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充任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官(中)

康矛召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康矛召(1919一1994),湖北武昌人,中共党员。

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由八路军总政治部派往115师记者团;1939年随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领导的115师师部及343旅老六团到山东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任115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科长,1942年开始摄影活动;1943年参与创办《山东画报》,兼任社长、主编。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分社社长,1948年华东野战军特纵炮三团政委,1949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4月20日参加炮击紫石英号及中英军舰谈判。

建国后作外交工作,历任驻印度大使馆、阿富汗大使馆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驻南斯拉夫临时代办,驻柬埔寨、毛里塔尼亚大使,驻比利时大使兼驻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团团长和驻卢森堡大使。

在战争年代拍摄了近千张(实为950余幅)新闻性和艺术性具佳的珍贵历史图片,建国后将全部照片赠与中国军事博物馆。在外交工作岗位上仍坚持摄影实践,手不离相机,拍摄彩色照片两千余幅,对中国解放区和新中国的摄影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往期内容 点击阅读

充任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官(上)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到达印尼万隆机场

飞机徐徐降落到跑道上,滑向停机坪,飞机下站着欢迎的人群。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同志们因“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直在为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的安全担忧,现在见到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历尽艰难曲折来参加亚非会议,个个热泪盈眶。代表团的成员和大使馆的人员簇拥着周总理登上了汽车,来到中国大使馆休息,第二天转到了住地。这是万隆郊外的一座别墅,代表团主要成员都住在这里。

中国代表团在前往会场途中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

亚非会议正式开会前的日子,万隆车水马龙,一片繁忙的景象。各国代表团陆续到达后,相互之间进行礼节性拜访。当然,虽说是礼宾活动,借此机会也可以了解对方对大会主旨的态度和主要观点,为在会议期间更好地沟通感情、交换意见、保证大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做了准备。

隆会议会场-万隆独立厅正门

到会采访的各通讯社、报纸、电台的记者有五千多人。会前记者们也在各代表团之中穿梭往来,积极地采集着他们所需的各种素材。在五千位记者中间,也不乏冒牌货,打着记者的旗号,实际为美国国务院、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或者为其他西方殖民者的情报机构服务。这些人借鱼龙混杂之机,狗苟蝇营,充当着很不光彩的角色。他们制造舆论,扬言“各代表团意见分歧”,并且千方百计地挑拨中国和与会各国的关系,妄图把会议的矛头指向中国,使舆论对大会的前景发生种种揣测,给大会蒙上一层阴影。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抵达机场,准备参加万隆会议的开幕式。

4月19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对大会致词。他强调指出,与会的各个代表团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定要把会议开好,使那些企图破坏大会的种种阴谋归于失败。苏加诺总统的致词,非常符合大多数国家代表团的意志,也进一步扭正了舆论导向。

接着进行了大会发言。

很多国家的代表团在会上围绕大会主旨,表明了本国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支持独立、支持合作的立场,发表了很好的观点。

1955年4月,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我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充分论证了亚非会议的伟大意义之后,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立场,阐述了我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原则。他深刻地指出:“我们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亚非人民曾经长期遭受侵略和战争的苦难,保障世界和平、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并为此目的而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就不能不是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是觉醒了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周总理最后特别强调:“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如果我们决心友好合作,就没有人能够分裂我们。”周总理的发言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代表团的认同。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认真倾听代表发言

也有一些国家的代表不敢公开反对殖民主义,个别国家的代表甚至对殖民主义的定义肆意进行歪曲,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胡说什么“社会主义是新殖民主义”。有的对我国政府也讲了一些很不中听的话,如说我们没有宗教自由,说我们利用华侨的双重国籍对外搞颠覆等等,妄图挑起部分与会国代表团与我们的纷争。

对于一些国家代表团的态度,我们事先有所了解,也做过一些分析,知道在这些国家背后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给这些国家施加压力,操纵这只黑手的是美英帝国主义,是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他们用种种蛊惑和威胁,使这些国家的代表团在反对殖民主义的问题上,迟疑、吞吐、态度暧昧。

美英帝国主义借一些亚非国家之口,来同我们进行争论,想置我们于两难境地。回避那些问题,我们就显得有些软弱;如果陷进去,在那些问题上进行争论,就会使亚非会议开成分裂的会议,背离了会议的主旨。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于19日下午又作了补充发言,以聪睿的头脑、宽广的胸怀、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妥善地处理了那些极为棘手的问题。周总理在发言时开宗明义,先声夺人,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接着他分析亚非国家人民的共同基础——“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周总理反问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

他还特别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正是为了求同存异,连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中国代表团都没有要求会议讨论,足以见中国代表团维护亚非会议团结的诚意。对于宗教信仰、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中国革命成功的内因和所谓颠覆别国政权等问题,周总理一概撇开纷争,从正面表明了中国代表团的原则立场。

同时,周总理在会上对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团发出邀请,请大家到中国去参观、去看一看中国有没有宗教信仰自由,有没有颠覆邻邦政府的意图,还是“中国正在受着美国政府公言不讳地进行颠覆活动的害处”。他还极为大度地表示“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周总理的补充发言,使到会的大多数代表团顿释疑团,获得了会上会下的掌声和喝彩。

周总理会见记者

舆论界认为,周总理的做法是很有力的,也是很得人心的,使那些挑拨离间的人无所施其伎俩。周总理的讲话能够坚持说理,以理服人,在反驳时又留有一定的余地,既在原则问题上表了态,又在次要问题上做了必要的回避,把会议引向正确的方向。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地赞道:不是大政治家,没有经过磨炼,不具备深沉涵养的人物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会前某些观察家曾经预言,有的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可能心怀恐惧,中国可能被孤立。事实上,经过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做工作,中国与各与会国的关系日益友好,中国的朋友不断增多、日益亲密。


也有人预言,中印两大国可能在会议上发生冲突和对立,事实上,中国和印度、缅甸以及和其他国家,不仅没有发生冲突,而且都能够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团结得很好。


尤其是周总理补充发言,更使那些观察家们的预言彻底落空。周总理的讲话被当时的记者们尊为“和平的演说”,称周总理展示了“和平与合作的才华,是会议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各方人士在会议期间请周总理签名留念。(新华社 发)

会议开始前,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威望很高,经过会议,周恩来总理的威望后来居上。会议期间,万隆和印尼各地的各阶层人士纷纷请周恩来和尼赫鲁签字,轰动一时。有些当地的中学生为了能得到周总理的签字,想出办法:把笔记本、卡片等可以用以签字的物品,交给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转请周总理抽空签署。代表团工作人员应允照办,周总理也不辞辛苦,不管多晚,宁肯少睡,也一一满足中学生的要求。这些中学生得到签名后,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未完待续~

文字 | 《外交官回忆录》

作者 | 康矛召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