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尼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25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世界文化之窗”第125

投稿信箱:755792341@qq.com


诗 歌

梦娜诗三首

梦娜(荷兰)

 

 

门内门外

 

窗外,黑黑的夜

如同你我,隔山隔水的距离

等待如冬一样漫长

寒冷与冰

我只能凭想象、祈祷、幻觉

看见或听见

门内门外

心与人,暂时游走的灵魂

 

你躺在那里,毫无血色的脸

对抗聚光灯、金属器械

和透明手套里的十指

移动的脚步与声音

你说,我把一切交给了你们

包括我的生死

如同我曾经把年轻的爱情

毫无保留的奉献给郎君

 

一切顺其自然,此刻任何挣扎毫无意义

有一瞬间,天空散落白花花的银子

地上长出白晃晃的刀

麻药在苏醒,滴下丹红的血

仿佛结束一场不堪的婚姻

过程很壮烈,如同

酒与大麻、连夜的雨

浸不透的日子

 

痛而更痛、伤而更伤

不及有苦,不及你我的童年

不及一场梦,一场邂逅的遗憾

流了半夜的泪,为你的重生

也为那些泛黄的记忆

曾经未来的未来,如今的你我

还有彼此的牵挂

明天的太阳,不间断的雨

20181013日晨

 

 

金丝雀

 

透过虎牙一般的窗齿

把我向远,向远的视线咬碎

唉,隔墙的蓝天上

也有寻常的几片云彩

时而推搡,时而相拥

不轻易间,另一朵

煽动敏捷着翅膀。而我的翅膀

也曾悄悄与它触摸

 

主人走出去,红泥的小院落

有绝艳的花朵

有一朵,潸然望着我

微风吹来,煽动她的伤感

雨露,从树丛里落下

阳光洒下来,有一种狡黠的热爱

啊,沁心沁肺的光

大写了我金碧辉煌的寂寞

 

翠叶,黄叶

像绒毛一样翩然飞过

一盏袅绕的热茶

走近我

吞咽的声音

混进流动的音乐

一些颗粒洒下

笼中觅食,多么壮观的折磨

 

我在狭小的领地跳来跳去

可是生存是第一要素

只是我无法拒绝

自发的绝食

主人嗔怪:这是巨大的过错

为何不懂我巨大的宠爱

我能说什么?人类不懂我的漂泊

我梦里常有的放飞影子

沉默的泪水,时刻浸润我

20181015日晨

 

 

那年那月

 

我在夜里敲击

键盘发出当年哒哒的马蹄声

直到血红的香醇流尽

那时窗外的月亮

此刻窗内的灯

回味在青葱与斑白之间

 

那年那月

风吹乱了衣裙

你我走在田野的酣睡中

凭微风的夜袒露胸襟

时间的翅膀在飞

爱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太阳出来了

昨夜的小草露出笑脸

树上凝结的珠玉

你我抖抖浑身的泥

各奔前程,什么也没发生

千年万年,天空的云

20181131

 

    作者简介本名:李民鸣。旅荷华人。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随笔、纪实、小说等散见中国内地港台及国际报刊。出版长篇小说《飘梦秾华》(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散文、小说合集《与西风共舞》(九州出版社出版)、出版《国际汉语诗歌》(线装书局出版社)等。


诗 歌

布拉格百合诗三首

布拉格百合(捷克)

 

 

雪花

 

是天使覆盖的翅膀,

是云仙府身的绒裳,

冷艳静舞,

轻漫潇扬,

从寒宵,

从天堂,

冰清玉洁,

绵绵情长,

带着久别的思念,

轻轻地拥吻大地的胸膛,

千山万水的缠缠绵绵,

无声无息的白白茫茫,

银妆层林,

玉碎满江,

纵然是留不住姣身瑜颜,

却也心甘情愿流骨溶芳,

我是来自云端的精灵,

大地是我深沉的梦想,

当你想挽留我洁白的时候,

我已把深情渗透进土壤,

我带着对冬的依恋,

溶进春色娇艳的花香……

           于布拉格

 

 

期盼

 

深冬的布拉格,

不见昔日的严寒,

似早春二月,

阳光灿烂,

忘记从何时起,

不再遇那银色的圣诞,

玉树流萤,

万家灯火阑珊,

平安夜的雪花哟!

