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小学就看这样的书了啊

一致通过的陈老师 传达室 2022-09-23

最近因为要搬家,我开始清理家里的书。

这些书是从小到大积攒下来的,被放到书架上取阅的只是少部分。大多数都被封藏起来,很长时间都不见天日。

这回,我把它们一本本扒拉出来,如同在穿越自己的阅读史。

有点被惊到了。

比如,这本《周恩来传》,扉页上写着的购买时间是1999年12月。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

关于这本书,几乎已毫无印象,只记得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感觉有点奇奇怪怪。

但另一本陈明显教授的《晚年毛泽东》却记忆深刻,阅读时间是2000年左右,书里面引用了大量原始材料,例如主席的书信、批示等等。

我记得他在一封信里写到,自己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当时我寻思,主席为什么要住在山洞里,觉得很神秘。

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山洞,并非是真的山洞,而是滴水洞,韶山的一个地名。


这样的书林林总总,几乎都是关于中国现当代的历史和政治。

在同龄人追着日漫和韩流,读着玄幻和武侠的时候,我却在探究着西安事变,以及“913”事件。

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一度在晚自习前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许多同学会在这时趴在桌上打盹,仿佛就我在聚精会神地观看。

有一天,新闻播出张学良逝世的消息,他活了一百多岁,我试图跟女同桌表达我的唏嘘感叹,她没有理睬,戴着耳机听着周杰伦的CD。

是的,那时周杰伦已经出道了。

正如有的同学会乔装掩饰地,上课偷偷听周杰伦。

而我会在朱同志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搞了小收音机,偷偷听他的“告别演讲”。

甚至唯一一次装病逃课,是2005年为了追“胡连会”的直播。

毫无疑问,这种兴趣在同龄人中,实在是显得有点老成,甚至是有点格格不入了。

但我很幸运,中学时遇到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

他与我有相似的爱好,会在课堂上,时常跑题,对着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大谈周扬、丁玲和胡风等等的文坛纠葛。

我大概是他诸多学生中,唯一的知音。他给我推荐许多书,指导我的作文,给我很多鼓励。

这些东西回想起来,大概就是这个传达室的起源。

而我在这里,发现那么多跟我有同样兴趣的朋友,得到他们的认可,获得他们的赞赏,实在是令人愉快。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在临近35岁所谓“职场分水岭”的时候,我特别感到,很多人没有选择,或者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

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跟我差不多大。

她打小时候起,就对缝缝补补、裁裁剪剪感兴趣,中学时就爱给同学做衣服穿,数次被请家长被批评。

大学毕业后,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干了几年,最后决心辞职,到服装学院接受培训,而后开了一家自己的成衣定制店,做得很成功。

她常说自己就是一名裁缝,可我们知道,她比大多数白领们过得开心自在。

一个人的兴趣,好像是老天爷给的一把钥匙,它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天赋所在。

哪怕它是小众的,但只要是健康的,就无需掩饰,甚至值得发扬光大,成为你的标签,你的事业,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因为想到这些,就跟大家聊个天。

文章的头图,我选的是2006年一部领导人的文选发行时,有两位小朋友在书店里阅读的新闻图片。

他们不是我,但很像我小时候的样子。


关注这个传达室
并且设为星标
点击文章末尾的“在看”
才容易收到我的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