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苏雪林:葡萄园和小白花

渡十娘出品 渡十娘 2022-06-20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绿骑士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绿骑士,原名陈重馨。广东省台山人,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及于罗浮学院修读美术史。1977年起居于法国。曾于欧亚美加举行个展或群展。著有散文、小说集:《绿骑士之歌》、《棉衣》、《壶底咖啡店》、《深山薄雪草》、《石梦》、《哑筝之醒》,《花都调色板》、《神秘旅程》。诗画集:《悠扬四季》。儿童故事三本。法文诗画集五册。近年致力于诗与画的配合创作。



葡萄园和小白花--苏雪林

法国书香游之五

作者:绿骑士


苏雪林(1897年2月24日-1999年4月21日)


温馨葡萄园


中学时读到苏雪林在法国採葡萄一文。一九二四年的夏天和初秋,她都是在里昂附近香本尼乡下渡过,借住一间女子学校。假期中,学校里只有女校长和女教员。正是收穫季节,大家一同到村中威尼先生的庄园去帮忙收摘,就在学校后面不远处。天刚亮,沿路都碰到去採葡葡的人。


苏把秋天描述得充满色彩,「天色蓝艳艳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下下的苍松翠柏⋯」还有「有水晶般的白葡萄,有玛瑙般的紫葡萄。」她那时有意学习绘画,难免对颜色特别敏感。一面採摘时一面还选最圆大的来吃,更有主人送来的葡萄汁与面包,不但色香味俱全,更有声音:「凉风拂过树梢,似大地轻微的噫气;田间陇畔,笑语之声四彻,空气中充满了快乐。」


里昂城外不远,丘陵温柔地起伏,葡萄园品种丰富


回到园主家晚餐时,「那天帮忙的人,同坐一张长桌,都是木舄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个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校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多朴素温馨的农家乐!

 

香港六十年代,普通人很少有出外旅游的机会,何况像我这样一个贫穷家庭的中学生?我在高楼大厦车吵尘嚣中读这篇像描写人间仙境的文章,能不向往?到法国后自然也要去摘葡萄了。

 

剪刀与虅箩


法国除了西北等几个地区,葡萄园差不多散布全国。各地不同的收成日期都有规定。每年初秋,很多高等学府都未开课。招聘临时採摘工人的讯息贴满了大学的报告板,许多学生联群结队去参加。


最近我去的是东面的香槟区一个私人庄园。正如苏笔下形容,全村都出动,加上临时工。一望无际是矮矮的葡萄丛行列,如粗长线条在大地上构成图案,深浅交叠的绿色间点缀著採萄葡人衣服的颜色,好一张活动的彩图!幻想与苏雪林在葡萄园擦肩而过。採满一小篮时便提去停在附近的卡车,看着如碧绿珍珠的果子迅速堆成小山,莫明地,心中洋溢着高兴。确是一个怡人的经验。


不过苏的文中完全没有提到这其实是一件相当辛苦的工作。上午还可以,下午太阳越来越猛烈,蹲在地上不停地剪,帽子遮阳但是更热,汗流如雨下,对于戴眼镜、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如我并不轻鬆。不知文质纤纤的苏为何对此隻字不提?此文是收在二八年版的「绿天」中的,是回忆之作。难道她体力过人?抑或是因在现实的苦闷中,潜意识地选择了回想中最美好的片段?


深浅交叠的绿色间点缀着采萄葡人衣服的颜色,好一张活动的彩图

再回说採葡萄,因为争取时间,到太阳下山才收工,这季候日仍长,黄昏很迟才杂。回到农舍时四肢酸软,疲倦得走不动,不过胃口奇佳,主人当然奉上庄上出产的美酒。正如苏所形容,长桌边的人都谈笑不断。她说:「这一桌田家饭,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筵还痛快。」一百年后有同感。


有些朋友去了些很大规模的萄葡园,气氛颇不同。因为地方太大,离收集葡萄的卡车远。多数是女子蹲低採摘,剪啊剪,剪到头昏眼花;男子背着巨大虅箩收取,越载越重,很多时是斜坡,更加吃力。因为有很多五湖四海来的年轻人,园主往往提供间阔大的仓房或牲口棚供大家作叙歇之所,像开晚宴那样。年轻人到底体力充沛,一天劳动后稍为休息又有精力兴緻高谈高歌。竟也産生了不少葡萄縁。如果打定了捱辛苦的心理准备,会是美好经验,以劳力换取食宿,体验乡间生活兼旅游。


不过这种临时工,除了大学生,后来越来越多外地、如东欧,来找工作的人。此外,生意头脑灵活的人,更将採葡萄与法文课程安排在一起,庄园改作宿舍。本来要付工钱反然变成收学费。竟也吸引到不少外国人。

 

美酒田园


苏是在里昂大学上课。现在这个大都会被很多重要的工业区围绕。但其实一走出了这个范围便是肥沃富庶,非常幽美的乡间。


往城西出发,越过不到十公里的平原便来到里昂丘陵,温柔地起伏,如海的葡萄园,著名品种丰富。若南下则会走向罗纳河谷,是全法国第二大的产酒区。


苏说:「每天享受新鲜的牛乳和鸡蛋,肥硕的梨桃,香甜的果酱,鲜美的乳饼。」这气氛百年后都没有改变。幸好仍有这些不会被时间磨损的东西。又说:「我爱欧洲景物,因它兼有北方的爽垲和南方之温柔,她的人民也是这样,有强壮的体格而又有秀美的容貌,有刚毅的性质而又有活泼的精神。」


她在《收获》一文结语:「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中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看来是她最愉快的时光。

 

