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共总统要访华 骂人博士成谋臣——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三)

张宏喜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张宏喜 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往期推荐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一)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二)


三、不计前嫌

尼克松、基辛格二人缺一,就演不出本书开头所介绍的那出外交好戏。他们二人是如何搞到一起了呢?这其中还真有些值得听听的故事呢。

基辛格一生遇到这么几个赏识他的“伯乐”:



1945年,基辛格(左)与克雷默尔。


第一个是列兵弗里茨·克雷默尔,是基辛格1943年入伍后认识的一位士兵。这个家伙是个奇人怪人好人。他是个德国人,出身贵族世家,但反对希特勒,因而逃到了美国,参加了美军。看样子美国人并不信任他,虽然他很有学问,已经37岁了,也就给了他一个列兵军衔,基辛格都升到军士、中士了,好像他就是个列兵。

别看仅仅是一个列兵,他却可以当教员,给比他高得多的军官和成千的军人讲课,说明为什么必须打败法西斯,使听课的人如痴如醉。他还可以接触将军级别的军官,今天提个建议,明天出个主意。基辛格一听他的课,佩服得五体投地,视他为楷模;他一见基辛格则慧眼识英雄,多次向上级保举推荐,称此人有大才。

他们所在的84师打到了德国,占领了有20多万人口的克雷菲尔德城。在克雷默尔的推荐下,基辛格成为这个城市的管理长官。22岁的基辛格果然不负重望。几个月后基辛格又被授予管理更大地区的权力。这里离基辛格的老家仅160公里,他曾荣耀地衣锦还乡一次。

在德国基辛格干得出色,他没有在受欺负的地方报复别人,而是帮助人们恢复战后的正常生活,他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奖状。基辛格在军队获得了美国籍,最高军衔是中士,3年多的军旅生活使他受到了颇大的锻炼,能耐见长。克雷默尔是他的带路人,战后克雷默尔劝基辛格回国报考哈佛大学,又给基辛格出了一个关键的好主意。



威廉·埃利奥特


第二个是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威廉·埃利奥特。1947年基辛格进入哈佛就当上了埃利奥特的学生。这个家伙,不,这位教授,也是多少有些怪怪的人,可他是系里最有权威的两个资深教授之一,有着“大老爷”的称号。基辛格知道教授是了不起的人物,而教授欣赏基辛格的思维能力,两人每周必见面,深入讨论问题。班上同学认为基辛格有拍马屁的作风,说:“他总爱跟上层人物拉关系”,“这个家伙混账透顶,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可没有办法,大家也承认他是个能干透顶的家伙。”

1950年基辛格交给埃利奥特一份377页的本科毕业论文,有的书说这份论文是383页,到底哪个准确咱就别浪费功夫去考证了,反正很长就是了。那位怪怪的埃利奥特教授仅看100页就批了个“最优”,而且建议基辛格去读研究生,基辛格接受了恩师的建议。

经我同几个与基辛格接触过的外交部同事交谈,基辛格确实爱写长文章,使用长句子,语中充满了哲理学术气,加上他的德国口音和低沉的呜噜呜噜的嗓音,听他讲话必须特别专注。像我这样英文短训班出身的人,听起来格外吃力,不少还听得稀里糊涂,事后再向英语好的人请教我没有听明白的地方。

基辛格免试进入了哈佛研究生的学习。1951年在埃利奥特的建议下哈佛举办了国际讲习班,埃利奥特点名让基辛格担任执行主任。这很不寻常,给基辛格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须知曾经参加这个讲习班的有几百位各国的精英和未来领导人,例如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后来担任法国总统的德斯坦、后来担任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的阿龙等等。

服役前基辛格就结识了女朋友安妮丽斯·弗莱舍,后来她就叫安妮或安,1949年2月他们在哈佛结婚。安妮随基辛格到了纽约,1959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孩伊莉莎白,1962年有了儿子戴维。但整天埋头于读书、研究、写作和社会活动的基辛格,越来越与妻子缺乏共同语言,于是二人终于分手。



