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洪尚秀又有新作了,好评!

胤祥(发自柏林) 奇遇电影 2021-11-09


昨天头条一个写美剧的文章死活发不出去(你们猜写了什么?),连累柏林日记发不了,今天一并奉上昨今两天的柏林点评,信息量有点大哈。


今天柏林雨后天晴,转战四家电影院,看了很喜欢的洪常秀,和一直期待的《最后与最初之人》《平静》,加上相当不错《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的红毯场,感觉今天也是值了。


《国际银幕》场刊(2月25日)


听说《列夫朗道:娜塔莎》关于《列夫朗道》奇遇介绍过无数次啦是大神片,我排在了27号的晚场也是最后一个主竞赛场次去看。28号的推送应该会给出本届的总结和预测。


今天的小花絮: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女明星可以在6℃的晚上室外走红毯!加热灯了解一下:


就是这玩意


今日五部——


主竞赛

Competition


逃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an

导演:洪尚秀

韩国

★★★



洪常秀24年来第24部电影。不算是最好的洪常秀,但仍然是一部佳作,大概是他作品中十名左右的中上水准。


金敏喜扮演一个因老公出差而有了时间去拜访朋友的女人,通过三次不同的拜访,反射出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与两性相处之中的问题。



三个段落仍然是洪常秀招牌式的重复与变奏,一些结构性的元素反复出现:


礼物、山景、两个女人喝茶/吃饭及聊天、女人与男人在门口的尴尬对话、雨水、苹果、过场音乐(但没有出现在开场镜头里)、以及影像的影像(三段分别是监控、门禁和银幕)



金敏喜向三个女性朋友三次重复了自己和老公的奇葩关系「他说相爱的人就应该黏在一起,我们五年来没有一天分开过」,不由得让人隐隐觉得她的老公是个控制狂,而片名《The woman who ran》既明指第一段中离家出走的女人,又暗示着金敏喜扮演的角色(译成逃走有点不准确,应该是「失控的女人」)


相比前两段而言,第三段戏因为前史丰富人物关系紧密,可谓是暗流涌动。



影片有着洪常秀招牌式的变焦推拉,以及拿自己和文艺界人士开涮的小段子,如第一段中聊到离婚女子的编剧导演前夫,金敏喜说「这种人就活该事业下滑(flop)」,全场自然是会心大笑。


不过引发全场掌声的则要数片中的一场与猫有关的戏,第一段中,邻居男子上门要求不要喂野猫,因为他妻子怕猫,他先跟金敏喜朋友的房客纠缠,后来被金敏喜的朋友怼了回去。


这段对话写得饶有趣味,但当招牌式的洪常秀变焦推到(表情十分配合的)猫时,全场热烈鼓掌(可见洪常秀是多么的讨喜)


这也是洪常秀影片中为数不多地出现动物元素(影片开场是一窝鸡……也是挺意外的)



感觉洪常秀现在创作心态很好,这种小品式的片子真是信手拈就,拍得轻盈随意,又严谨而精致,并且可能也只有他可以毫不避讳影像的数字感,反而通过变焦等手段将其强化。


应该是一部很大可能性陪跑,但绝对配的上主竞赛的作品。


烂故事

Bad Tales

导演:达米亚诺·迪诺森佐 / Fabio D'Innocenzo

意大利 / 瑞士



又是一部无感乃至看得有点不舒服的片子。


影片讲述罗马郊区的一个社区中几户邻居大人和孩子的奇葩和作死行为。


影片一开始就由叙事人旁白称这个故事是由叙事人根据一本捡到的少女的日记续写的,并受到了一起(并不具有启发性的)社会新闻的启发,摆明了本片就是不可靠叙事。



成人(两对家长和一个单身父亲,以及老师)和孩子(主要是两男两女四个少年)各有问题,能体会到导演们想要传达的荒诞感和讽刺语调,以及这种没有希望的焦灼状态,但这种强旁白引导的不可靠叙事加上众多角色,以及不太连贯的叙事,让我看得十分焦虑。


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导演:伊丽莎·希特曼

美国

★★★



圣丹斯世界首映并获得美国剧情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导演Eliza Hittman的第三部剧情长片。