那是一种纷飞的期盼。

今年的布拉格几时银装素裹?

麋鹿冰橇会不会直下皇宫云山?

伏尔塔瓦河又从晶岸流过,

琼顶古堡小巷长街蜡塑脂环,

真希望当我撩开节日的窗帏,

满目的久违让人惊叹。

!银色的圣诞,

银色的浪漫,

那是一种迷人的冷艳,

那是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期盼……

 

   

初雪

 

伴着对新年期盼的喜悦,

欧洲寒冷的冬夜,

2018年布拉格冬季的初雪,

正飘飘洒洒向大地倾泻。

.

像少女的初恋,

朦胧, 羞涩, 深遂, 热烈。

吻着久别的皇宫,

拥紧静静的伏尔塔瓦河,

抱定金灿灿的千塔古堡,

偎依万户窗前,

凄凄如诉,

情话绵绵……

.

用你的冰清玉洁,

拂去查理大桥的尘埃。

用你的晶莹剔透,

净化这喧嚣的人间。

用你的冰消,

化解世俗的仇恨与误解。

用你的尽染,

为山川编织天使的翅膀。

用你的不甘,

滋润田野。

为了这一年一次的亲密,

你无悔生命的短暂,

抛洒高傲的冷艳,

把云寒留给了苍穹与日月。


作者简历  本名李莉,湖北人,土家族,旅居欧洲25个春秋,现定居布拉格。出国前系大学英语系讲师,现致力于海外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堂城堡婚礼及活动策划和翻译主持、中欧间文化艺术及商务交流等。捷华文联执行会长、世界文联顾问、捷华协会会员。近年来不断创作并在报纸和微刊上发表了不少旅欧生活的诗歌及散文作品。


随 笔

小恶小善

罗莉莉(美国)

 

看儿子坐在那里弹吉他,跑调地唱歌,我告诉他想起在上海读研究生时,有一次,晚上听到楼下一男孩喊一个女孩的名字,然后开始弹吉他唱歌。许多窗户打开,有人大叫“唱得难听死了”,然后,听有女孩说,“把洗脚水倒下去”,然后便是可能真的有人做了,传来一阵大笑。

当我笑着和儿子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我们的那个环境里,好多这种小事,其实是一种小恶,就和其它我经历过的事情一样。比如说,高一读完,班上几个同学决定读文科,那时我们高中读两年,高二文理分班,数学老师对着全班说:“读文科的人,都是没有出息的!以后见到理科同学,要贴着墙走,把路让给他们!”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再比如,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有次在读书馆阅览室读书,晚上关门时间到了,匆匆忙忙把正在读的图书馆的书忘了放回书架,而是和桌上的笔记本一起拿起来就走,在门口交给坐在那里的管理员让她检查,那时是人工检查,她拿起书来说:“你偷书!”我说我忘了,她坚持要我第二天去图书馆管理处缴五块罚款。我吓得哭,因为被人认为小偷。同学第二天帮我去缴了罚款,因为我怕。再比如,毕业那年,和大学初恋男友去南京玩了两天回来,被迫站在全班面前做检讨,而那所谓的班长还嫌我态度不好,检讨不够彻底……就是当年这些日常经常发生而从来就是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让我们成了当今各种媒体上被人嫌的“坏人变老了”的“大妈”“大叔”们。日常的小恶,成了不自知的习惯。那时,我们没有被教育“尊重”,虽然一直被灌输“爱祖国,爱党,爱人民”,“服从上级”,“孝敬父母”等。希望下一代好得多。

前天中午,从哈佛书店回来,在离家还有两个路口的马路上,我看到那个总推着走路车,两条腿比我的手腕还细的老太太,又推着走路车在前面缓缓而行。天阴,冷风刺骨,花围巾没有完全包住她凌乱的白发。厚重的羽绒服下,是在风里飘起的黑色薄裙,裙下是裸露的细腿。我走到她旁边,停下,说:“安,你好!还记得我吗?”