1958–1959,哈佛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成员,第一排左三为基辛格。


1954年基辛格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习,通过了论文,获得了可以享用终生的博士学衔。但出乎他的意料,哈佛拒绝了他留校教学的请求,他的恩师也无能为力。不少人反映他只看得上名人,在校外的活动多于校内活动,这大概是基辛格得罪人多,哈佛当时没有接收他的重要原因。

有才有志的基辛格才不在乎这个呢,在乎也没有用,于是1955年他来到纽约,担任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这个协会也非同小可,是1921年成立的响当当的智囊机构,里面名人荟萃,参与者都是上层社交界里有钱财、有智力、有影响的精英名流,人称该协会是“无形政府”、“真正的国务院”。

基辛格认为这里是唯一能把政治权力和学术水平结合到一起的地方。而这个研究小组的主任,可以成为召集各路神仙大发议论,然后把真经提炼出来的神手,基辛格恰是这样的人。

针对1954年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对苏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基辛格召集名家讨论,然后写出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提出“有限核战争是我们对付核大国或一个能用人力来代替技术的大国的最有效战略。”(请注意所谓“能用人力代替技术的大国”是指哪个国家的)此书虽是经集体讨论而来的,但是经过基辛格加工、提炼、概括、升华出来的,参加者可能只作了某一方面的贡献,基辛格则如同蜜蜂采集百花酿成了蜜。

著作署名基辛格,人们无话可说。此书一出,立即畅销,基辛格一举成名。基辛格要去就去名震各方的地方,要交就交名人,要做就做扬名的事情,要写就写畅销的书。



基辛格和纳尔逊·洛克菲勒。


基辛格遇到的第三个“伯乐”,就是在对外关系协会里遇到的纳尔逊·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家族蜚声全球,曾是美国十大财团之首,被称为“洛克菲勒帝国”,也是商界、慈善界的常青藤,突破了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记录而达到了六代,至今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是旅游者常去的地方,游人如织。

纳尔逊弟兄五人,他是老二,别的弟兄都经商,他却是政界的著名人物,担任过4任纽约州长、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教育和福利副部长、后来又担任过副总统。洛克菲勒吸收基辛格在他门下工作,这使基辛格找到了通往最高统治集团的途径和阶梯。洛克菲勒的活动范围就在最高层,他还可以向最高层推荐人员。

1955年在洛克菲勒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时,就把基辛格引进了高级决策班子,参加为总统起草关于外交政策的文件。李义虎著《超级智者基辛格》说,基辛格到了洛克菲勒身边,就实现了智慧财富和金钱财富的恰当结合。

在担任洛克菲勒私人顾问的同时,出了名的基辛格被哈佛聘请为讲师,后来又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61年基辛格出版了又一名著《选择的必要》,提出了“灵活反应”战略。这时肯尼迪当选总统不久,对基辛格的新书和观点很感兴趣。基辛格被聘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兼职顾问。但基辛格的建议并不受白宫的重视,他还在一些问题上与白宫发生了冲突。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1962年基辛格回到哈佛,不再行走于波士顿和华盛顿之间。

1964年洛克菲勒第一次参加竞选总统,基辛格应招出来服务,第一次卷入国内的政党政治。这一次是共和党内部洛克菲勒与戈德华特的初选,看谁能代表该党出来与民主党竞选总统,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经历。1968年洛克菲勒第二次出来竞选总统,这一次还是共和党内部的初选,胜者与民主党的代表竞选。这话说起来简直有些弯弯儿绕,所以不能不先说说美国总统大选是怎么个搞法?否则我写不清楚,读者也看不明白。




美国总统大选每4年举行一次,一任4年,只能连任一次。二战时罗斯福例外,一是正遇战争年代,二是大家认为罗斯福干得出色,所以从1933年一直干到1945年5月病逝共3任。美国实行两党制,就两个党——民主党(以驴子为象征)和共和党(以大象为象征),称为驴象之争。有时也有别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党、甚至无党派的独立参选人凑热闹,但从来没有成过气候。