讲述宾夕法尼亚州小镇少女在表妹陪伴下前往纽约堕胎的故事,完成度相当不错。


女主角Sidney Flanigan第一次出演电影就到如此程度,不得不佩服Hittman调教演员的能力。



片名「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出自女主角被咨询师询问一系列与性和性伴侣相关问题时的的四个选项,而这场戏也是本片最见导演与表演功力的,女主角面部特写的长镜头细腻地捕捉了在咨询师的温柔但坚持的问题下,这个少女从装酷和掩饰到一点点崩溃的过程;


加上前面给鼻子打孔、捶打自己腹部希望「自行堕胎」的两场戏,Sidney Flanigan直接第一部戏拿个柏林影后也不是没可能……



影片的摄影也很出彩,Hittman拍起纽约来真是得心应手,两个少女在大都市无处可去的漫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被纽约的夜色所极好地展现出来。


当然影片也有问题,首先就要说两个少女出门三天拎的那个超大号的行李箱,虽然在调度上很能提供「障碍」也很有用,但着实不合理(难道不是各背一个挎包就解决的问题吗),属于典型的为了创造调度而专门设计的道具(如果这片拿不到奖很大程度就要怪这个箱子)



其次影片的剧作还是可以再狠一些,正如圆首的秘书提到的《四月三周两天》,其实为了找搭讪的小哥借钱,表妹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的(正如《432》里奥蒂莉亚为闺蜜所做的),这一点可以拎得更明白一些(要点在于表妹这个角色目前的功能性还是太强,两个人的关系完全可以开发得更深入)


最后则是影片「厌男症」的问题,有意将所有男性角色写得都精虫上脑或者面目可憎,这就开始走向#metoo的反面了。


实际上我以为女主角是被强奸才怀孕的,而堕胎过程实际上也应该比影片更为惨痛,包括与家庭的关系(总感觉片中母亲和white trash丈夫是重组家庭)……



影片把笔墨集中在塑造一个教育程度很低又以装酷和满不在乎为主要性格的女孩上,是个省力的做法,可惜地放过了在社会和性别议题上更加深入的可能。


官方展映

Berlinale Special


最后与最初的人类

豆瓣译名:从始至终,仅此一人

Last and First Men

导演:约翰·约翰逊

英国

★★★★


作为冰岛作曲家Jóhann Jóhannsson的粉丝,这部片他名下唯一的导演作品、也是遗作,自然是要去看的。


不过竟然还收获了意外之喜,首先因为影片的大提琴是我更加喜爱的作曲家和大提琴家Hildur Guðnadóttir完成的,她还担任了配乐中的人声部分;


其次是这部影片同时有着两个文本来源,都是我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领域的重要作品:


影像上的参考是比利时摄影师Jan Kempenaers的著名作品「纪念碑」(Spomeniks,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种「monument」)系列——拍摄遍布前南斯拉夫国家、被称为「抽象粗野主义」(Abstract brutalist)的铁托时期二战纪念碑建筑及其废墟;



而文本上的来源则是由蒂尔达·斯文顿朗诵的科幻小说《人类向何处去》(Last and first Men,中文版已出)中摘录的文本



总之三大方面都打中我的点,这部片子不能不送五星!


影片基本上的形态是配乐诗朗诵,影像方面是约翰松带着摄制组去拍的16mm和8mm前南斯拉夫纪念碑的黑白影像和自己制作的数字影像,把纪念碑拍出了各种未来感,颇有《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



不过实际上影片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大型MV……约翰松这个项目的同名音乐专辑将在本月28日发行。


论坛单元

Forum


平静

The Calming

导演:宋方

中国

★★★



宋方导演花了8年才完成的第二部故事长片(恰好是泰德·霍普所说的美国独立制片女导演的平均间隔时长),讲述与男友分手后的女导演Lin Tong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漫游电影节,在北京和故乡南京之间来回。



影片显然是导演的自传,《记忆望着我》里的父母又再次出演了影片中女导演的父母,宋方找了跟自己身高体型都差不多的齐溪,表演指导大概也就是我什么样儿你就怎么来吧(不过齐溪的南京话实在有点勉强)


顺着《记忆望着我》看下来,导演已经事业有小成,交往的朋友圈也是市山尚三(片中出演「宫崎先生」)、渡边真启子(出演本人)、王庆锵(出演本人)这样的大咖,作品在东京、香港上演;