她停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已经揉得皱巴巴的纸巾说:“亲爱的,你是谁来着?”

我告诉她,夏天前,我们在街上聊过天,那时,她推着走路车在“锻炼”,而且她告诉我她的名字和海伦凯勒的老师安苏利文一样。她说:“我记起来了!你是中国人。”她在日本的广岛住过十二年,死去的丈夫一生都是军人。“我太喜欢日本了,那里的人都很好。”

“你想来我的公寓看看吗?”她问。我说好,我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

慢慢地跟她走到她的住处,我帮她把走路车里的几包厕纸和擦手纸拿到屋里。“太谢谢你了,亲爱的。这几层楼梯,我都得费点力气呢。”她住在当地的特色“两家庭房”的底层,但是从院子里到门口,还是有五六层石头台阶。

两室两厅的公寓,有些凌乱,但是却挺温暖。墙上挂着一个女儿年轻时的画,还有她弟弟的画,壁炉上和壁炉旁以及冰箱顶上,放着已经六十六岁的在密歇根大学做教授的小女儿缝的布娃娃。壁橱里,是丈夫在日本和德国驻扎时她收集的纪念品。床头柜上,有她和丈夫年轻时的单人照片-可以说惊为天人!“他好帅啊,比电影明星都帅!”我由衷地说。穿着军装的男孩,有着无懈可击的面容。“1942年,离他参军出发只有两周,在一个晚会上,我们认识了,就爱上了。我让他带着这张照片去了战场。”他参加了二战。安那时在退伍军人服务处做义工,而且,直到现在,还去做,而她,刚满一百岁。

三个女儿,照片上看起来都很像,都有和父亲一样微微卷曲的浓密的黑发。“她们三个真像啊!”我笑。

“是的。她们三个都是很努力的女孩。”两个教授,一个护士。只有做护士的那个在当地,住在楼上的公寓,和她不同的门进出。老太太很独立。

“你自己做饭吗?”看着厨房台面上的一些盘碗,我问她。

“不,我就去STAR去买些熟食。”她说。STAR是我们这片小区最大的超市,从她家里过去,她走路的速度,得十五分钟。我心里暗想有空时给她送点吃的,虽然她女儿就住楼上。护士是很忙的。因为有事,我给她留下电话号码,让她需要帮忙时给我打电话,便和她道别了。

想到这里,我告诉儿子:“我认识一个老太太,你不是说家里感恩节你买了太多南瓜,怕用不完吗?马上烤个南瓜面包,趁热给她送去,好不好?她肯定会很高兴。”我们普通人,成就不了大善,但是小善累积,也可以有充满意义和喜悦的人生。再说,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不就应该从近处、从邻居开始吗?老太太的家离我们走路也就三分钟。

儿子在厨房忙活期间,我给只有一面之识却一直在朋友圈关注她的年轻上海美妹发微信,前些日子看她在烘培,且包装得特别漂亮送朋友,但她的朋友圈只可以看到最近三天的。她马上打开朋友圈,我让儿子看。儿子看了赞叹不已,但是,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包装,想趁热让老太太吃上,用保鲜纸包了就送过去了。

老太太看到我们很高兴,拉着儿子,把那天给我看的那些照片又给儿子看了一遍。

“你看,这是不是你和女朋友现在的年龄?”我指着老太太和老头年轻时的照片问儿子。儿子点头。“时间过得很快,是吗?”他又点头。

“因为我们认识两周他就要上战场,所以我把这张照片送给了他。”她说。我这才看到照片下方写着,“我希望我和你在一起。”或许,就是怀里揣着美丽的女孩的爱,才让他完整地归来。她说,越战是最没有道理最不需要的,“五万人啊,五万多无辜的不需要牺牲的生命。战争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她告诉儿子:“当然,二战必须打,因为希特勒是魔鬼。越战给汤米(她老头)心理创伤不少,这里很痛苦。”她用手指指自己的头。“你看这个男人,他失去了双腿和右臂”,她指着冰箱门上一张照片说。照片里,她站在中间,两边有两个中年男人。那是二十年前她在退伍军人服务处做义工时所拍,越战早已结束,创伤是无法愈合的,甚至永远愈合不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记忆。”她指着墙上裱起来的女儿小时候画的画,她弟弟画的画,和一排蓝色的从德国带回来的挂碟。

