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中师生到博士生——三十四年漫漫求索路!

沈喜阳 教师文苑 2021-07-13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三十四年长路——从中师生到博士生

原创: 沈喜阳 中道學園 


1984年,我15岁,初中毕业,考取当时的安徽省贵池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为一名中等师范生(“中等师范生”已成为历史)。2018年,我49岁,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即将于9月份成为一名博士生。从中师生到博士生,我走了34年,400多月,12000多天。



1987年中师毕业后,我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除了音乐和美术,我教过小学的所有其他课程,语文,数学,品德,历史,自然,体育。更换了三所小学,在拥有15年小学教龄后,调入乡村初级中学,做了2年初中语文教师。在蝇营狗苟中被排挤和漠视,在淳朴天真中被尊重和爱戴,在孤独彷徨中被裹挟和超越。套用一句八股文,我青春的所有美好时光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1998年我开始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5年时间相继考完专科、本科课程。这期间成家生子柴米油盐。2003年暑期我参加池州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后,面试时被“面”掉了。2003年底报名考研,居然一举上榜。2004年秋,我在但丁所说的“人生的中途”( 35岁),进入华东师大,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7月,我硕士毕业进入安徽文艺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从一个读书的,买书的,变成了做书的。做编辑至今11年。编过少数满意的书,编过大多数可有可无的书;所责编的图书曾获得三项国家级大奖,其他的省部级奖项也让我沾沾自喜。在安徽出版集团举办的集团成立十周年征文中,我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不少熟人向我祝贺,只有两个诤友批评我浪费才华。


我不知道自己有无才华,我只知道我一直在读书。在社会竞争中,我一直是个失败者。低起点时低失败,高起点时高失败。每一次的失败,没有折损我的骨头,却促使我更认真地去读书。我从未想过,正因为我爱读书,我才招致一次次失败。既然我命中注定是个书生,那我就去读书。而且我想读书的愿望总是能实现。我曾对友人说,我49岁去读博士,这件事的象征价值大于实际作用。今天这个世界太功利了。需要有人,至少一人,去反潮流,做一件不功利化的事。



我的硕士导师陈建华教授不仅鼓励而且给我很多帮助,他说我将会创下华东师大博士生的高龄读书记录。我的硕士老师王圣思教授在我参加博士招考面试前夕,紧张得头疼无法入眠。我认识的华东师大王元鹿教授在听我说即将报考博士时,就百分百肯定说必然能考上。胡晓明教授是我即将师从的博士导师,我在获得拟录取资格时给胡老师写诗:“顿挫沉雄出草堂。论诗论学自轩昂。


万川之月皆明月,我幸分沾一缕光。”胡老师当即次韵赐诗:“喜阳诗学已升堂,蓄艾三年气更昂。今日人文零落尽,要留薪火护灵光。”来自老师们的鼓励、帮助和爱护,使我忍不住慨叹:“饱经冷暧与炎凉,十载初心未敢忘。唯有师恩绵不绝,每如甘露润枯杨。”


将读博之事报告我敬重的郑雷学兄,他祝我行将大成,并说“论战已老,论商已迟,论学正当时”。因此凑成一绝:“半百老童生,如何有所成。聊将秋水意,来对暮春情。”


作者简介: 沈喜阳,男,1987年毕业安徽省贵池县教师进修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乡村教师,2018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上海砍人惨剧后,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文:醉卧蘭亭

一个妈妈的思考:上海惨案,除了让孩子快跑,我们还能做什么?

无数父母反思:暗示的可怕力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

儿子:“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一个特岗教师的生活记录

【中师生-专栏】难忘母校民权师范三年 / 文:史恪仁

【中师生-专栏】我的民师情结 / 作者:孙银亮

【中师生-专栏】回忆民师的棒打鸳鸯行动 / 文:醉卧蘭亭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沙鸥


吉林大学李晓教授犀利演讲: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刻!

 得语文者,得天下: 回顾高考2018,展望未来高考大势!

【有视频有数据】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知青岁月-专栏】那些嫁给农民的女知青们 / 作者:田小野


家长们当心: 别让软色情毁掉你的孩子!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育问题-专栏】学生出走了!/ 老纳爱花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教师文苑”交流群:

    3. “英语同行”交流群:

    4朗诵专家团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