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技术与疫情防控的那些事儿

闪涛律师团队 LEGAL EYE 看法见法 2024-01-09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关键词: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合约;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律师

本期关键词:区块链技术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物流跟踪 


本文约1896字,大概需要阅读7分钟。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各地已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2月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贯彻中央关于“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出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那么,为什么说区块链技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甚至公共卫生领域不可或缺呢?下面请听小编为您逐点解读:


一、信息共享:谁在散布假消息?


当今社会信息从产生、发布、传播、接收都是通过数据形式存在随着公共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需赘言,公共信用的建立极其不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有关公共信息发布、疫情预警、舆情分析、医疗信息同步等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公共信用。


疫情期间的一些危言耸听的消息,后来被证明是谣言。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谣言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往往是因为这些消息往往比官方发布的信息跑得快、发布更早。我们都知道,政府官方渠道发布信息有比较严谨的流程和步骤,许多重要数据需要一一核实。一旦官方消息源没有第一时间澄清,各种铺天盖地的说法就会掩人耳目。在“互联网+自媒体”的时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微博大V”发布出来的消息并不真实,却可以产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传播量。


区块链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由往期推文我们可以知道:首先,区块链分布式技术可促进多组织间协同。实践中,在一个信息发布之前,政府要和多个部门、单位去验证核实,在这里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其次,我们可以把公共信息发布流程放入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中,而这些智能合约可以根据流程自动执行,排除针对条文不必要的“咬文嚼字”和纷乱复杂的合同条款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从而大大提升了效率。最后,区块链可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存证,几乎不可能被篡改。因此,该技术可对信息发布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追溯,并根据存证记录追责,“始作俑者”便无处藏身。


进一步说,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完整的实现疫情信息汇聚共享平台,对应接入医院、疾控中心等部门,将各自部门上实现疫情信息联动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疫情信息披露与共享,同时提高公众对疫情数据的信任程度。


二、餐厅食品安全 :供应链可信么?


疫情期间情势不断向好后,一些餐馆已经逐步有序开放。消费者不禁要问:餐厅外卖卫生条件、防护工作如何能让我们放心?区块链是在这些问题上要如何发挥作用的?


区块链可以在商品追溯、供应链、物流跟踪等方面发挥作用,利用区块链对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证,难以篡改。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图像、视频、语音、定位等信息精准记录,同时利用参与供应链的上下游多方对数据产生共识,从而完成溯源,保障我们入口的食品从生产线到餐桌上的安全性,为我们提供由“出厂“到”入口“的一条龙质量跟踪与监督。


三、区块链助力复工复产: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欣喜地看到,区块链技术已成功运用到了供应链金融领域。2月5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仅仅两天后,北京市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实现政府和国企采购合同应收账款确权,并聚合融资担保、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资源,为中小企业快速提供全方位供应链金融服务,从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


今年2月18日,工信部出台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新部署,中国联通研究院与江西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分院并肩合作,研发出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复工复产备案申报平台” 。该平台采用加密算法,具有分布式、高冗余、高安全等优点,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对企业备案信息和核准信息全部上链保存,多节点均可同步查询记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键备案、一键核准”成为实践操作中的一大新亮点。


总之,笔者认为应对疫情当然重要,但我们同时也要关注“后疫情时代”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方面的数据归属权利问题。作为法律人,我们也应关注并考虑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促进公共卫生技术的发展中通过法律工具来平衡各方利益。必须指出的是:单靠区块链技术是不足以支撑起社会对隐私保障的要求和需求的,将该问题放置在密码学、大数据等技术家族中综合考虑,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向与路径之一。





陆续更新,敬请期待



版权归闪涛律师团队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认为本文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闪涛律师团队。



闪涛律师

WeChat:davy_shan

Email:davy_shan@vip.163.com



闪涛律师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律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专注于   涉外法律服务、公司法务、并购、解散、破产、清算、金融、证券、私募等领域
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法律事务领军人才库人选
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首批成员
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项目沙特阿拉伯国别协调人、埃塞俄比亚国别协调人




往期回顾 


史上最严格的区块链法律监管政策-美国篇(上)

不看后悔:“哈希”是个什么鬼?日本话?

区块链的国际监管:日本可以合法使用比特币支付

智能合约,无法中止的犯罪

有关区块链的认识误区之三——智能合约真的“智能”么?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