名诗人吉狄马加以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身份,诗歌般亲切动人的“二○○七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邀请函”,内心不禁为之一振而欣然不已。这份意想不到的盛情函,不仅得到一份可以亲临青海湖,饱览青海大草原的风采,聆听青海湖女神和各族人民的歌声;也将可以此机会,与国内外新知旧友交流学习,说不定还能因感受美景袭人而写出几首感人的诗歌,真是良辰美意,盍兴乎来!


  本次大会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题征集论文,与当今世界重视环保意识不谋而合,高瞻远瞩,令人敬佩。


  尤其,2007年,最最骇人听闻的新闻,莫过于因人类过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大气臭氧层破洞的扩大,招致地球南北极冰山因暖化而崩解,海水可能随之上涨,有些科学家发出警告,到公元2050年,美国纽约、中国上海和意大利水都那不勒斯、威尼斯,可能沉没。是耶?非耶?不敢断言。但不能不引起世人的警惕。


  在我执笔此文之前,在台湾的报纸上又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因土地沙漠化严重,即将损失十五个广东省。我查阅地图,广东省的面积为17.85万平方公里,十五个广东省,等于267.75平方公里,我不知道这个预言是否过于夸张?但中国沙漠面积之大,沙漠每年向外侵蚀的严重性,则是不争的事实,这则新闻同样值得我们严重关切。


  唐代诗人王之涣《出塞》诗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清代诗人杨昌浚也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杨诗中的“大将”指的是左宗棠,左氏经营新疆时遍植杨柳,即是对抗沙漠侵蚀的良方,至今仍为后人所乐道。


  如何对抗土地的沙漠化?或如何治理沙漠?这是科学家的责任。我相信:中国的科学家能够制造太空神舟号,能够让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五昼夜平安返回地面,应该也有能力有智慧挽救土地的沙漠化。


  而在开发大西部的建设中,大青海的自然生态必然能够得到青海人民的保护。作为诗人,我愿致上由衷的祝福。


 


  诗观短文


  固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提出明朗、健康、中国的主张,是对现代诗运动中过分晦涩、虚无、西化现象的一种针砭之道,有其时间空间的针对性意义。但其本质上也是一种艺术的有机体,如何以明朗的语言、健康的内容,完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诗作,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诗人,恐怕是穷其一生也无法做到止于至善的。我的执著在此。


  也常有人发问:“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坏?”


  所谓好诗,不但要有所表现,而且要表现得好。有所表现,是指内容;表现得好,是指技巧方法的完美。


  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必须以爱为出发点;从男女的情爱,到家庭社会的伦理之爱,国家民族的大忠大孝,以至人类万物环境保护的博爱,都是诗人吟咏不尽的内容。惟动机要纯真,立意要美善,诲淫诲盗,固不可为;颓废堕落,更不可取。


  诗也是生命体,要想生存,要想发光发热,健康是第一要义。好诗与坏诗的分野,就看其内在是否健康。任何毒素思想,犹如细菌,必使诗的生命腐败、死亡,化为乌有。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诗的生命的本质。教化是诗的自然作用,不待外求。


  诗不是教条,不是口号,仅有健康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十分恰当的技巧方法来加以表现,包括语言修辞的技巧安排,音乐节奏的相应配合,结构境界的完美显现,犹如穿衣化妆,要自然合身,浓淡合度。


  升平之世,诗人或优游庙堂,歌功颂德,或隐居田园,不谋荣利,各有所好,无可厚非。但在变乱时代,道德沦丧,清浊难分,诗人则应高瞻远瞩,保持清醒,必要时,要有凛然不屈的道德勇气,讽其所当讽,刺其所当刺;不阿谀谄媚,不同流合污。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