美国总统大选比哪个国家都啰嗦,第一,年初开始搞预选,选出本党出席全国大会的代表。可实际上那些准备问鼎白宫的人这时候就开始运作了,要从基层开始胜过一个一个与自己竞争的人,要一个一个州地去拉票。尼克松的回忆录里写了他经历的这个初选过程。

第二,7月、8月两党分别各自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代表本党的总统候选人,这时就会发生本党内部争夺候选人的事情。参与竞争的可以有多人,最后只能推出一人。

第三,两党各选出总统候选人后,两位总统候选人或加上一位独立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这个时期,这两个或三个候选人会把美国搅得天翻地覆,弄得大伙天天看政治表演,躲都没有地方躲。

第四,11月份全国投票。

第五,12月份选举人团投票选出新总统。美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总统,选民投票时虽然可以在两个或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个,但最后是由各州推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团必须把票投给本州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叫做“赢者通吃”。大选时选民也要选出选举人,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

我怕还没有说清楚,就来举例说吧,如你在纽约州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可最后这个州是共和党候选人得票多,那么纽约州的选举人团都得把票投给共和党。这样以来,你在纽约州投给民主党候选人的那张票就打水漂了。所以选民选择的那个自己中意的人如果没有在本州获得多数,这些票等于白投。各州的选举人团数目是固定的,是很早就分配好的,原来大体是按选民人口多少决定,现在选民人数早已发生重大变化。有人提出这种办法已暴露有很大弊端,早就应该对选举办法进行改革了,但美国人在这种事情上又保守得很,能凑合就凑合,懒得费事添麻烦。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亚州有55张选举人票,德克萨斯州有38张,纽约州有29张,最少的州仅3张。全国共有选举人票538张,获270张以上者当选。如果两人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即都是269张,就由众议院选出总统,参议院选出副总统。

第六,次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入住白宫。大选年热闹得很,到处是广告,集会啊,发表电视讲话啊,会见选民啊,电视辩论啊,互相攻击啊,有些人发狂,有些人讨厌,有的无所谓,投票率少者不足50%,多者也就是65%左右。不过,2013年12月1日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23期登载了尹继武的文章《美国的“隐形民主”》一文,说:“11月5日是选举日,笔者所访问的哥伦比亚大学也宣布当天停课,师生欢呼雀跃,但纽约的参选率却从2009年的28%下降到24%。”“老百姓越来越看穿了政客们的官场把戏。犹如笔者问及拉美裔房东为何不去投票,他激动并愤怒斥责:“这些政客没有一个好东西,为何要去浪费时间!”他这里说的是议员选举,总统选举要热闹得多,参与投票的人也会多。

真正把他们的选举办法说明白需要花老鼻子劲了,如果有读者仍不明白请你自己去查吧,或者就这么着了,人家本来就要把事情弄得复杂些,以为越复杂越好防止出纰漏。可实际上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有人专吃这碗饭,他可以搞得得心应手,你却找不到门道,你跟他去竞选准吃亏。


2000年,戈尔和小布什在总统选举中辩论。


我在纽约时遇到2000年民主党的候选人艾伯特·戈尔与共和党的候选人小布什竞选,小布什比戈尔少50万张选民票,但最后小布什胜出。中间有人揭发舞弊,发现机器计票有差错,在小布什的弟弟任州长的佛罗里达州有的地方需重新手工计票。刚开始手工计票,而且发现确实有问题,但联邦最高法院裁决停止人工计票,仍按机器计算为准,等于判决小布什胜出。有当地美国人对我说,有一个参与裁决的法官最关键,当时赞成的和反对的持平,最后的结果要根据这个法官的投票来决定,实际上就是这位法官把小布什送进了白宫,等于是他一个人选的总统。

民主的本意是少数人服从多数人,可在美国多次发生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事情,这也叫民主,让我们外人很难想明白。既然咱也不参加他们的选举,就不要钻牛角尖非要弄清人家未必想要外人弄明白的事情了。至于竞选花的钱海了去了,从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几十亿,一直在攀升,今后不知道会升到多少亿呢!参加竞选得首先有本事弄钱,否则就请靠边站。反正美国不发愁没钱,只要开动印美元机器就行,因为美元是全世界流通的货币,任何货币都无法取代它,多大的债务有全世界人民给他们背着呗!你看,奥巴马政府可以把美国的财政赤字弄得突破万亿美元,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敢这么干?只有掌握美元印刷机的国家才敢这么干!