她嘱咐儿子:“年轻人,一定要好好接受教育啊,教育最重要。你们这一代很幸运,处在没有战争的年代。”

我和她拥抱告别。在我的手臂里,她干瘦的身体和我去世一年半的奶奶一样。奶奶也是活过了一百岁,直到死,头脑清楚,记忆敏锐,身体无病,一点都不需要人照顾。我一直拉着她的手,直到她合上眼睛。

辞别后,儿子告诉我:“她的头脑真清醒啊,记忆力这么好。”我说是的,我很钦佩她,夏天常看到她推着走路车在周围的街上走路锻炼。“希望妈妈将来也这么独立。”我对儿子说。身旁的他,一米八六的个子,让我觉得自己特别矮小。

20181129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近三十年前赴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结婚生子后一直相夫教子。十多年前随先生工作搬到香港,在香港、波士顿之间经常往返。喜欢读书走路,记录所见人、事和地。


散 文

一路向Eze

——母女游欧

海云(美国)

 

在尼斯,我自己参加了Sagway团,玩的很开心,在他们的营业部就顺便一问想去Eze和摩纳哥(注意不是摩洛哥,差一个字),他们就帮我安排了一个Minivan

在美国旅游论坛我就了解到,在尼斯的港口那里可以乘汽车前往Eze,车票只要1.5欧元,我们法国房东告诉我乘火车去,也就三欧元左右,去摩纳哥的火车票也就八欧元,在双轮自动车行问下来,他们帮我们与一对来自挪威的母女合一部小面包车,司机兼导游带着我们游Eze和摩纳哥,半日游总共也就五十欧一人,最后还给了我们一点折扣,平均每人才四十多欧。想起带女儿自游的辛苦:我一问路她就皱眉叹气兼躲得远远的,还有那天在尼斯老城为了找上山的路,我被三个法国人指向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城里团团转,更被女儿责备,我差点崩溃。于是一口答应下来乘坐Minivan!有导游有司机,我也就不用费心找路了。女儿也答应起个早,其实也不早,八点半起来,车子就在我们楼下不远处接我们。

挪威的母女也说英文,司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男人,父母从突尼斯移民过来的,车子开的飞快,即使是盘山公路上,也不见车速有多少减低,转的女儿频频说头晕。好在沿途景色真的太美。

在尼斯城里我看那些街道上房屋买卖的广告,觉得尼斯这样一个度假胜地,怎么房子一点儿不贵!等我们经过尼斯的富人区,才知道原来尼斯的有钱人都住在离Eze不远的山上,尤其经过的这个位于尼斯东边的半岛,是尼斯最贵的富人区,房屋每平方米均价十五万欧元以上。

英国著名歌星Elton John的豪宅就在尼斯东区山顶上,司机开玩笑说是山顶上的白宫,歌星也不长住,偶尔来一下。我们的车子经过他家大门处,私家车道很长,经过的路上看不到他家宅的情况,很隐秘。不过,我们停在离他家不远处的古堡前,古堡的背面就是大歌星的独家别墅。

司机带我们一路从富人区的豪宅横穿而过,也真是见识到尼斯贫富差异,城里普通人的拥挤和山上豪华别墅的排场,人与人是不可能一样的。


尼斯东边富人区


坐在Minivan里,女儿旁边的就是那对挪威母女,妈妈比我老很多,女儿也比我女儿大很多,也许到了那个年龄,母女才能真正的和平相处了,我暗自想着,我提议大家合影留念,可女儿不干,还不让我那么做。很多时候她的想法与我的都有距离,合个影留个念有什么不好呢?

好在她总算玩得开心,前一天她大小姐在住处躺了一天。她说要去海边写生画画,可一直躺到傍晚,说喉咙不舒服,就算了。带她出来旅行,一大半时间她不是睡觉就是在电脑和手机上。开始我也懊恼,浪费我的钱啊,现在我自己化解,想开了,随便吧,用我儿子的话说:她有一天会后悔的,当她知道这样一趟需要多少花费,而她可能很多年自己都做不到。算了,不提也罢。

总算看到我想看的风景,今天的母女游也算成功,成功一天是一天吧!