但与父母的关系显然已经有了变化:虽然母亲仍会念叨Lin Tong的童年往事,但在这部里面已经消除了上一部的紧张感,属于那种彼此依靠又彼此放心的感觉。


宋方在这部影片里仍然处理了家庭的日常,尤其是与父母的段落,还有延续上一部的「后脑勺调度」(这个时候不由想念一下《记忆望着我》里浑身是戏的哥哥了),但多出了很多独处的时间——这包括在不同城市的漫游,对自然尤其是树木(片中女导演Lin Tong最新作品的内容)的沉浸式观察等等。


宋方 齐溪为《平静》开场 


宋方很精细地安排了大段「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的无对白段落,有各种城市的各种交通工具上的独处,还有一个人搬家、生病、写作的内容。宋方依然在践行侯孝贤式的剧作法,大段地拿掉情节而去展现状态。而对自己生命体验的持续开掘又让影片十分真挚动人。



昨天柏林的一个新闻是,原本要参加70周年特别策划「传承」的瑞典大师罗伊·安德森,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取消了柏林的行程,改由他的长期合作者Johan Carlsson与他挑选的Niki Lindroth von Bahr对话,主题则是「追求的相似性与区别,罗伊·安德森的工作方法」。衷心祝愿罗伊·安德森老爷子健康长寿。



今天三部主竞赛,加上之前的6部,已经有9部主竞赛开分了。


目前仍然是佩措尔德的《温蒂妮》3.1分领跑。虽然我还是不喜欢《温蒂妮》,但是看了今天主竞赛的另一部德国片《我的妹妹》,才觉得与其是这种精致的平庸乏味,还不如是《温蒂妮》这种尝试些新东西(尽管真的可以做得更有力啊)


露个脸儿……


此外开了一个会,晚上两场分别转战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cubix和international两家影院。今后的几天每天都会有转场。柏林接下来几天都要下雨,呃……


今日6部。


主竞赛

Competition


删除历史

Delete History

导演:伯努瓦·德雷平 / 古斯塔弗·科文

法国 / 比利时

★★



一部还真让人挺开心的沙雕喜剧片。


影片几乎是个相声,一些颇为好笑的碎包袱之后还算有俩比较大的动作。


影片讲述三个数字时代的「受害者」——被拍了性爱录像带的Marie,女儿被网络霸凌、自己是卡奴、且爱上了电话推销的女声的Bertrand,和电视剧上瘾、被一星差评的网约车女司机Christine,试图解决自己的问题,去找一个网名叫「上帝」的黑客(这段超级搞笑)帮忙。



Marie和Bertrand各自要飞赴加利福尼亚和都柏林去挑战数据中心,Christine在「上帝」帮忙修改差评后又被公司打了差评,直接拎着电锯冲到公司锯断了电脑等等,还有无数WTF的段子(感觉真的可以改编成一个相声)……



故事虽然比较老套,但对数字时代「手机/电脑控制人」的观察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还cue到了黄马甲运动。


两位导演合作多年,前作也入围过三大电影节和洛迦诺。这部片子肯定很有观众缘,放在主竞赛,调节一下气氛还是很好的。


我的妹妹

My Little Sister

导演:斯蒂芬妮·楚特 / 韦罗妮克·雷蒙

瑞士

★☆



两位女导演第三次合作,首作也是洛迦诺出身。不过这部片实在让人看着叹气。


影片讲述作家/编剧Lisa照顾患有白血病的双胞胎哥哥、演员Sven生命的最后时光,同时还要周旋在母亲、丈夫、一对儿女之间。反正能想到的桥段基本都有。



女主角妮娜·霍斯的表演很优秀,也很用力很准确但是毫无惊喜(比如哥哥去世时脸上压抑着哭和笑的微妙表情,以及很优秀但十分套路的「流下一滴眼泪」),给人一种十足的「快听老娘给你们上表演课」的感觉,目测又要有一波吹影后的?希望评审团不要做这种不动脑子的决定……看了这种家庭情节剧才觉得,电影节还是应该选《温蒂妮》这种。


