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扣扣杀人案:愿余生,多一丝慈悲

2018-02-20 小日 撕蛋

大家好,我是小日。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乐观的文乐观主义者思维清单(←点击阅读),今天写一篇相对有点悲观的文,关于张扣扣。

 

比心,爱你。


愚青:《乐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025jxzpu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张扣扣杀人案:愿余生,多一丝慈悲

文:小日

 

1

关于张扣扣案,网上有很多报道。

 

自行搜索:汉中南郑“2.15新集杀人案”张扣扣,均有官方说明,各位线下了解,请以官方声明为主,在此,就不多说了。

 

在公众号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怎么看。


我考虑了一下,还是说几句,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尊重和敬畏。

 

有几个基本认知。

 

  • 首先,这是一起违法事件,杀人犯法,不必多说。

  • 其次,这是一起希望各位静候官方在审查后公布真相的事件,对于22年前的那件事,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是希望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并公示的。

  • 再次,某些自媒体给张扣扣点赞,说是当代侠士精神,本质也是不妥的。

 

在我看来,越是悲剧,越更应该回到“理性守法”的本心。

 

每一个悲剧惨案,都应推动法治的健全。

 

只有守住法治的底线,悲剧才能减少。

 

这是毋庸置疑的。





2

张扣扣案,是一场悲剧。

 

如果你知道什么叫迎风落泪,大概你能懂我看到新闻那刻的心境。

 

我瞬间想到的是以下10个问题。

 

  1. 张扣扣的父亲,日后怎么办?人老了,谁来照顾他?

  2. 张扣扣这22年来是怎么过的?

  3. 张扣扣的亲戚(姐姐之类)的怎么办?当地环境比外界或许更复杂?

  4. 死者的家属怎么办?会继续冤冤相报吗?

  5. 如果故事从来,22年前,张扣扣的母亲没有身亡,多好?

  6. 我们真的有资格去评论这个事件吗?

  7. 从22年前到今天,哪些信息是被模糊掉的?

  8. 张扣扣在杀人前,是否寻求过身边朋友的帮助?

  9. 张扣扣有朋友吗?

  10. 整个事件中,受害者到底有几个?

 

相信当你用一张白纸,清晰地列出以上问题时,你就会明白什么叫“悲剧”了。

 

因此,当你看着白纸黑字的十个问题,除了心塞窒息,你近乎是失语。

 

没有一种文字,可以直接描述悲剧。

更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还原案件。

 

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生而为人,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成本。而当你突破法律去完成自我意愿时,有些东西注定会失去的,就真的会失去。

 

而我,也想你明白:


在一个法律越发健全的时代,同态复仇本身也是犯罪,侠士精神,并不可取。

 

而回到张扣扣案,我只说三点。

 




3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这句话,是我三年前听过,年底又陆续听身边朋友说起的。

 

这句话的意思,特简单。

 

说的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的是,万物的因果规律。

 

“菩萨畏因”


是说,菩萨有慈悲心,深知因果不虚,在任何事情跟前,首先关注的是“起心动念”,于是,在任何一件事的开始,都会关注动机是什么,是善因,还是恶因。

 

菩萨畏因,就是怕造恶业,怕伤害众生,但果报真到来时,也坦然接受,因为接受了果报,业也就了了。

 

“众生畏果”


是说,区别于菩萨,众生愚昧,只顾眼前利益,怀有侥幸心态,临时抱佛脚说的就是没有从长远的问题上考虑因果关系,害怕结果,却忽视起因。

 

而所谓菩萨心肠,说的就是在身边人只注重结果时,像菩萨一样,思考下动机。

 

你的动机是善因,还是,恶因?

