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炮弹怎么有了导弹一样的准头

王群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1-02-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0年2月初,美国军火巨头雷声公司发布了一个视频,披露了美海军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对它最新研制的“神剑-S”制导炮弹进行测试的场景。场景显示,这款155毫米制导炮弹成功地打击了移动目标,从而验证了“神剑-S”制导炮弹的高精度打击能力。

▲美国神剑-S制导炮弹准确命中移动中的目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战场作战的需求,近年来除美国外,世界其他军事强国也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制导炮弹的研制力度,纷纷推出了新型或改进型的制导炮弹。这些制导炮弹不但打击精度日益提高,而且能对付移动目标。比如中国公开展示的GP120和GP120A两款新型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分别为6千米和7.5千米,均采用激光制导,命中精度可达5米,还能攻击时速36千米的移动目标。它们曾在2017年3月举办的马来西亚兰卡威防务展上引起很大关注,当时就有很多外媒评论说,中国制导炮弹技术已经迈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中。


众所周知,火炮是一种间接瞄准的杀伤武器,它的命中精度很低,几千米的射程射击误差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米,压制敌方有生力量或摧毁敌方目标不得不依靠消耗大量的炮弹,而且往往还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对付坚固目标。正因为如此,自火炮问世以来,人们在全力以赴地延伸其射程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提高它的命中精度。然而,主要受到技术限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火炮精度的改进都收效甚微,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制导炮弹被发明。制导炮弹赋予了火炮新的生命力,它能在不改变原有火炮结构的情况下使用,并大幅提升命中精度,增强摧毁目标的能力。在美军曾经做过的试验中,压制一个火力点或阵位,使用普通迫击炮弹大致需要10余发,而用制导拍击炮弹只需1至2发,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能力,还节省了炮弹,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促进了部队的机动性。所以说,制导炮弹一改火炮过去对目标“十发一中”的不利局面,可以对目标达到“十发九中”的良好效果,让炮弹打出导弹一样的准头,极大地增强了火炮对目标的打击效能。


制导炮弹竟有如此高的命中精度,远远超过普通炮弹,甚至能与导弹比肩。那它是怎样实现的呢?






制导炮弹的攻击过程

原来,制导炮弹相当于给炮弹装上了“眼睛”,用同样的火炮发射它时,可以让射手对目标从原来的“估”着打,变为现在的“盯”着攻,大幅提升命中精度。而炮弹上的这只“眼睛”,就是用制导技术实现的制导装置——它主要由导引头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导炮弹就是装有简易制导装置、可用普通火炮发射的一类炮弹。对应不同种类的火炮,就有相应类型的制导炮弹,如制导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加榴炮、迫榴炮炮弹等。

    

制导炮弹攻击目标的过程是这样的。当制导炮弹被从普通火炮的炮管发射出膛后,在飞临目标上空(处在弹道的末段)时,弹上的导引头随即打开。此时,一旦它的接收机接收到从目标反射的激光、雷达波或者目标自身发出的无线电波、红外辐射等信号后,控制系统就根据导引头产生的制导指令,控制炮弹飞向目标。正是通过导引头,制导炮弹能在一定距离内自己寻找、发现并攻击目标,从而改进了火炮无法直瞄目标的缺点,让出膛后的炮弹能紧盯目标发起攻击,大幅提升了命中精度和毁伤效能。如此以来,制导炮弹既保持了原有炮弹的基本特点,还具备了精度高、威力大、通用性好、效费比高等优势,且能攻击移动目标,并对装甲目标实施纵深打击。

   





制导炮弹的制导方式

制导炮弹目前采用的制导方式主要有寻的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制导三种方式。

    

寻的制导主要用于炮弹飞行弹道的末段,虽然它制导距离比较近,但制导精度高。按工作方式分,它有三种类型。一个是主动寻的制导,弹上导引头既有接收机也有发射机,炮弹在到达目标上空时,自己主动向目标发射信号并接收目标反射信号,来发现和攻击目标;比如毫米波雷达寻的制导,就多采用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另一个是半主动寻的制导,它也有发射机但被设置在弹外(如地面战车或空中飞机上),弹上导引头只有接收机,炮弹在到达目标上空时,由弹外发射机向目标发射信号为炮弹指示目标,而炮弹只负责接收目标反射信号,来发现和攻击目标;比如激光制导,当前就是采用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第三个是被动寻的制导,干脆就没有发射机(无论在弹上还是弹外),只在弹上导引头装有接收机,炮弹在到达目标上空时,被动地接收目标自身辐射的信号,来发现和攻击目标;如红外寻的制导,即为被动寻的制导方式。总体看,主动寻的制导方式适应目标的能力强,可“发射后不管”,但技术实现难,弹上设备复杂,威力要受弹头装药量限制。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作用距离远,弹上设备简单,但需要弹外照射(发射)装置,不能“发射后不管”。被动寻的制导方式技术实现较容易,弹上和系统设备都简单,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可“发射后不管”,但适应目标能力较差。