穿过风景如画的尼斯东边富人区,就接近Eze小村镇的边缘了。

法国导游带我们先去看法国香水是如何制作的,这个工厂历史悠久,就在Eze村落里。我把Eze称做town(镇),他改正我说是village即村,可见是个很小的地方。可这个小地方也以香水出名。

展示厅里有他们採来的花木,都晒干了,玫瑰和茉莉花用新鲜的,然后就放进一个大罐子里,蒸、榨、压提取香精,这些香精可以制成香皂、面霜、洗浴露和香水,这家Fragonard在法国南部也算是很有名气的,他们的花木来自世界各地,做成的香水以花草木香气为主导,我问导游他家的香水与Channel 5的区别,他告诉我Channel 5Grasse,那里离戛纳不远,厂家不同而已。

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买了一瓶Channel 5,当时是用法郎买的,忘了多少钱了,用了十几年才用完,用完在美国又买了同牌同香气的一瓶,还没用完,美金是一百多美元。这里的花香香水,大瓶的飞机场不让带,能带的最大瓶的我买了两瓶,一百多欧元一瓶。女儿蹭了我一盒固体香水,她说她喜欢那种香味,我说那你买啊,她说:好,你帮我付钱吧!

那里的香水专家告诉我们香水不要超过六年的期限,否则一定要存放在暗处。想起我结婚时有位长辈送了我一瓶法国的“毒药”香水,我没那么喜欢“毒药”的香气,一直没用,倒也是放在暗处了,可这二十多年下来,怕是也不能用了吧!但是那瓶香奈儿 5,我用了十几年,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啊。专家的话且听且说吧。

Eze中文翻成埃兹,是离尼斯不远的一个小村落,那里除了有一个有名的香水工厂,更出名的是她美如画卷的风景,还有也是一些名人曾经出没过的地方。据说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经住在那里,尼采的最后一本书就是在那里写的。


Eze山村里


我在家出发前就看到Eze的一幅照片,那应该是摄影师在山顶上拍的,符合我心中 French Riviera 的形象。来到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村落,走在窄窄的巷道里,满怀的诗情画意,没能爬到山顶,一来时间不够,二来据说山顶上的植物园现在关闭了,上不去。所以有点遗憾没能看到摄影家拍出来的景色,但还是被小山村的古朴和美丽所打动,那里几乎一步一景,任何一个可以望出去的口,都能让你明白为何一个哲学家能在此写出他人生中的最后篇章!

这样一个小村落,却也有一个五星级的宾馆,宾馆的门就在村落的石阶梯边,看来不少富有之人也喜欢到这里来做几天神仙呢!

网上吸引我眼珠的Eze图片,现在想来想拍这样完整山头村落的景色,得在空中或者在另一座相对的山上才行。穿行其中如我们,就只能拍到局部的景色,当然,也很美。


作者简介 女。现居美国新泽西。创办海外文轩文学写作圈(2009)和海外文轩文学网站(2011),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主席,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北美纽约华文作家协会成员。



报纸版面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诗稿长句式70行左右,短句式140行左右。文稿字数1000-1500字。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局部)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工人被"巴独"分子在狂欢中射杀或割喉

“巴独”枪杀31名工人 只因一人过路拍照

总统佐科维:印尼将停止原材料出口

绿色和平组织号召抵制印尼棕榈油为哪般

捍卫“一神论”数十万穆斯林首都集结

又到12·2 明日大集结 2万军警戒备

亚齐省二A级监狱再爆骚乱 百余囚犯越狱

狮航坠机报告非人为 波音回应操作不当

卢虎:印尼不依赖任何国家 包括中国

施工并未造成严重交通拥堵 雅万高铁复工

伍小蕙应警方传召就亵渎宗教指控供证

评谢一宁遇害事件:报馆枪响 纸媒中弹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2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1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1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17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