纳尔逊·洛克菲勒与尼克松


接茬再说基辛格参与为洛克菲勒摇旗呐喊的事,如上所说,这次还是共和党内部的初选,看谁能胜出代表共和党去与民主党候选人竞争。当时参与共和党内部竞争的还有罗纳德·里根(时任加利福尼亚州长,1980年当选总统),但主要是洛克菲勒和尼克松对垒。洛克菲勒的演说大部分出之基辛格的手笔,基辛格成为他的得力谋臣。

这年竞选,由于越南问题把约翰逊政府搞得焦头烂额,对外政策成为突出问题,这给基辛格提供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基辛格过去研究过外交问题,参与过考察越南问题,情况了解,思考过该怎么办。他为洛克菲勒提供了一套新东西,让洛克菲勒在各位竞争人选中抢占制高点,希望他能独领风骚。

值得注意的是,洛克菲勒在他的竞选演说中按基辛格起草的稿子提出了中国问题,说:“要同共产党中国建立完全崭新的关系,……促使或助长如此伟大的人民自我孤立……美国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洛克菲勒声称:“我要开始与共产党中国对话。在华盛顿、北京和莫斯科的微妙三角关系中,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办法对付这两个国家,我们就能增进与各该国调整关系的可能性。”

由此看来,如果洛克菲勒当选美国总统,也会要与中国建立关系的。可见要与中国建立关系不是尼克松、洛克菲勒或其他什么某一个人的主张,而是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否则,当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公告发表以后,就不是一片赞扬,而是群起而攻之了。

在竞选中,基辛格自己也曾出面会见记者发表谈话,极力推崇洛克菲勒,而卖力攻击尼克松,说:“尼克松当总统最危险”,“如果他当选,就意味着共和党的完结。”他还说尼克松“在政治上是一个平庸的人,在才智上则是一个低于平庸的人”。简直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人们认为他是尼克松的“死对头”。

关于那次美国竞选,尼克松在回忆录里有一段话:“1967年6月,鲍勃·霍尔德曼给了我一份备忘录,霍尔德曼正确地指出,在一次竞选期间,一个候选人要作成百次演说,但直接会见的也只是几十万。与此同时,活动搞得这样紧张则全使候选人‘晕头转向’,被爱慕他的人弄得昏昏然,遭到对手支持者(收买来的捣乱分子)的嘲笑和奚落,被一个一个狂热集会的超级刺激弄得误入歧途。总之,弄得他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研究对手的战略和言论,考虑自己的讲话。难怪这种老一套的竞选手法,简直跟白痴的水平不相上下。”这是尼克松他们对美国竞选说的话,从此可以看出,美国竞选制度的弊端,也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竞选人必须有自己的笔杆子,否则他们只能天天说白痴水平的胡话。

基辛格是何等聪明的人啊,他判断洛克菲勒必胜无疑,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以为尼克松已经离开政治当律师几年了,哪能比得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洛克菲勒?可尼克松竟然取胜了。到底是何原因?咱们外人怕是弄不明白。

但基辛格对这件事情有分析,他可是个大学者,思想深邃、眼光犀利,而且是亲身参加者,所以他的看法很值得我们重视和参考。为使读者能知道这是基辛格的原话,而不是我的理解和分析,让我长篇加以引用他在《白宫岁月》里所说的话。他说:


纳尔逊·洛克菲勒本来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总统……他的整个教养使他不愿在他想要为之效力的人民面前显得他似乎是在追求个人的目的;他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幸运儿,无权为自己个人再要求什么东西。所以他谋求当总统的办法是,设法向全国人民提出关于这个国家的潜力的最全面的见解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前景的最好蓝图。

