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8集团被曝大量倒卖毕业生求职简历,我们该如何守护简历安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数据 Author 谭琳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58集团涉嫌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群体卖课转化客源,58集团从中收取返佣。据了解,在58集团出售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中,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简历价格高达1500元/份。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年轻求职者的隐私流入市场成为交易物,大量学生群体个人信息成为58公司牟利“工具”。

据媒体报道,借此方式58集团一年多牟利超200万元,近20家企业向其合作采购简历,包括某巨头物流、饮料行业独角兽等多家公司。对此,有律师表示,倒卖简历行为或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58集团对此回应称,高度重视并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针对媒体监督情况进行彻查,对此类情况绝不容忍。


借招聘之名收集

  倒卖简历获利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不论何等经历,简历都是他们通向未来人生的敲门砖。但企业却将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当成了赚钱工具,此消息曝光后网络舆论一片哗然。


据报道,58集团打包售卖的简历均来自新华英才招聘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校园群体。为快速收集更多简历,58集团会将原本挂在58同城中的蓝领top企业职务信息虚设挂在新华英才网中,而相关职位本不存在或早已停止招聘。报道中称,58平台的系统是针对蓝灰领用户群体,在该平台上传的个人简历信息是有加码保护的,58平台内部无权查看,简历直接流入用户所投递的企业,但新华英才网招聘系统后台数据的基本信息是没加码的,58方可直接调取用于售卖。目前,新华英才库内共有近200万份简历。


据介绍,58方面出售毕业生简历主要以两种形式打包售卖:一是按群体数量,二是匹配合作机构要求的画像类型(专业、院校、年龄段、学历等)筛选后打包。简历售卖单价也不同,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平均报价为140-250/份,博士生的简历价格近1500元/份。


被售卖的毕业生简历流向哪些地方?据称,教育培训类企业是目前58集团简历售卖项目最大的“金主”。与此同时,58公司还向包括物流公司、饮料企业等出售蓝灰领群体的简历,部分价格在100-500元/份。


同时,企业方虽然无法在58平台中发布不合规的信息,但可以找58内的相关运营团队,该团队通过额外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帮助企业优化文案,将信息上传至平台。比如某教育培训机构,其以兼职及实习生的名义上传招聘信息,但应聘者收到的电话是花钱培训、免费领取课程(转化付费进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58同城存在的招聘陷阱、虚假房源等情况不断被媒体报道,并多次被相关部门约谈整改。


网民在58同城平台上遭遇诈骗等经历的自述

来源:小红书等网络平台


该事件舆情分析




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该事件于8月9日在网络上曝光,目前持续发酵且热度快速上升中。从情感占比分析来看,100%内容较为敏感;关键词包括简历、丑闻、隐私、毕业生等。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58或将承担法律责任




有从业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当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如果此事为真,相关企业将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一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信息出售方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方皆有可能依据情节轻重获相应刑事责任。求职中介在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简历信息并出售,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其只要出售2500条以上个人信息,或违法所得超过2500元,即满足入罪标准,公司可能面临高额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等个人则可能面临最高刑期7年的有期徒刑。


二是倒卖毕业生简历可能构成《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所规定的“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并违反正当性原则、告知同意等多项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企业将面临最高五千万元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的罚款,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暂停相关业务或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营业执照、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公示等处罚。


三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造成损害,且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侵权责任。除个人可以提起诉讼以外,由于本案涉嫌侵害众多个人权益,平台还可能面临由人民检察院、有关消费者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


数据流通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




个人信息保护离不开社会、企业、个人的协同。在企业相关机制建设中,如何加强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成为重点。


有专家表示,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的难点在于制度设计不完善、部门协调配合不足、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缺失等。企业应重视内部各部门之间在个人信息合规领域的协同配合。在起草制度时,可以明确各部门在经手处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的统一原则和应注意的特别规范,基于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完善合规要求,明确部门问责机制,确保各部门在合规意识和合规制度方面协同并进。


业内专家提示,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的难点在于建构一个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企业自身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与监管机构“打游击战”,应付式地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近期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助于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企业的个人信息合规业务将进入全新阶段,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及企业应当每年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活动,合规审计报告应当由合规审计负责人、专业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专业机构公章。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随着数据逐渐成为生产要素,数据流通中应如何处理好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专家表示,根据“数据二十条(全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导精神,数据流通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个人信息作为数据类型之一,受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法律法规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提供、委托处理、公开等流通过程均需要遵守相关特殊规定以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不光强调“高效流通”,而更注重“合规使用”。企业在利用数据要素进行生产时应以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为前提条件,强化自身数据全流程合规治理,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到位、流通和交易规范,严守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以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准绳,实现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

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流通平衡方面,业内专家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没有完全禁止企业传输流通用户个人信息,但前提是获得用户同意并且能够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此外,企业如果采取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匿名化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匿名化信息则可以自由进行流通。同时他也提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流通底线的划定需要明确两点,一是用户是否对企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充分知情且同意,二是企业对外传输个人信息时应当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确保传输过程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接收者能够按照事前约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毕业生简历绝不是平台牟利工具




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涉事平台作为一家知名的生活服务领域企业,却被曝大量倒卖毕业生求职简历,令人瞠目结舌。而从媒体此前报道内容来看,此事最恶劣之处在于涉事平台倒卖毕业生求职简历,从手段、规模和效益看,似乎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如此规模化倒卖简历的行为,可能并非“一时兴起”“一时糊涂”,更似利益驱使下的层层设计、巧妙安排。如果行为属实,那么毋庸讳言,类似做法早已击穿了企业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


专项调查小组在对事件进行彻查的过程中,也有必要认真审视企业内部,细细检索,看看问题究竟暴露在了哪一环,如何采取措施迅速弥补,防止毕业生简历信息继续流传,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过,《钱江晚报》也犀利指出,对于这种“自我彻查”,公众并不买账。此前有媒体报道援引了前内部员工的说法,且提供了出售简历合同的内部审核截图,如果该情况属实,平台还有何脸面“自说自话”?


与此同时,在涉事平台自查自纠之外,也期待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尽早还原事实真相,并依法依规公开处理。光明网评论称,从长远看,相关监管机构应切实担起监管责任,强化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网络招聘服务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同时要完善制度体系,督促网络招聘企业严格履行求职者信息保护主体责任,营造更安全的求职招聘环境。《钱江晚报》指出,贩卖简历成“生意”,甚至已经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对此,监管部门应积极介入。对于那些在公民信息安全防护中不尽责、不作为,甚至趁机牟利的平台和个人,必须运用法治的重锤严肃打击,有效震慑那些唯利是图者,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推荐 · 阅读


研学旅行为何“变味”?

百名院长、党委书记被查!一场全国性医疗反腐正在展开

考试高科技作弊,成绩断崖式领先,惩治事业单位招考作弊不能靠“露馅儿”

知识公路宣布停运,网易的短视频之路一波三折

多地烟草局招聘新规引发热议,“近亲繁殖”需整治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谭琳


编辑:李昭彤 | 责编:  王晓彤 陈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