偶然与冒险


其实苏在法国的时候不如意的日子居多。这与她出生成长所养成的性格自然有密切关系。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徳」的封建家庭长大,自幼跟着兄弟们去私塾学了千来个字,及上过半年小学,便靠此埋头广阅中外书籍。她回忆中渴望上学到白热化,不茶不饭,因家中压抑,甚至想跳下林中深洞自杀。经过不知多少眼泪哀求才得到慈母助她终于说服了长辈,携带她和堂妹至省城进学。

 

至于到法国,却很有点儿偶然的成份。一九二一年,她正就读北京高等女师,在「己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一文中说:当时法国里大刊登招生广告,因「同班林宝权、外交系罗振英,邀我去考,本来是玩笑性质,谁知一考都考上了。我父亲那时正在北京等差事,说道许多人想出洋都没有机会,你现在榜上既有名,放弃可惜,遂筹了几百元的旅费,让我赴法」。就与那两位同学与潘玉良等一同起程了。从放榜到成行只是短短个多月,她又完全没有法语基础,冒险精神其实非常强烈。


她本来想到艺术之都学绘画的,但「法语一句不会,买东西、问路都不行,如何便去艺院学画?」只好先在中法学院学法文。两年多三年后她才追上,终于进了国立艺专,愿望以艺术为职。


痛苦中的小白花


有一次与苏雪林「相遇」,是在诺曼第省灵素茹城(Lisieux ) 卡尔默罗会修院(Carmélite)的图书馆。那时我为了进行圣德兰(Saint Térèse )的绘本插图,专程前往这个在巴黎西北约二百公里的小城寻找资料。此城是法国第二朝圣重地(在路德之后),吸引无数游人。十九世纪的新拜尖庭式圣德兰教堂宏伟地镇在山顶,沿大路下到城的另一端便是这位圣人皈依的修院总会。负责人让我参观平时不开放给外宾的图书馆。一八九七年,圣德兰在廿四岁时去世,亲人集合了她的笔记出版了一本自传与灵思并行的《一个灵魂的故事》,她把自已比作一朵谦卑的小花。至今已被译成世界五十多国语言,售出五亿万本,在宗教界影响非常深远。在众多蟹行文字间赫然见到方块的《一朵小白花》,莫明地有些「他郷遇故知」的亲切感。译者署名便是苏雪林,相信此书对她的影响很深。一九五零年在香港出版。那时我不知道这位作者的事迹,亦不知她成为天主教徒的来龙去脉。


她是在留法期间皈依了天主教的。抵法后她因水土不服常常生病。但最困绕她的是来自故乡的讯息。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家庭替她订了婚,与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张宝龄的通讯中又处处冲突,她明显地感到两人个性不合,结婚会像投进个充满矛盾的囚牢。她要解除婚约,但受到家庭极力反对,使她活在痛苦煎熬中。


诺曼第省灵素茹城卡尔默罗会修院



从里昂古城仰望福菲尔山顶教堂,苏雪林在此领洗


她住在里昂一间天主教修女主办的宿舍,认识了两位天主教徒,对她如慈母一般关怀。她深为感动,更认为中国圣贤和西方天主教的博爱在道德方面是相通的。在苦恼中,她从皈依宗教获得精神支持。


一九二五年,学画不到一载,正在努力以彩笔筑梦的苏雪林,便因母病及婚约,被催辍学返国。


思想新进,个性坚强的这一位女子,在对母亲深厚的孝爱下作出痛苦的选择,将自已一生的幸福作祭品奉上给封建礼教。


婚后也有过短暂的甜蜜时刻。但两人性格相差太大,有如水火难容。结婚三十六年,一起生活不到四年。总之,不幸福婚姻生活像阴霾般笼罩了她一生,她埋头事业作为自我成全之路。

 

收穫


回国后她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于二十年代末,她已闻名全国,与冰心、凌叔华、丁玲、冯沅君并称文坛五大女作家。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散文集《绿天》,和自「诗经·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取题的《棘心》。这本自传式小说的序中道:「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


苏雪林自传体小说《棘心》


她满胸热血,向理想奉献。自己生活简朴,但在抗战初期,将嫁奁三千元,加上十年省吃俭用的教书薪俸买了五十一两黄金,捐献给政府,「作为抗战经费的小助」。

 

五十三岁了,她再到这个年青时寻梦的国度。为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但并不比第一次赴法时愉快。在巴黎,她经济拮据,且精神状况和身体都甚差,不到两年便离开,应聘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瑞安的家鄕,在她心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成为她无数散文随笔的泉源。收入《苏雪林山水》中的七十多幅画作,都是以国画笔法描绘回忆中久别的故园,她在法国学画的短暂时刻似乎并没有在她的画作中留下痕迹。她也从事了很多学术研究,有重要成果,其中有不少画论。




苏雪林画作两幅


一九九九年,苏雪林以一零三高龄辞世,骨灰回郷安葬于深爱的母亲墓旁。


她留下的各类作品共五十余部近千万字。在这国度收穫十分丰富。至于如何计算一个生命的幸福,恐怕最精准的天秤都难以衡量。


总之,《收穫》中小小的一文「葡萄园」,永在我心中闪着温柔的阳光秋色。

 

1933年苏雪林于武汉大学


绿骑士其他作品:
巴金在童话城
陈学昭,一生在骇浪中翻滚
福州梦,姊弟情 --- 卡米儿与保罗的故事
巴黎:美神与疫魔对峙 --- 阴影下的舞蹈

印第安国度之旅 ---「五月花号」抵达美洲四百周年
天女散诗达达屋 ── 保罗·艾吕雅
巴黎左岸再无吉伯特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0,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绿骑士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