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瓷何以连山海

江华明 当代江西 2024-01-05

英文china一词,既指瓷器、瓷料,又解释为景德镇最早称呼“昌南”的音译,如果第一个字母换成大写则意为“中国”。3个貌似互不相干的名词,被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联系到一起,彰显了景德镇这座东方古镇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非凡地位。


清代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景德镇“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景德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中,则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作“海上陶瓷之路”。

景德镇无疑是“海上陶瓷之路”第一镇——丝绸海路上发现的沉船,大多可以打捞出景德镇瓷器;世界诸多宫殿和博物馆的镇馆之瓷,一般产自景德镇瓷窑;就连非洲沿海发掘出的21处遗址中,都出土了数以万计的中国瓷及青花瓷片……

2022年,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行。这是“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文艺演出。

“水土宜陶”的景德镇地下蕴藏丰富的瓷土矿脉,被聪慧的先民识性后当作制瓷原料,使得原本叫“昌南”的这一带自汉代开始,就烧造出与陶不同的粗瓷。而后,当地兼带副业的山民或农户,把手工烧造出来的瓷器,借助昌江水道的优势沿河摆摊成市,尝到工商的甜头,从此有了与传统生存方式不同的诗与远方。

哪怕漫长的封建王朝一直重农抑商,收获白花花的银两却是生活中的“硬道理”,所以景德镇人坚持将上千年的痴情倾注于陶瓷,将偏僻闭塞、人烟稀疏的赣东北丘陵,活生生做成了一个世界瓷都。

精美的器具和滚滚的利税,是抵挡不住的诱惑,农业大国的历代帝王也无法淡定。

从南北朝时的南朝陈后主开始下诏纳瓷,到隋炀帝杨广、唐代历朝皇帝,无不向景德镇征召定制宫廷用瓷。

而在唐武德四年,一个胆大的窑户陶玉又把瓷器运到长安,卖出了“假玉器”的名声,引起了朝野的青睐。宋代就更加器重,镇瓷风靡到把“景德”年号叫成了镇名。

在“天下咸称景德镇”以后,有点沉闷的昌南便开始像一艘拔锚起航的货轮,昂扬地拉起了外贸的汽笛。

鄱阳湖水系的昌江,就是进出古镇的“铁轨”交通,而3000多条驳船的水运,不仅造就了当地五六个繁忙的货运码头,还引发过“行帮”因黄金水道的激烈争斗。宋代以后外销瓷的港口主要在宁波、泉州、广州和漳州等地。

从内陆景德镇抵达东南沿海,一般是船出昌江在鄱阳湖选赣江及其支流逆水而上,再于水源衔接处肩挑背驮翻山越岭,过渡到闽浙粤水道顺流而下;或出湖口沿长江上下——瓷器外运的固定线路,竟像蜘蛛网一样多达数十条。

2022年,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行。图为嘉宾在“阿拉伯艺术节”期间参观民间非遗展示。

大元帝国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无意间为高位推动地方手工业开了个好头。类似于权威广告,“天子”在向瓷业界树立起一面旗帜,诏告这里的手工技艺至高无上。

元朝对青白瓷的垂青,主要是因为游牧民族缺少并崇尚手工技艺,以及蒙古族有“尚白”的习俗。在当时生产玉一样质地的青白瓷,早就是景德镇的拿手好戏。磁局官员拿着上谕委托当地民窑,按朝廷设定的数量、要求和金额烧造。“官搭民烧”促使景德镇民窑的烧制水平大大提升。

特别是大元帝国一统从东海到黑海的广袤疆域之后,诸多“国际市场”转眼变成了“国内购销”,各地商贾纷至沓来,雪片一般的订单给镇瓷生产注射了一剂强有力的市场激素。

源自波斯的青花钴料输入,突然打破了单纯的瓷器样式。阿拉伯商人定制的青花瓷,就像波斯湾吹来一股异国情调的海风,迥异的审美风格降服了众多民族的目光。

景德镇青花瓷是第一个打开全球市场的爆款,迅速并经久地折服全球,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流。

明清两朝相因延续,让景德镇瓷业独步天下,形成了俯瞰全国各大窑口的领军势头。明代的景德镇从事瓷业者多达数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御窑厂收罗了社会上手艺高超的工匠,原料燃料不惜工本,成瓷后又容不得瑕疵,百里挑一地砸碎次品。清康乾盛世期间,景德镇的烧造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郑和下西洋携带最多的商品,就是具有东方特色的瓷器。他在第七次出发前总结了前六次的经验,竟向景德镇派造瓷器多达40.35万件。当青花瓷到达异国王宫时,那些权贵们立马被灼灼的艳丽惊得瞠目结舌。关键是这种撑得起面子的瓷器,可以使得各国的白银哗哗地流进王朝的国库。

郑和七下西洋,以他的名字“三宝”或“三保”命名的城镇、港口、禅寺、宫殿等遍布南亚、西亚和非洲,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气魄和实力。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是贯彻旨意的国家行为,那么广东上川岛上的瓷器交易,则属于“海禁”的违法行为。偏僻的上川岛与景德镇远隔千里,因葡萄牙商船的坐地收购,使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瓷器走私的重要据点。

