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钓鱼台国宾馆背后的故事(下)

王建柱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点击阅读前文

  CLICK

钓鱼台国宾馆背后的故事(上)


“东方第一宾馆”

新中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钓鱼台国宾馆,是中国,也是东方唯一的一座具有皇家气派的现代化超五星级园林别墅宾馆;更为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我国相当一部分重大国事活动,堪称为国家大事的晴雨表。

钓鱼台国宾馆2号楼,位于宾馆东门右侧,这里曾举行过举世瞩目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6号楼位于宾馆北门的右端。

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

1971年7月9日下午1时许,一队轿车驶进钓鱼台国宾馆,车队在6号楼前停了下来,车上坐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他是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前站的。

下午4点左右,周恩来来到6号楼,在客厅门口与基辛格微笑握手时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29年来第一次握手。”基辛格惋惜地感叹道:“遗憾的是这次握手不能马上公开。”从此,冰冻的中美关系开始悄悄地融化了。

基辛格与周恩来

12号楼和18号楼是专门用来接待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元首楼”。18号楼位于宾馆的中心位置,三面用青瓦白墙围起,一面临水,自成一统。两座铜狮伫立楼前,两扇铜门给人以十分庄重的感觉。

18号总统楼门前的铜狮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在检阅完仪仗队后,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辆红旗防弹高级轿车,驶往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在尼克松一行下榻的18号楼前迎接。

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

从2月22日开始,尼克松、基辛格和周恩来等人在人民大会堂开始会谈。随后,基辛格与乔冠华开始在钓鱼台国宾馆逐字逐句地研究商讨公报。2月23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会谈地点转移到了国宾馆尼克松下榻的18号楼举行。

下午2点整,周恩来乘坐的红旗轿车进入宾馆,尼克松在18号楼门前迎候。进入宾馆后,尼克松主动而有礼地伸手帮助周恩来脱下大衣,当摄影记者咔嚓咔嚓拍照时,周恩来说:“多给你们总统照几张吧。”

尼克松和周恩来随即兴致勃勃地来到会议室,在绿毡铺面的会议桌两边对坐下来。这次会谈进行了4小时,比预计时间延长了一倍。

2月27日下午5时,《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布。尼克松在宴会上举起酒杯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布

经过几度兴衰,古钓鱼台终于焕发了青春的光彩。自20世纪70年代后,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流。

1970年3月18日,以朗诺、施里玛达为首的柬埔寨右派势力发动了政变,通过了黜免西哈努克亲王国家元首职务的决议。即便如此,周恩来仍以国家元首的礼遇接待了前来中国的西哈努克。

当西哈努克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机场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停机坪前,除了毛泽东外,几乎所有的中国领导人都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前来迎接……

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

此后,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成了西哈努克的住处,周恩来专门做了精心安排:古董、字画,各种典雅、整洁的家具一应俱全。此外还专为西哈努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挑选了一批可靠的服务人员。

周恩来安慰西哈努克说:“请你暂时把中国当作你的第二个家吧。”从此,西哈努克成为了钓鱼台的“老住户”。

西哈努克与周恩来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建筑工人出身的田中角荣对国宾馆的建筑产生了兴趣。

在宾馆会客厅,田中角荣问:“这座房子大概造了有10年左右了吧?”“这是1959年建的。”周恩来笑着回答。田中兴奋地说:“日本也正在建造一座大型迎宾馆。”并说,“宾馆造好后,请您做第一位客人。”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86年10月,钓鱼台国宾馆18号总统楼刚刚修缮一新,便迎来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乘车驶进宾馆的那一刻,女王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从车内看去,如烟的垂柳、弯弯的林间小路以及粼粼的湖光从眼前闪过,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女王走进18号楼,楼内的“四季厅”立时吸引住了她,她感到心情舒畅和满足,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感受到了中华千年古国悠悠灿烂文化……

养源斋是宴请贵宾的场所,邓小平在此会见并设午宴款待英女王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时,特意到庭院中迎接女王一行,他笑容满面握着女王的手说:“能请你们来很高兴,请接受一位中国老人对您的欢迎和敬意。”

邓小平对女王说,以前香港问题是一个阴影,笼罩在两国的头上,现在这个阴影消除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前景光明。

伊丽莎白二世的中国之行是愉快的,她结束访华后,特意让她的侍从给钓鱼台国宾馆写信说:“这次访华,女王感到再也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住得更舒适了。”

1986年10月,伊利莎白二世首次访华,与邓小平会谈

20世纪80年代末,钓鱼台国宾馆又拓展建成了一座园中园——芳菲苑。芳菲苑内的谈判厅,被誉为亚洲第一谈判厅。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与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在此进行了长达18个小时的会谈,使1989年以后一度冻结的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钓鱼台芳菲苑

如今的钓鱼台国宾馆,正以崭新的风姿,笑迎五洲的宾客。

“外交无小事” 

为祖国树立光辉形象

在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外宾高度赞扬的首先是这里的国宾卫士。在这里担任警卫任务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的一个中队,他们是武警几十万部队的精华和优秀代表。一茬又一茬的国宾卫士以他们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为祖国树立了光辉形象。

“外交无小事”,国宾卫士的责任是重大的。担任值勤任务的卫士们,每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国宾馆每天出出进进的车辆很多,不管什么车,只要“证”不对,一律会被拒于门外。

在尽职的哨兵面前,有时候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甚至都会遇到被挡驾的“礼遇”,万里委员长就碰到过一次。

那一次,万里到国宾馆出席一个宴会,因故车子临时做了调整,车牌号仅末尾两个数字与原车号不同。结果当车驶到礼宾哨时,就被拦了下来。当万里亲切、熟悉的面孔从车窗闪出时,哨兵们才抱歉地笑了笑,敬了一个礼。万里也高兴地摆摆手向哨兵致意。

国宾摩托车护卫队从国宾馆正门驶出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总统来我国访问,车队刚开进宾馆,紧跟着又开来了两辆小轿车。带班员杨新岗一看车号不符,当即打出“停车”的手势。车停后,下来4名外国青年,他们以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们是外国留学生,想进去见一见我们的总统。”

杨新岗很礼貌地说:“欢迎你们的光临,但你们必须先到贵国大使馆办理手续,才能进入。”这几个青年只好把车子开走了。过了一阵子,他们换了一辆该国大使馆的车又回来了,还是没有被放行。他们仍然不死心。过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们以为岗哨换了人,可以蒙混进去,于是来了个“三进宫”,结果还是被拦住了。

连续3次碰壁,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几名外国青年被礼宾卫士们的负责精神折服了,几个人又重新回大使馆办手续去了。

就这样,单调的生活、机械的工作、呆板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都显得乏味而缺少色彩,而礼宾卫士们每时每刻的每一个动作依旧是那样无可挑剔。

1984年春,美国总统里根偕夫人来华访问,离开北京前夕,在中国政府举行的送别宴会上,他从许多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当话题转到礼仪接待工作时,他微笑着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中国的礼仪兵,准确地说就是这里的国宾馆的卫士们,他们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士兵!”

钓鱼台楼


从金代的郊游胜地、清代的皇家行宫,到新中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已在历史变迁中走过800年的岁月峥嵘。它就像北京的一种特殊符号,庄严又神秘,成为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一个无声见证者。

— END —

文 | 《党史纵览》2017年06期

作者 | 王建柱

图 | 来自于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