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魂牵梦绕的新西兰 | 女白求恩——何明清

邱秉钧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邱秉钧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在科学院、文化部、外交部工作;发表文章数十篇,译著和著作若干,得意之作为《毕加索:成功与失败》《非洲艺术(合著)》。


在中国,“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但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白求恩式的人物却鲜为人知,她就是“何明清”。何明清是她的中文名,其英文名为“Kathleen Hall(凯瑟琳·霍尔)”,大概因为“Hall”的发音与中国的姓“何”很相近,所以她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漂亮的中国名字。

何明清老年照片

(图源:新西兰国家图书馆)

1996年,是何明清诞辰100周年,中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朋友,在国内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新中友协将由主席亲自率团去何明清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访问。新西兰还出版了一本名为《何明清》的书。

我很想在新西兰见见她的亲属。中国有句古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新中友协惠灵顿分会每次有活动总是邀请我去参加,我只要有空就一定去。在集会中,我经常看见一位50来岁的女士,她很文雅,脸上总带着微笑。一次,郭惠兰向我介绍说,她叫“Mary Hall”,我脱口而出地说:“我知道新西兰有位‘Cathleen Hall’。”郭马上说:“她就是何明清的侄女。”她的话音未落,我几乎高兴得叫了起来,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我要找的人!我和玛丽攀谈了起来,她告诉了我一些何明清的身世。





何明清

何明清于1896年出生在新西兰北岛的内皮尔市。她是家中5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孩子,其父为内皮尔市地区土地登记官,其母婚前当过教师。她13岁时,随全家迁居到奥克兰。她的3个哥哥都自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两人献出了生命。何明清从此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何明清上学后成为了一名护士,1923年,她作为一名医务传教士到中国工作,在北京待了一年,学习中文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她被分配到大同、河间和安国的教会医院工作。

1937年,何明清(左一)与四位护士。

(图源:新中友好协会)

抗日战争的年代里,她出生入死,为抢救抗日将士和老百姓的生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她还和白求恩大夫、宋庆龄以及聂荣臻等八路军的领导人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友谊。

在抗日战争中,宋庆龄发起成立了“中国自卫同盟”,旨在通过这个组织争取国际人士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正义战争。何明清在这时认识了正在为八路军工作的白求恩大夫。抗战初期,解放区缺医少药,何明清利用持有英国护照的方便几次进出北京城,为解放区人民筹措药品和医疗器材。一天,白求恩穿着褪色的八路军军装来到村子里找何明清。他告诉何,他祖籍苏格兰。白求恩对着这位“同乡”——一位纤弱女孩子不住地眨着眼,也许,这是对她的抗战热情表示惊讶和赞赏。





白求恩

白求恩是国际知名的胸外科大夫,他曾在西班牙组织血库,到前线为战士输血;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在加拿大为穷人和失业者治病;他还在中国创建了“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来找何明清帮忙。何去了北平,但是只弄到很少的一点药品。白和何商量,如果何能把他带进燕京大学和那里的人谈谈,也许会得到更多的药品。后来,他们去和聂荣臻商量,聂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于是何只好一个人上了路。想不到,这是何明清和白求恩的一次诀别。

这一次,何明清弄到了一大批药品,足足装了两驴车。但是在过保定时,日本人堵住了所有的路口,任何车辆都要通过城里,何明清的心直跳。这时,一名女警察笑着对日本鬼子说:“她是大大的良民。”就这样,车上的药品没有检查,鬼子一挥手就让车子过去了。但是,在出城门时,鬼子命令伪军把药品往下搬。何明清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膛,因为这一次她为晋察冀政府带了无线电器材。不过,这一次伪军又帮了忙,那个伪军刚卸下几个箱子就说何明清是传教士,车子被放行了。

一路上,何明清经历了千辛万苦,敌机不时地扫荡,上山下坡时,她还得把药品器材搬上又搬下。药品和器材终于送到了边区和医院,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它们对伤病员来说不啻及时雨。

日本人发现了何明清帮助八路军弄药品的事实后,向英国使馆提出抗议,要求把何驱逐出中国。何想着怎样逃到西山后再回到晋察冀,但是她又想到,她的存在已对他人构成危险,于是便去了香港。

在香港,何明清和一位也姓“Hall”的红衣主教谈了话,然后何被介绍与宋庆龄相识。何明清在香港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又入境来到了贵阳。贵阳是“红十字会”总部的所在地,又是男女青年志愿者的训练中心。何明清随着运送药品的车子又到了重庆,在那里,她见到了李德全和冯玉祥。过黄河时的艰难无法形容,但是由于领队的机智,他们闯了过来。不幸的是,何明清得了严重的脚气,虽然老百姓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认为再下去就要成为负担,在西安养了几天病后,何明清回到了新西兰。

1960年,何明清(左一)在北京作为国际友人受邀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回国后,何明清总想再为中国做点事儿。她经常在集会上发表演讲,把中国的真相告诉新西兰人民,敦促政府和官员援助中国的抗战。她加入了“新西兰海外援助委员会”,为他们献计献策。当她得知一名护士愿意去中国的解放区工作时欣喜万分。在何明清的帮助下,这位护士到了国际和平医院工作。

后来,何明清还在山丹的培黎学校建立了医院,训练了很多医务人员。在何明清等一些热心于帮助中国抗战人士的发起下,“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于1952年正式成立。

-end-

文章来源 |《魂牵梦绕的新西兰》

作者 | 邱秉钧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