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解历史那些事儿 | 文化传承进行时

广电时评 2023-10-22
开栏语:文脉悠悠,风雅延绵。以文艺促传承,广电视听领域的创意之作持续出现,于生生不息的传承发展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广电时评特推出系列报道《文化传承进行时》,打开大小屏,看见悠久而绚烂的文化中国。
今日刊发第三篇:与史相遇。


作者:白桦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


近年来,《中国》《紫禁城》《敦煌:生而传奇》《历史那些事》等历史类节目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革新表现方式和解读方式,将绵延千年的文化画轴铺陈开来,以丰富的视听语言打造出一堂堂经典的“历史课”。


转换叙事角度,文化“破圈”传播进行时

以“真实”为底色,历史类题材正在不断打开创作边界,通过转换叙事方式和叙事风格,以别出心裁的表达拉近历史和观众的距离。

“重回”历史现场强化了作品的沉浸感,带观众触摸厚重的历史,感受璀璨的文明。

合理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河西走廊》以“讲故事”的方式演绎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变迁。“纪实+影视”的创作方式生动再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印记,对丝路文化进行了一次新对焦。

《河西走廊》

演绎手法的创新延展,衍生出不拘一格的视觉风格。定位于一部影像化的“中国通史”,《中国》进一步延展了“戏剧化”的演绎,通过融入合理想象实现写意表达,在对话空间中梳理绵延的中华文化。


新视听技术也为历史再现增加了更多“通透感”。借助8K超高清的摄制系统,《紫禁城》最大程度还原了故宫的厚重基调,唤醒更多年轻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紫禁城》

《隐秘的细节》也是技术和内容的一次“双向奔赴”。于“细节”中挖掘历史,节目打开解读历史的新视角同时,通过大量的三维技术和地理图景还原重现“历史场景”,带观众进入历史现场。

有温度且恰到好处的趣味表达,带动起观众对历史文化溯源的兴趣。

一些历史节目融合“互联网+”风格,以轻巧精致的内容和幽默诙谐的语境打开历史的精彩瞬间。

在原汁原味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历史那些事》大胆融入脱口秀、侦探剧等多种创新表现形式。皇宫里举行辩论赛,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说rap……这些新鲜有趣的碎片让历史变得具象可感,让深植其中的文化内涵随之自然渗透。

《历史那些事》

从妆容方式、装束习惯到饮食习惯、出行方式,《微观历史秀》用历史小剧场和定格动画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娱乐生活。“轻体量+趣解读”的方式创意勾画历史细节,让观众随片中人物一起穿越至悠长的文化长河中。

《微观历史秀》


打破时空限制,助力文化传承

五千年的文化滋养,让历史类节目在创作维度拥有广袤空间。整体上看,这类题材内容向精、思想向深,风格化愈加明显,在大小荧屏上获得更加广域的传播。

多元的美学形态让画面呈现更加精致,缩短了大众与千年历史长河的时空距离。

从历史的关键切面、关键人物入题,《中国》于历史纵深处探寻文化魅力,串联起自中华文明起源至新中国成立的浩瀚历史图景。从画面到光影再到配乐,始终遵循着传统美学风格的《中国》,在写意和留白中为观众缓缓开启历史之门。


《敦煌:生而传奇》则通过音效进入情境。节目运用多重声音进行内容刻画,让观众跟随不同的声音感受故事情节和情绪表达,进而窥见敦煌文化对于世界的深远影响。

《敦煌:生而传奇》


以时间为刻度深挖历史的同时,这些作品还注重探寻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引发观众深共情。

深入回溯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国》重点呈现那些对后世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与故事,比如第二季开篇就是李白杜甫的相遇。这其中始终潜藏着一条“情感”的核心线索,牵引当代人走进历史情境,聆听历史回响,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中国》


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微的生活场景自然融合,《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创作中既遵循历史的演进又打破时空的限制。节目用叙事启发观众梳理新疆的发展脉络,领会大美新疆这幅恢弘的画卷如何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绘就。


让历史回归现实,《隐秘的细节》用古人的生存经验映射今人的生活日常。节目聚焦殷商文明,不仅展现了遥远殷商的神秘面纱,更在挖掘历史细节的过程中,重新解读了历史流变对于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从悠长的历史中获得灵感和素材,历史文化节目通过创新表达手法、丰富表达元素让历史和当下深情对望,将绵延千年的文化图谱清晰勾勒。

往期阅读:
>>>荧屏里的非遗,很古老,很年轻丨文化传承进行时
>>>沉浸式“入坑”,一起考古中国丨文化传承进行时

>>沉浸式“入坑”,一起考古中国丨文化传承进行时

丨关注

>>总局季度推优:28个节目入选

丨推优

>>总局季度推优丨69部网络视听作品入选

丨推优

>>以“乐”共鸣创精品丨《声生不息·宝岛季》创作座谈会

丨研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