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师生-专栏】回忆民权师范老乡会(外一篇) / 文:史恪仁

蘭亭问柳 教师文苑 2021-07-13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民师之校园,情谊之绵绵

——民师老乡会

 文:史恪仁

 


民师生年龄虽小,入学时仅16岁左右,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可是非常重视老乡及同学之间的情谊。

       

初入学时,老乡去报名处等待,帮助新入学的老乡领物品、找寝室,并介绍学校基本情况,让离家求学的老乡对学校心里有数,逐渐熟悉学校的陌生环境。

       



我们90级老乡有五人,男生三人,女生两人。男生中一个是帅气十足的高海港,一个是英气勃发的黄英海。女生中一个是长发飘逸的张俊,一个是温柔善良的史艳霞。我们五人入学后都很勤奋,学习成绩比较理想,还有颇多业余爱好,我的书法,张俊的美术,高海港的短跑,都曾在比赛中获奖。特别是张俊的美术,更是美妙绝伦,她参加比赛的作品三年都是古代美女画,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只见画中美女长发缓缓盘起,梳起发髻,插上簪子。圆圆的脸蛋上眉毛细细,似黑丝点缀,大大的眼睛秋波荡漾,柔情似水。红色彩衣披身,衣带飘逸,如仙女下凡。在90级老乡中,张俊在全校是知名人物,校花一朵。

       

每逢秋天,硕果累累,四野飘香。第一次老乡会在这收获的季节召开,地点就在89级五班教室。那天下午5点左右,我们都来到这里,只见课桌整齐的排在中间,上面放有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我们黄岗的近二十位老乡齐聚这里,共享美好时光。三年级师兄乔德涛主持这次老乡会。先让我们自我介绍,然后他强调,我们能相聚在民师是难得的缘分,一定要珍惜,并且要互相帮助,不要有任何矛盾和隔阂,努力学习,拼搏向前,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然后我们边吃边聊,边唱边说,笑声一片,气氛融洽。这次老乡会促我进取,激我奋斗。随后,我们共同来到校园合影留念,留住这难忘的时刻。

      

 师范三年共开了三次老乡会,快乐的聚了三次,每次季节不同,印象深刻,友谊加深,收获颇丰。每次都合影留念,记住这难忘的时刻。如果能找到这些照片,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只可惜我的民师照片在一次搬家中丢失了,甚是遗憾。

       

不知道老乡们还有谁放着这些照片,如果能找到它们,哪怕就一张,也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如今的老乡已各自奋斗在教学岗位上,有的调往县城,有的仍留在农村学校,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如今虽没了一年一聚的惯例,可是遇老乡到仍是格外亲密,有的还相互打趣,开个玩笑,十分难得!有时同餐共饮,一醉方休。

       

民师三年,是我们人生中的关键三年,不仅让我们济取知识的营养,提高了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得到一生的同学友谊,深厚的老乡的情谊。友谊如餐厅前的月季花,芳香四溢,飘香万里。




民师之教育,影响之无形

――民师生活之电影之旅

 

师范三年中,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每星期不是班内举行活动,就是学校进行活动,学生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在无形中提高。

      

如果有什么好电影,学校也是不会错过的,这也是一次对学生爱国和情感教育的好机会,比上一节课效果强百倍。

     

我记得师范时看过两次电影,一次是《开国大典》,一次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一次特殊的任务,需要学校分年级去民权最大的电影院观看。

     

记得最清晰的是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吃过早餐后,就听到学校的广播员念着一个通知,要求90级全体学生于1991年某月某日去民权县电影院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不准迟到,学校发现后给予通报批评。我们听说要看电影,都欣喜若狂,高兴万分,早早的就结伴出发了。

     

在路上,我的思绪飞到了家乡,想起在家乡看电影的场景。在家乡,一年也看不几次电影,有时要跑几公里到附近村庄去看。那时都是口头传播,只要一听说哪庄有电影,不管是真是假,不吃晚饭就早早的去了,煞是有趣。那时看的电影都是武打片,有《少林寺》、《少林弟子》、《少林小子》《武林志》等影片,看着看着就停了,因为要等着下一盘胶片,所以每场电影都看到半夜才结束。同学拍着我的肩膀说“到了,电影院在这里”,我的思绪才从家乡飞了回来。我们找了个比较好的座位坐下来,静静的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影院内灯光一灭,前面荧幕上出现一片巨型光亮,电影开始了,我们都不敢大声出气。

     

《妈妈再爱我一次》描写精神病院的林志强留学回国,在国内精神病院开展业务,偶尔发现一精神病院中一个病人,竟然是他失踪十八年的母亲。一曲《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歌谣唤醒了已疯癫的妈妈,使妈妈慢慢恢复了意识,母子抱头痛哭,感人肺腑,潸然泪下。故事在小桥满含泪水的倒序中展开。                

 

小强的母亲秋霞与林国荣相恋,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为由拆散鸳鸯,另外为国荣娶妻。已经怀孕的秋霞到乡下投靠姨母,并生下志强后独力抚养,母子二人感情极佳。数年后,国荣之妻娟娟经证实不能生育,林家父母为了延续香火,用尽办法要志强离开母亲回到林家认祖归宗。秋霞几经内心挣扎,终于答应。但年幼的志强因思念母亲而无法过平静生活,经常偷偷回到乡下找母亲。


一次风雨之夜,志强躲在庙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寻不着,翌晨找到时,志强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为激动,失足跌下楼梯成为疯妇。18年后,志强终于找到他心爱的母亲,并以一曲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终于相认,母子团圆,剧情圆满结束。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已满脸泪痕,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学校通过这部影片的观看,不仅让我们感到母爱的伟大,而且也对民师的鸳鸯鸟旁敲侧击。实实在在受到了效果最佳的教育。

      

回到学校食堂已开始营业。回寝室拿来餐具,和饭友一起去餐厅吃饭去了。

      

民师生活多姿多彩,光辉灿烂,在记忆的长河里缓缓流淌,流过平原,穿过山川,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作者简介:史恪仁,商丘市宁陵县人,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7月毕业于民权师范。喜欢书法,爱好读书,乐于写作。以文会友,切磋交流,趣味翻滚。习作梦想,咬文嚼字,圈点美文。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一个特岗教师的生活记录

【中师生-专栏】难忘母校民权师范三年 / 文:史恪仁

【中师生-专栏】我的民师情结 / 作者:孙银亮

【中师生-专栏】回忆民师的棒打鸳鸯行动 / 文:醉卧蘭亭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沙鸥


 得语文者,得天下: 回顾高考2018,展望未来高考大势!

【有视频有数据】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家长们当心: 别让软色情毁掉你的孩子!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育问题-专栏】学生出走了!/ 老纳爱花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教师文苑”交流群:

    3. “英语同行”交流群:

    4朗诵专家团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加微信时请注明“朗诵专家团队”。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