不过影片并不是差,只是平庸。


Sven这个角色是同性恋,所以本片也入围了泰迪奖的评选名单。



有几处亮点,比如在柏林取景(也是德国合拍片,入选也理所应当)肯定十分讨喜,加上瑞士的雪山拍得比较漂亮;此外还用了德国童话《汉斯和格蕾特》的兄妹梗,Lisa为无法出演《哈姆雷特》的Sven写了一部「monologue/dialogue」的戏,有一段很精彩动人的双人朗诵。


但这并不能让这部片子成为一部佳作。


西伯利亚

Siberia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意大利 / 德国 / 墨西哥

★★



费拉拉的新作看得我几度怀疑走错片场。


影片讲述了威廉·达福的一个关于自己、父亲、母亲、女人、童年等等……的梦境,中间还有诸如群星、宇宙、太阳风暴之类的镜头,这完全是马利克拍的嘛!


既然很快看出是梦境,就不用纠结叙事逻辑,反而看得挺享受。



冰天雪地的极寒之地的小酒馆,沙漠绿洲中的手术室,溶洞,森林里的小屋……风景还处理得挺好的。



不过问题有二,其一是作为梦境而言拍得太实了,其二是台词有点尬。媒体场惨遭此起彼伏的哄堂大笑也说明了问题。跟比较仙的马利克一比就高下立现了。


柏林经典

Berlinale Classics 


真正的冒险

The Real Adventure,1922

导演:金·维多

美国

★★☆



总算看了一部柏林经典单元,今年金·维多大展的作品之一,拍摄于1922年的默片,是法国图卢兹电影资料馆的修复版本,原作第2本丢失。


由Richard Siedhoff做钢琴配乐,比较有趣的是连柏林电影节每场的开场视频也切到静音然后现场配乐了。


影片在今天看还是有一定话题性的,讲述试图得到丈夫的尊重和平等对待的Rose离开家庭,从芝加哥远赴纽约开创自己的舞台服装设计事业的故事,很是今日女性主义谈论的话题。


Rose要的是「尊重、爱慕和友谊」,而丈夫却「只要爱你就行了」。不过结尾在今天看是有点反动,Rose得到了丈夫的承认后「专心做个好妻子就行了」,悄悄撕毁了一份大合同。


影片节奏明快,表演精湛,也是相当值得一看的作品。


全景单元

Panorama


黑社会笔记

Notes from the Underworld

导演:迪扎·科维 / Rainer Frimmel

奥地利

★★☆



用采访和档案影像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维也纳的黑社会状况,谈到了枪战、抢劫、逮捕、审判、监狱、警察的暴力等等……当事人现身说法,挺不错的口述历史影片。



比较有趣的是两位主角的讲述都是以二战中的童年经历开始,涉及到诸如屠犹、纳粹、苏联占领等等话题,虽然与影片主题并不直接相关,但是颇能看到两位导演介入奥地利历史叙述的野心;



此外众多采访对象之一是当时监狱的狱卒,而他本人也曾因为是纳粹而被判入狱(这个带出来的东西就相当厉害了)


两位主角都是极佳的采访对象,影片虽然用得电影手段非常有限,但是摄影很好,极富表现力。


奇遇单元

Encounters


杀掉它,然后离开这个小镇

Kill It and Leave This Town

导演: 马里乌什·维尔琴斯基

波兰

★★★



今年56岁的波兰动画导演马里乌什·维尔琴斯基耗时14年完成的动画长片处女作,耗时如此之长以至于许多合作者都过世了……


画风相当独特,有很多奇诡、血腥和黑暗的想象,主要手法是线稿和纸上动画(不少场景保留了胶带、纸张图层、横线格等等),此外还用到了声音采样。



配音演员包括戛纳影后克里斯蒂娜·杨达、安杰伊·瓦伊达等波兰大咖。


影片是对导演记忆的一次探索,从童年记忆和父母的相处,一直到母亲与合作者的去世,但影片没有清晰的故事线,完全是把记忆、梦魇、想象以非理性的方式混合在一起,导演自己也在很多场景里以裸体巨人的形象出现(导演本人身高两米……)



这部影片确实是属于电影节且最为符合「支持电影中的新观点、培养独立创新的电影人在美学和结构上大胆」的奇遇单元的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