如今,花碗坪随地可见瓷片,堆积层厚达十多厘米。从出土瓷的风格及纪年款识判断,它们均属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景德镇民窑的产品。

10月18日,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人们在瓷博会汝窑展台参观。

东方神奇奥妙的制瓷技艺,先是引起周边各国的重视,然后西至波斯再经西亚、东非传入欧洲。

清康熙年间,法国的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宏绪)受耶稣会派遣来到景德镇布教。这个传教士很有心计地出没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之后把一封详细披露制瓷秘诀的信件,并夹带原料标本寄给了法国耶稣教会。

这封信被公开发表后,一时震惊了欧洲。但是他们都没有学到景德镇的真传,也不可能拥有像高岭土那样的纯净优质的原材料。

有瓷商告诉殷弘绪,原料中须掺入高岭土充当瓷器的“骨骼”。于是法国人以景德镇的高岭土作为标本广为寻找,最后在利摩日城发现了类似的矿藏,终于在18世纪中叶成功烧造出硬质瓷器,轰动欧洲。

随后,英国、瑞典、荷兰等国也成功掌握了中国制瓷技艺,由此翻开了欧洲瓷器史的崭新篇章。

清同治年间,德国地理学家、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在看了殷弘绪的文章后激动不已,于是考察了中国14个省区。之后还嫌不够过瘾,在1896年专程到生产御瓷的景德镇和出产优质瓷土的安徽祁门参观,并发表了五卷带有附图的论文。

在向科技界介绍景德镇瓷石和高岭土时,他根据汉语“高岭”的发音译成英文kaolin。从此“KAOLIN”一词被欧美地质和化工领域的学者广泛使用,并成为制瓷黏土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游客在参观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自从马可·波罗把中国瓷器带到意大利后,再经由他对东方梦幻般的描述,欧洲上层社会对源自文明古国的器皿惊讶不已,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瓷从迷恋到狂热,于权贵中形成一种风尚——把瓷器当成“白色黄金”,甚至引发了300年后的欧洲厨房革命和“洛可可艺术”。

就在“洋人”刺探制瓷秘诀的1717年,对青花瓷垂涎已久的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威廉汉姆一世做了一笔交易,用600名萨克森龙骑兵,换得151件康熙年间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这些瓷器,被世人戏称为“龙骑兵瓶组”。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先建造了中国瓷宫,相传他熔掉了金银餐具,就是为了换取景德镇瓷器。奥地利皇宫也有不少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大厅,其中的瓷器厅是受女皇之命选用青花瓷风格来装饰厅堂四壁的。

沙俄彼得大帝曾专门订购景德镇生产的绘有俄国国徽的瓷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陈列着1万多件中国瓷器,包括青瓷、青花瓷、彩瓷等。欧洲最大的瓷器博物馆——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收藏了中国历代瓷器42万多件。

瑞士最著名的商船“哥德堡号”,1745年9月在抵达故乡的最后一刻触礁沉没。据说船上货物价值巨大,但只打捞出很少一部分瓷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这抢救出水的大约8%的货物,竟弥补了这艘货轮的巨大亏空,还使得各位股东分得了14.5%的盈利。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古陶瓷基因库里工作。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末和民国时期凋零的景德镇瓷业得以恢复,精瓷作为礼品被广泛运用于外交,人才和技术也被推广上了国际舞台。

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及中国与英、日、德等国建交和复交的1972年,景德镇正式成立了国家用瓷办公室。

早先被称为“草鞋码头”、历史上一直为浮梁县所辖的景德镇,1953年升格为省辖市,1978年被中央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2年列入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85年为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新时代的景德镇以瓷为媒,迅速成长为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宝瓷谷”里的陶艺村率先崛起,以瓷文化遗址、手工艺制作和原生态环境,吸引了世界陶艺爱好者学研式的聚集朝圣,并衍生出含大量“洋人”在内的“景漂”族落户;从国营雕塑瓷厂打造成手工瓷交易的乐天集市开始,陶溪川文创街区、御窑景巷街市、建国瓷厂综合服务中心等文旅区域接连出现,古老集市交易的兴隆又重现古镇。

2018年9月28日,随着汽笛响起,景德镇中欧班列正式开通,车上载满瓷器和茶叶。

此后,“中欧城市实验室”落户景德镇,国务院批复景德镇市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记忆中的景德镇,已经变成一个精彩的、正在用独特语言讲述的东方文明的中国故事。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如何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理论品格
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做好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
把“千年瓷都”靓丽名片擦得更亮
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江西“君子”王造时的几桩往事
乐平:小城大戏
井开区:以助企纾困的力度检验主题教育的“深度”
兴国:以稳岗就业的实效体现主题教育的成效
玉山:小香榧如何成“香产业”
纸伞话“春秋”

“云端小水”变形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