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人父母的失败,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新君儿 新父母在线 2021-07-13


教育难!难教育!教育一直都在路上。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绝对适用的教育政策;而教育方法、思想,人们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教育的对象——孩子,也是千差万别,难用一个标准衡量对待。


为人父母的失败,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学做父母这条路,任重道远。



1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恰当的教育得到良好发展。而症结就在于孩子能否获得健康的教育。


在这个学校教育=知识教育,培优班=精英教育,培训班=技能特长教育,分数占主要位置的教育环境中,指望孩子在学校获得全面的教育是不现实的。


教育的重担已逐渐从老师身上转移到父母身上,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才是学校老师的知识教育。


学校给孩子提供了飞翔的空间,而父母则决定了孩子能飞多远。


然而在现实中,有太多失败的父母,失败的父母教出失败的孩子,失败的孩子再次成为失败的父母,一毁毁几代人,令人心痛。


且不说近期22岁北大学子吴谢宇残忍弑母之类的“教育惨案”,也不论那些明星大家有多么“教育有方”,毕竟那些都是个例。



在中国,更多的是普通家庭。在这样成千上万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倒是极其相似的,他们身上普遍的通病持续性地残害着孩子的成长。



2




“言传过度,身教匮乏”是父母们典型的通病,我对这点深有体会。


小时候父亲总说我懒,也确实如此,我经常因为懒惰而拖延,不能自律。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满腹的不满:我的懒惰是有原因的!


记忆里,父亲总是喝酒到半夜才回家,一直睡到第二天午饭时才起床;不工作的时候,他什么也不做,不外出散步活动,也不做家务,只是坐在沙发里抽烟、看电视。


有句话说:“孩子不听父母的,他们模仿父母。孩子年幼无知,看大人怎么做就怎么做。


父亲一味地教导孩子要勤快,却没来没有以身作则地示范给孩子,孩子怎么知道勤快是什么样子的呢?


曾经我很羡慕那些爸爸妈妈是老师的同学,他们从小就懂得很多,父母陪他们锻炼、旅游、读书……他们的起点远远超出了他人。不遇到别人的父母,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


前段时间郭晶晶、霍启刚带着儿子下田插秧体验生活的事件一度刷屏,人们都在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是的,父母模范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父母的身教”是不能缺席的。


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很多80、90后的父母,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不佳、生活一塌糊涂、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自己连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如何教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如何指引孩子追求灿烂的人生?


有一个成熟的心理,健康的态度,经营好自己,及时规范反省自己的言行,才能正确地对孩子“言传身教”,造福于孩子,造福于家庭。



3




“一味强调自己的付出”也是很多父母的特点。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父母在生气或教育孩子时,总是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一次次地重复“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你最好的,我容易吗!”似乎孩子亏欠了父母很多东西一样。


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一些特点:中国父母从不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教育指导,而是当做他们的附属品来对待。心理特点表现为:“你是我生的,是我给了你全部,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种观念和“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自身健康发展”完全不同,观念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大不相同。


前者不断强调自己的付出,给孩子插上翅膀,却让孩子背上巨大的包袱,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在意识情感上强迫孩子,强迫孩子去感恩、理解自己,这是一种变形的捆绑,是错误的教育。



中国父母养育孩子大部分都抱有一定的目的,无论是希望孩子在未来赡养自己或是其他,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是有所希冀的,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向孩子过分地“索取”。


是的,做父母不容易,但“付出”本就与“父母”二字如影随形,即使再辛苦、再不容易,都不能向孩子一味强调、抱怨。


父母、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不能有任何道德、情感或者利益上的捆绑。如果父母真正用心养育了孩子,教育好了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爱你、向你靠近、懂得父母的不易、体谅感恩父母的付出。



4




教育没有一个定论,说起它,每个人都可以浅谈一二。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总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教育方法或建议嗤之以鼻,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绝对没有问题,是不可置疑的。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我的父亲,他就是一个对自己教育方式沾沾自喜的人。说起教育,他似乎有很多深刻的见解,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对外吹嘘宣扬,但其实并不是。


他总说一句话“教育孩子还需要方法吗?不听话就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简直就是糟粕,是狗屁。


他从没有辅导过我任何有关学习的东西,也从未耐心地指导我该如何做好一件事,而是在我做错事时,凶巴巴地训我:“谁让你这么干的?下次还犯不犯错了?”


他不知道他的许多教育上的“失误”给我的性格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也更不知道我要摆脱这些影响有多难。


他的身上有很多中国父母的影子。



我深感教育中父母角色的重要,曾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一些教育类书籍等等,希望他们能做好父母,以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然而很多人却是不屑的态度,并不会认真思考学习。


他们不懂得自省反思,更不接受反驳,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觉得自己琢磨出来的就是真理。


当然,我也发现这和他们自身的教育素质等有关。偏偏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人,更能以谦虚感恩的态度接受借鉴其他的教育方法。


他们不断地学习、借鉴、思考,他们的孩子也在父母的提高中不断获得了更好的教育与进步。


也不乏很多家长经常凑堆在一起探讨教育问题,经常浏览教育类文章等等,给人一种“好父母”“负责任”的形象。


但事实上,他们宁愿花时间看一些碎片式的、能“自我感动”的教育类心灵鸡汤,也不愿花心思琢磨一个教育方法或建议,尝试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关注教育话题,满足的是自己的好奇心,获得的是“自我感动”,自我满足,而非学习实实在在的、看似枯燥的教育方法。


他们可以随时想起孩子的一个问题,随口抛出一个教育观点,和大家探讨。对,就是探讨,探讨完就没有了。像是在和他人论辩教育观点,而非为了解决孩子教育问题而交流。


其实,家长们根本不需要看那么多所谓的“教育真理”,道理那么多,听进去一个,并将其付诸实践,就很足够了。



5




孩子的失败,就是为人父母的失败,父母的失败,又与上一代人挂钩。


“原生家庭”是《都挺好》热播以来谈论最热的一个话题,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的确确伤害了不少人,但这不是不可救的。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意识到了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并试图努力摆脱它,那他无疑是幸运的。


可悲的是,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懂得反思,意识不到自身原生家庭的烙印,结果就是一代人影响一代人,一代人残害一代人,循环往复。


不论你已经为人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父母这个角色都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也都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长大,不论影响的好坏,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地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自省、自救。


如果你还未为人父母,请你在没有活好自己之前,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来到这个世上,让他不那么快乐地长大;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学会自我教育。




要做好父母

就看新父母

想第一时间获取更多教育实时动态吗?

免费收看更多教育精品课程吗?

快来关注我们的课程公众号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