   

惯性制导可运行于炮弹飞行弹道的全程,它工作时不依赖任何外部信息,除了具有工作范围广、抗干扰性好、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发射后不管”等优点外,还能在炮弹飞行的过程中对炮弹进行一定的重力补偿,“拉平”部分弯曲的弹道,有效延伸射程;但它制导误差要随时间积累,不及时修正的话误差会越来越大,因此它通常要结合卫星(GPS)或寻的制导对误差进行修正,让炮弹保持必要的命中精度。

    

卫星制导可用于炮弹飞行弹道的中段和末段制导,它制导精度高,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但一般不单独使用,比较多的是与惯性制导结合在一起,形成卫星加惯性的复合制导方式——复合制导就是将多种制导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优势互补,更有效地提高命中精度。

   





制导炮弹的发展现状

对制导炮弹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目前除中国外,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具备研发制导炮弹的实力,如美、俄、英、法、德、意、瑞典和以色列等国。最早发展并列装的是采用激光半主动寻地制导方式的激光制导炮弹,它技术相对最成熟。从激光自身的特点看,激光制导炮弹命中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与其他制导方式复合使用后即可提高精度也能攻击移动目标,但不能全天候作战,且发射后需要用弹外激光照射装置从地面或空中照射目标,导引炮弹进行攻击,不能实现“发射后不管”。这带来人员或装备的生存威胁,同时也使攻击目标受限,比如难以有效毁伤掩体、障碍物后或视线盲区内的目标。

▲俄罗斯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


比较著名的制导炮弹,有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推出的“铜斑蛇”和俄罗斯90年代中期列装的“红土地”,它们最大射程都在20千米左右,命中精度1至3米,均可用155毫米火炮发射。

▲飞行中的美国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


此后陆续发展的还有采用其他制导方式的制导炮弹。第一种是卫星加惯性复合制导方式的制导炮弹,它射程得到增加的同时,自主性好、全天候全天时作战、可“发射后不管”。比如,2007年入役,美国与瑞典联合研制的“神剑”155毫米制导炮弹,它增程后最大射程约40千米,精度可达10米,美军曾在伊拉克战场只用1枚就直接命中敌方目标,而用普通炮弹则需要10余枚,“神剑”毁伤效能之高可见一斑;今年2月初美海军试验的“神剑-S”,为“神剑”的改进型,它结合有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能让炮弹在地面激光照射装置的指引下,在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落点,实现对移动目标的精确打击;美国还研制了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XM395,它采用GPS加惯性再加激光半主动寻的复合制导方式,虽然不能“发射后不管”,但精度很高,达到了2米,并能在GPS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使用。

▲美国神剑制导炮弹


第二种是毫米波雷达主动寻的制导方式的制导炮弹,它结合有雷达的特点看,目标适应能力强、全天候全天时使用、可“发射后不管”。比如,英国上世纪90年代试验成功的“莫林”81毫米制导迫击炮弹,它最大射程6千米,精度为3米,还能从防护力最薄弱的顶部攻击坦克等装甲目标。

▲美国莫林制导迫击炮弹


第三种是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的制导炮弹,它拥有红外探测装置的特点,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可“发射后不管”,能有效应对隐蔽或障碍物后的目标,尤其适合攻击坦克等装甲目标。比如,瑞典研制的Strix制导迫击炮弹,它最大射程7.5千米,精度最高可达到1米,打击效能非常突出。

文字 | 王群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qun_w@126.com)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陈雨淼

审阅 | Q、黄洋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惯性导航的新宠——核磁共振陀螺仪

刀尖上的舞者——我国航母着舰第一人戴明盟做客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员六大队“强军论坛”

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与风险

宙斯盾战斗系统——美国海军之盾

潜艇采用无轴推进技术优势何在

如何应对深度伪造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

以知识为中心的情报智能

“天降雄兵”——空降兵部队

居安思危  守卫海疆 ——西沙水警区胡巨民政委做客研究生院学员六大队“强军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