 

Ta定义了,你最后是否要这样的“果”。

 

理解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会让你看问题不那么狭隘。

 

所以,长叹息,倘若人们懂得这一点,或许,22年前的悲剧,就可避免。

 

更让人叹息的是,当我们从今天,穿越岁月之河,回到22年前,我们还不能怪当年只有10岁的张扣扣,他当时只是孩子,他又能怎样。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死者的行为出了问题。


写到这,这一声叹息,是为死者叹息。

 




4

“是种子就有可能发芽”

 

一如上面说到的因果关系。

 

善有善的种子,恶有恶的种子。

 

但,任何种子都有可能发芽。

 

回到张扣扣案里,复仇的种子,在22年时间里寂静生长,竟然无人知晓。


作为旁观者,这确实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警醒,对于死者而言,在22年来,有无数多次赎罪的机会,当或许都因为粗心大意和傲慢,而忽略了。

 

所以,我们常说:


自成年后,我们活着的每一天,

本质上都是自我赎罪的每一天。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幼稚、愚昧、傲慢和侥幸心理,我们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的确会不小心伤害到很多人,以至于,当我们开始懂事后,成为成年人之后,要学会一一去纠错、弥补和偿还。

 

对于悲剧中的死者三人而言,他们或许不曾把张扣扣母亲的离世当一回事。


他们实在太粗心,甚至有点漫不经心了,殊不知,他们的无所谓,他们的不以为然,却直接联结这一个22年前10岁少年内心最珍贵的东西。

 

在22年前,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还是那一句,他这22年怎么过的?

 

所以,退一万句讲:


哪怕真的不是因为自己过失而造成了对方母亲的死亡,这22年来,哪怕是外人,或许,都有一份责任和道德品格,去学着理解、照顾并接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少年。

 

因此,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不要侥幸。

 

你一时的无心之失,最终或许直接定格你的此生。

 

所以,愿看到此文的朋友,都好好复盘下自己过去的人生,尽快地和曾经不小心伤害的人,说一声对不起,尽可能在余生,多一丝慈悲,多一丝包容。

 

因此,张扣扣案给我们每个人都敲了警钟。

 

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我检讨,重新去学习如何认真生活。

 

包括,重新去面对我们从前犯过的错。


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5

“年龄越大,就越胆小”

 

前几天,在郊区,探亲戚。

 

当时几个小朋友玩手持的烟火,我就在一边紧张得要死。大人们笑我,啊,年龄越大就越胆小了。我当时说,是的。

 

是的,我是越来越胆小了。

 

胆小,是明白自己能力有限的开始。

 

我们的确应该胆小。因为我们没法让时光倒流,因为我们无法杜绝悲剧发生,因为我们无法预知下一秒面对的考验。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胆小地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从某种意义上,胆小,本质,也是敬畏心吧。

 

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越来越胆小。

 

  • 我们对无常的事,务必胆小,像天灾人祸之类的,我们应该足够胆小,从而学会防范和自救;

  • 我们对无知的事,也务必胆小,不要随意去冒险,把握好人与事物的边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每一步都慢一点,稳一点;

  • 我们对无力的事,更应该务必胆小,当遇到身边无力感的人,无论是亲戚、家人还是朋友,能提供心理开导和援助的,尽可能开导,而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开导的,一定要推荐更专业和权威的机构去帮助开导,忽视身边无力的人,往往容易引发我们不曾预设的悲剧。

 

最后的最后想说:


在未来,善的微光在积累,而恶的能量也在积累,我们没办法避免所有的悲剧发生,唯一能做,就是不要让内心崇尚慈悲和善行的微光泯灭。

 

说到慈悲和善,坚守法治的底线,也是其中之一。

 

愿2018,各位平平安安。

 

拜托各位了。



2018,在鄙视链顶端等你

更多高智阅读,请戳下文

在你看春晚的时候,有人身价翻了7倍


我近日闭关结束,出关在即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加我为好友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更多文章阅读

《有趣,就是一种最高贵的品质》

从Facebook开始,人类失去对AI的控制

《为什么说潜力比能力更重要?》

《如何把无趣的日子过得更高级点?》

《成为高智商妞的9个常识》

《关于高逼格阅读的六个常识》



留言区已开放,好姑娘一起浪


“我爱来自全世界的你”



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低俗小说》


珍视你的每一次阅读,犒赏你的高级味蕾

期许你在午夜梦及所爱,天亮之前有所待

点阅读原文,省下智商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