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见欢,不恨晚:醒来的经典,光照我心!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编者按:2019年8月20日—8月23日,达州市达川区南坝小学在曾校长的推荐下,部分教师参加了在大竹县精英教育集团举办的道中书院薛春黎老师授课的“六小篇研习会”。选取两位老师的学习心得,以飨读者








秦莉:相见欢,不恨晚
内文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没有人性的光照,没有良知的拷问,何来生命的来路和去路?

与经典的的邂逅,与道中书院宣导的相见,就是一场拨云见日的精神洞见,就是一次通向人性光辉的生命之旅。

相见欢。“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见面会上,道中书院宣导讲师薛春黎老师抛出了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深奥到极致。

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代表要依着这三个问题,来介绍自己。

我是幼儿老师、我是小学老师、我是中学老师,我从大竹精英教育集团而来、我从达川区南坝小学而来、我从重庆雨花小学而来,我们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去重塑中国基因,寻找中国智慧,复兴中国教育……

160名学子,有花白老者,有青丝少年,亦有我这样知天命的人。在至圣先贤的感召下,在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相见甚欢。

读书,看书,讲习。自早上七点至晚上九点。身体是累的,心却是饱满的,明亮的。很感动,也很震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像道中书院这样的八零后、九零后青年能放弃世俗生活的安逸享乐,偏居一隅,“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求学问道,孜孜不倦。其学养睿智、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足以有敬也。

他们对传统文化、儒学思想、读经教育,怀有宗教般的信仰和情怀,宣导之、推行之。几多碰壁,几多艰辛,然百折不饶、力学笃行。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担当和历史使命。这不正是我们很多国人丢失了的中国精神吗?几天来,总感觉有一种神明、圣洁的光辉,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很惭愧,也很惋惜。我们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摸索前进了八年,精神抖擞,却收效甚微。《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诗经》、《大学》、《论语》,我们带着学生走马观花,跑了一趟,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也曾尝试压缩语文课堂腾出时间让学生读书,却未能一以贯之。更没有能力提供看得见的效果说服更多的老师大胆削减白话文的授课课时。更惋惜的是学生读书的时候自己大部分只是在充当一个警察的角色去侦探那些没有认真读书的孩子。要是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老实读,大量读甚至包本背诵,又当如何?更惭愧的是,没有给学生提供最高度的经典诵读内容,还曾自以为功德圆满、心安理得。

很欢悦,也很冷静。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有人指路,有人解惑,有人思辨,有人同行。四天的研习课程,的确给大家“洗脑”了,但“洗脑”后的状态并非狂热,而是冷静。我们要想切实落实好老实读、大量读、包本背,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研究、探索。别人的经验、方法、模式,恐怕也是不能完全照搬的,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维、智慧、有恒、情怀。

相见欢,不恨晚。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我的前半生错过了经典,我的后半生必将与之朝朝暮暮、耳鬓厮磨、心心念念。

提升个人、学生、家长的文化和品德修养,我还大有可为。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包本背诵,从我做起,此之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从我做起,此之谓“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提升语文经典诵读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我还大有可为。探索文本的体系、核心素养、知识重点以及热门考点,为压缩教材授课学时而又不影响体制内学业考试考评提供保障。建设并逐步完善学校师生经典诵读评价体系,从而提供持续的阅读热情和动力。思考经典共读和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相结合的办法和思路,从而为学生人格发育、精神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文化土壤和更全面的微量元素。

建设书香家庭、促进家族兴盛发展,我还大有可为。家族里有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正在为他们建立“论语一百”打卡群进行“母乳喂养”,带动他们每天诵读打卡并将逐步建立评价体系。已经向即将出国读研的女儿进行了宣导,目前已经达成共识:一个中国人必须要熟读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典籍,必须要了解祖国的文化,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走出国门才会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当然了,已经在外交·部上班的侄儿必然也在我的宣导对象名单里。他那么崇拜梁启超先生,那梁先生当年推荐给中国青年人必读的二十部左右的古代典籍,总该得读一读吧。再说了,外交外交又怎能只是政治上的外交呢!文化外交不也是一种软外交吗?只等他军训结束,马上宣导。

我才五十一岁,耳聪目明,我还可以学习。学习天道、人道,做一个学者型、智慧型的老师。我还可以做四年语文老师呢,我热切地希望用更多的学识、涵养去修道为教。如果我能做到,那我这最后四年教学生涯对学生的影响也能相当于前面二十一年的总和了吧。如是者,当不恨晚矣。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给自己力量,就是给自己时光。

柏江:醒来的经典内文

六年前,我的桌上就有了一本书叫《学庸论语》。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一直处于沉睡之中。

2019年8月20日,“经,常道也”,河南道中书院薛春黎老师的一声惊天之吼,仿佛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经典。

忆往昔,曾经跟随班上的学生一起读过《学庸论语》的部分章节,然而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也不知道除了唐诗、宋词外还有什么更值得去读、去背。浑浑噩噩中,茫茫然跟着学校教务处一起参与了七八年的学生经典诵读活动,茫茫然跟着曾校和志愿者老师一起到洲河南岸晨读《论语》100遍,又茫茫然来到大竹跟着同事们一起听薛老师的“六小篇研习会”,好像自己一直是一种盲从的状态。

而这次四天三夜的学习,让我这个没有班级带的“编外数学老师”也明白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为经或为典,我们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一起读经典,怎样读经典,怎样带孩子读经典……一本314页厚的研习资料通过自学、老师讲解或者诵读,全部完成学习。尤其是读《尊经阁记》前两段108遍,更是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通透、活脱、明澈。作为老师,我深深感叹薛老师瘦弱的外表下那强大的力量:三四个小时不喝水不方便,半天的讲座没有PPT,任何一个道理、一个故事都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仿佛他的大脑就是一个电脑,什么经典都储存在里面,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张光琼校长的讲座,亦庄亦谐、妙语连珠,给我们体制内学校如何引领孩子们诵读经典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范本。他们在读经路上开创性的思考也好,热忱的情怀也罢,甚至超乎常人的坚韧,都无不令人叹服!陡然间,我恍然悟道:最美好的教育,就是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最浓缩的经典、最高度的智慧。

现在,我们追寻他们的足迹,已然走在这条读经的路上。醒来的经典,光照我心。



素材提供:(授课讲师)薛春黎

编辑:(文宣部)郑路达

相关链接:

   1.体制读经,道中品牌;连续六届,推广引擎——道中书院·第六届校长论坛圆满结束

   2.校长论坛复训感言:学校读经,校长必须亲力亲为、以上率下,校长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宣导

   3.固本培根方能枝繁叶茂:以极简的古老诵读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找抓手

   4.鲍新芳:从教几十载,做了大半辈子教育,终于找寻到教育的大道——经典诵读培训札记

   5.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6.道中书院2020年对外宣导“4+3”模式继续预约中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中小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教师培训往期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