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极简风为何刮进这届年轻人的婚礼

朱亮 当代江西 2024-05-12

婚礼简办,并不意味着幸福“减半”。近期不少情侣却打破常规,选择了以“极简婚礼”的形式庆祝婚姻生活的新起点。


身着华彩霓裳,足踏璀璨星尘,用一场诗意唯美、隆重浪漫的婚礼为真爱加冕,是每一位情侣的期盼。
然而近期不少情侣却打破常规,选择了以“极简婚礼”的形式庆祝婚姻生活的新起点。随着相关视频的晒出,人们纷纷点赞这种喜事新办的仪式。
今天,就让我们探讨“极简婚礼”现象的出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礼作为男女两性结合、缔结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事,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标志着宗族关系的延续。
古往今来,国人都将婚礼视为人生大事,并演变出具有浓厚特色的婚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婚礼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精致,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仪式流程。
传统婚礼有所谓“六礼”,即纳彩(送礼求婚)、问名(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求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订婚期)、亲迎(新郎亲自登门迎娶成婚)。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婚礼形式和程序会有所不同,但婚礼本身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是相通的。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变化和个人价值观的转变都对传统婚礼形式产生了影响。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个性张扬。”
婚礼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观念到形式,每个年代婚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婚礼如何变化,婚礼都是两个人携手共进,风雨同舟,共创家庭的见证。它不仅仅是一场宴会,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没有豪华车队、没有伴郎伴娘、没有司仪跟妆,也没有花哨的灯光音响……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兴起了一股“极简婚礼”的新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流程简单、个性自主的“极简婚礼”。
据中国青年报对1251名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8.4%的受访青年支持举办“极简婚礼”,64.2%的受访青年觉得“极简婚礼”的流行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自由的体现,63.4%的受访青年认为婚礼应取消婚闹等不良习俗。
什么是“极简婚礼”?“极简婚礼”也称“三无婚礼”,一般来说是指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
而实际上,省略掉的远远不止三样,无司仪、无煽情催泪环节、无婚宴甚至不邀请嘉宾也很常见。
简单说,“极简婚礼”追求的就是一切从简,仪式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认可的开心与幸福。
年轻人推崇“极简婚礼”,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婚礼筹备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年轻人不愿“花钱买罪受”;
主观上,“办了仪式才算结婚” 的传统观念正在淡化,年轻人更认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即“领证就是结婚”。
叠加现实中生活压力等原因,“极简婚礼”自然受到追捧。
独特的仪式感、个性化的环节设计、高出片率,是不少年轻人选择“极简婚礼”的初衷所在。
不想被大众化的婚礼流程牵着鼻子走,拒绝“社死”,讨厌“摆拍”,更看不得煽情催泪的父母送女儿和感谢环节。大胆砍掉传统婚礼不必要的繁琐环节,新增精心设计的创意。
“极简婚礼”让他们避免疲惫、手忙脚乱、尴尬不安,而能够专注地享受当下,感受属于两个人的婚礼仪式。
节省预算是“极简婚礼”风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极简婚礼”,传统婚礼流程复杂,从准备阶段就让人费心费力还费钱。房子、车子、彩礼、酒席,让不少人“望婚却步”。
大操大办的传统婚礼绝大部分花的都是父母的钱。一场婚礼下来,里外一算,除了饭店商家、婚庆公司,没有赢家。
当走完整个婚礼流程,新人在疲惫不堪中并不能感受到太多幸福快乐。
婚礼简办,并不意味着幸福“减半”。
“极简婚礼”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表达内心自由的新风向;另一方面也说明,如今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听从内心的召唤:只要自己感到幸福了,那就是幸福。
告别繁杂冗余的俗套,举行一场真正为自己而办的婚礼,或许这就是年轻人青睐和选择“极简婚礼”的理由。
选择“极简婚礼”,并不是对婚礼仪式的摒弃,而是对婚礼本质的一种理性回归。
传统婚礼时间紧、步骤多、开销大、人情扰,消磨着年轻人对婚礼的热心和耐心。当“麻烦”成为年轻人对婚礼的共识,探索婚礼新形式就成为一种必然。
近日,中国婚博会发布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新人举办婚礼的总花费平均达到了每场20万元到30万元。
腾讯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2021年版)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年轻人举办婚礼的平均花费竟然高达17.4万元,这相当于新人双方月均收入的8.8倍。
高昂花费,使得举办婚礼变得像是一种“甜蜜的负担”。传统婚礼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和排场,本质上是为了攀比。
特别是在婚礼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片刻的虚荣感,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强争“面子”却牺牲了“里子”。
婚礼传承千年,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对传统习俗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审视。
对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习俗,我们应该勇于改革和创新,让新婚俗照亮乡村文明新风尚。

其一,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仍是关键之招。各地政府部门应继续开拓创新,推进婚俗改革,破除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
如:全南县创新婚姻礼遇模式,给予“低彩礼、零彩礼”等礼遇优待。抚州市设立红黑榜,“零彩礼”上红榜,高彩礼上黑榜。
一系列实用举措推动群众婚恋嫁娶观念的转变,政策的正面效应逐渐显现。
其二,借势“极简婚礼”,让爱“轻装上阵”。以“极简婚礼”出圈为契机,强调“极简婚礼”的成本优势,吸引那些想要节约开支的新人;
把环保理念融入精致简约风格,利用简约的装饰、布置等,营造出精致而高雅的氛围;
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新人明白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更注重婚礼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实打实地“降本增效”,带给新人更实际的幸福感,给年轻人树立结婚是浪漫,而不是浪费的实用导向。
其三,在全社会形成“婚事新办、喜事俭办”的氛围。从家长的角度看,一场婚礼并不是两个新人之间的“小打小闹”,里面还掺杂着传统观念、家族颜面、关系资源等复杂因素,承载着除了爱情之外太多的东西。
作为子女要多与长辈沟通,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相关部门要多宣传倡导“极简婚礼”,让社会形成以婚事简办为荣的观念,从而扭转传统婚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婚礼只是一个形式、一个过程,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人而不是束缚人的。
张灯结彩也好,删繁就简也罢,婚姻质量的关键并不在这一时半会儿,而在于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平淡而温馨的长久陪伴。
婚礼爆改,一切都是为了“爱”。
爱和幸福才是婚姻的核心,如何让年轻人不仅拥有向往爱情的意愿,还具备兑现爱情的能力,这才是亟需思考、亟待解决的命题。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年轻人缘何爱上了“淘二手”
文明“升温” 幸福“加码”
全党同上纪律必修课
布衣姜夔的文化苦旅
毛主席是如何读书的
孺子书房何以“芬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