他的作风同理查德·尼克松的作风形成了最强烈的对照。在今日的美国,那些像着了魔一样热中于追求权力的人,越来越有可能掌权。一个人,随便他有多么突出的才干,只要他对提名的过程有所疑惧或鄙视,他的一切努力会落空。对于谋求总统这个最高职位的竞选人,就像对于运动员一样,一切依赖于准确地掌握时机,依赖于直觉的抓住机会的能力。大会(注:指共和党内部的提名代表大会)代表们只有像蝴蝶一样短暂的政治生命。在一个很短的时期里,他们受到别人称赞、讨好、施加压力、献媚奉承,甜言蜜语的哄骗和无休止的纠缠。一旦选举过后,他们又湮没无闻了。因此,他们对任何候选人的缺乏自信非常敏感。

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本事才能从这样一个临时性的机构获得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名,但这些本事,未必与治国之才有多大相干。的确,随着在每次总统选举中,候选人提名程序的要求越来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不能协调一致也与日俱增了。提名程序有利于擅长组织工作的候选者,他能使政治语言符合于当前的需要……一个像尼克松那样极其了解提名过程的复杂实质的人,势必会战胜一个以强调实质来争取提名的候选者。

洛克菲勒在1960年(注:这次也是洛克菲勒与尼克松竞争,尼克松胜,再与肯尼迪竞选总统,肯尼迪胜)、后来又在1968年两次败于尼克松的竞选机器。洛克菲勒极其不喜欢尼克松有许多因素,但是关键因素是他对权术政治的直觉反抗,而这种政治也许仍然是美国总统政治的实质。


博士说话写文章就是这样用长句子,内涵深奥,所以我们必须慢慢琢磨。根据我的思考,他的意思一是说党的临时性的全国提名大会有毛病,不靠谱,选出的人不怎么样;二是洛克菲勒想的不是为个人而是如何把国家治好,所以要把治国蓝图告诉人民,但他不善于抓住机会果断行事,不重视程序,只强调实质,所以败了;三是尼克松会玩程序、会搞组织、会用语言、会玩权术,所以能吸引投票者,但尼克松的本事未必与治国之才有什么关系。基辛格的言外之意是说这样的选举办法选不出有才干的人,却能选出会玩权术政治的人,这是美国总统政治的实质。

难怪基辛格一辈子对他本人参加竞选不热心,而总是埋头治学、研究、出书,靠自己的真本事,而不靠玩弄权术参加选举来谋取高官位置。再说,由于他的出生地不在美国,所以根据美国宪法他是永远无资格去竞选总统的,否则他未必不会去搏一搏,免得老在别人的手下,常常不得不委屈自己,违背心愿地屈从于上面压着他的那个人。



1968年12月2日,候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他的顾问亨利·基辛格(左)。


一旦可以自己掌握的时候,他一定要写377页的论文,他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到对外关系协会当研究主任时他就事先说好了,在写报告时,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别人不能强加于他。第一次秘密访华在尼克松管不了他的时候,一方面在大的方面严格按尼克松的旨意办事,免得惹翻尼克松于国于己不利;另一方面在有的事情上不管尼克松怎么说而按他基辛格的想法断然处置。

例如,如上所说,尼克松要他到北京之外的地方与中国会谈,提出在公告中不要提他基辛格的名字,想把这两个第一次留给他尼克松。在华盛顿基辛格不与尼克松当面冲突,到了北京,对不起,你尼克松的瞎指挥纯属胡扯八道,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你管不着,到时候我自有话说,谅你也奈何不得我。尼克松说的那两点的确是馊主意,根本做不到,所以后来他也对基辛格的做法认可了。

可博士没有料到,正是他大骂的这个尼克松胜了,博士为此留下了英雄泪,回到住处蒙头大睡。然而且慢,中国有句话说“不打不成交”,到了基辛格这里成了“不骂不相识”,不成想,这一骂,尼克松倒成为他的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伯乐”,给他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和机会,让他大展才干。统帅只要会用人即可,统帅自己的才干嘛,另说。就从尼克松不计前嫌还要收拢基辛格,足可看出,尼克松确有些统帅之才。




未完待续……

文字 | 张宏喜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